-
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预防应用0.1 mg/kg和0.15mg/kg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进行预防性镇痛,对照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静脉注射,观察组羟考酮0.15 mg/kg进行静脉注射.记录2组患者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静态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胸腔镜手术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相关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和6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术后24 h 2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觉醒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0.1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疼痛管理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等镇痛理念的出现,围手术期全过程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最重要的方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等传统药物进行镇痛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混合液注射等为代表的各类局部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8至60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RAS组(E组,n=29)和对照组(C组,n=29).ERAS组基本要素包括:术前积极宣教,术前CPAP治疗,预防性用药防止术后恶心呕吐,术前2h摄入含糖饮料,麻醉方式选择手术部位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精准麻醉管理(包括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有创动脉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气监测,连续呼气未CO2监测,体温管理及监测,优化液体管理),多模式镇痛(术前非甾体类药超前镇痛+术中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常规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加入少量阿片类和非甾体类药物+后期结合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C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全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恢复室滞留时间,术中补液量,术后2h,6h,12h,24hVAS评分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全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E组患者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并发症恶心呕吐明显减少(P<0.05),E组出血病例数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围术期ERAS策略麻醉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吗啡超前镇痛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吗啡""超前镇痛""Morphine""Preemptive analgesia"等为检索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2005-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就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有效文献25篇.吗啡的镇痛作用一方面体现为抑制疼痛反射,另一方面体现为是阻断传导神经,使机体无疼痛感.药理学机制方面比较明确的为后者.吗啡超前镇痛在临床上可有效缓解和改善多种不同手术的术后疼痛症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吗啡与其他麻醉药物联用进行超前镇痛时也表现出良好的镇痛疗效.但吗啡相关的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今后随着吗啡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将逐步明确吗啡用于超前镇痛领域的安全性及个体差异,进一步推动吗啡超前镇痛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并且,未来预防性镇痛及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吗啡的临床应用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包括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前列腺癌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的病例183例,分别按入院时间依次纳入ERAS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术前常规宣教、胃肠道准备(禁食24 h、禁水8 h、灌肠);术中静吸复合全麻、体温的管理;术后2~4d训练后拔尿管、胃肠功能恢复后渐进食、按疼痛反应予镇痛、按患者意愿活动.ERAS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术前常规宣教+ERAS理念详解、胃肠道准备(禁食6 h、禁水2 h)、超前口服镇痛药;术中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优化手术配合流程、液体输入管理及体温管理;术后2 h被动康复活动、6 h饮水、24 h拔尿管、预防性镇痛72 h.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种泌尿外科常见手术的ERAS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加快患者器官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宫缩性疼痛护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宫缩性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 2017年3-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干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包括急性疼痛服务团队 、术前进行宫缩痛镇痛宣教 、关腹时空白期镇痛衔接 、宫缩痛超前评估 、多模式重叠效应药物管理 、医源爆发性宫缩痛的预防镇痛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强度 、不良反应 、产妇康复情况及其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多模式预防性镇痛能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宫缩性急性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术后早期疼痛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加快产褥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速康复外科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和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骨科收治且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按患者住院ID号后2位数字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策略,观察组依托多学科合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术前评估与宣教、营养与禁食、超前预康复及预防性镇痛;术中优化麻醉方式、体液管理及体温控制;术后营养支持、多模式镇痛及早期下床活动与康复锻炼,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全程优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主动屈膝120°天数、生活自理能力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KSS)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 h及出院时VAS评分分别为(4.48 ± 1.18)、(3.81 ± 1.68)、(3.05 ± 1.63)、(2.65 ± 1.65)分,对照组分别为(5.45 ± 1.15)、(4.15 ± 1.05)、(3.71 ± 1.15)、(3.23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96~0.902,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主动屈膝120°天数、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及术后1个月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分别为(5.61 ± 1.40)h、(4.01 ± 1.10)d、(80.22 ± 3.60)分、(71.89 ± 6.56)分、(64.13 ± 6.15)分,对照组分别为(35.8 ± 8.10)h、(6.82 ± 1.60)d、(64.25 ± 3.80)分、(63.45 ± 8.36)分、(60.95 ± 8.9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9~10.200,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军队医院地佐辛注射液使用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某军队医院地佐辛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V1.0,调取2018年1-6月某军队医院住院部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医嘱850例,统计各临床科室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的患者信息、用药量、用药时间、出院诊断、用药目的、医嘱用药的不合理情况等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的方法,分析地佐辛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总结用药特点.结果:(1)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科室中,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的用药频度(DDDs)值分别居第1、第2位,为392.38和209.80,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各科室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其中神经外科的DUI值居首位.(2)通过对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病例及其出院诊断的分析,地佐辛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性镇痛、术后镇痛、超前镇痛和抗癌痛治疗,以及作为麻醉诱导和日间手术麻醉辅助性用药.(3)使用地佐辛注射液850例患者中,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211例,占24.8%,其中,配伍禁忌151例,均分布于神经外科;重复用药50例,均分布于骨科;用法用量不适宜10例,分布于神经外科4例、心胸外科5例、其他科室1例.显微骨科、普外科和泌尿外科无一例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结论:某军队医院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地佐辛注射液的使用频率偏大;各科室地佐辛注射液的使用虽然基本合理,但部分科室仍存在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师加强合作,确保临床用药有效且合理、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防性镇痛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预防性镇痛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择期疝气手术患儿共60例,分3组,每组各20例.3组麻醉方式、麻醉诱导相同,对照组患者仅术前10 min接受超前负荷,患儿术后哭闹静脉推注地西泮,肛塞双氯芬酸钠栓;术后镇痛组为手术结束前10 min负荷剂量+术后电子镇痛泵;预防性镇痛组为术前10 min给予超前负荷+手术结束前10 min负荷剂量+术后电子镇痛泵.结果:麻醉结束时预防性镇痛组患儿的FLACC评分低于术后镇痛组,术后镇痛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预防性镇痛组和对照组患儿生命体征参数(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术后镇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参数(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参数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追加药物例数最多,同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镇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通过多模式镇痛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颊针的镇痛机制及其应用于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舒适化诊疗的发展,镇痛理念已经从单纯术后镇痛发展到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等,目的是实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颊针疗法在治疗各种疼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颊针刺激可以通过促进脑脊液α-内啡肽含量升高和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趋于正常水平,以及促进中枢5羟色胺的释放实现镇痛.在围手术期联合颊针疗法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的使用,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对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预防与治疗作用.颊针疗法用于辅助治疗术后疼痛,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