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脊髓缺血的现代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已经开展20余年,目前已经逐渐成为胸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腔内修复术后脊髓缺血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动脉覆盖长度、脊髓侧支循环系统受损、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低血压等是术后发生脊髓缺血的危险因素。术中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围手术期维持适度高血压,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中及术后针对高危患者进行脑脊液引流,积极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监测、预防和治疗术后脊髓缺血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动脉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促进主动脉重构的早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FLEVOR)促进主动脉重构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Ⅰ期近端修复术后Ⅱ期行FLEVOR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转归、假腔血栓化以及主动脉重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51.3±14.9)岁。4例既往因Stanford A型夹层行开放手术,8例B型夹层近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距近端修复术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6年。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内脏缺血、截瘫或院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3例患者假腔存在血流灌注,8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72.7%的患者腹主动脉最大径减小。结论:FLEVOR手术能够有效经假腔隔绝血流,诱导假腔血栓化,促进主动脉重构,同时保护脊髓和内脏动脉血供,减少Ⅱ型内漏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SP1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底物的去泛素化过程,抑制靶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死亡、自噬、信号传导、免疫炎症反应及大脑皮层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表明,USP1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USP1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USP11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运动干预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息组、造模1 d后运动组(1D组)、造模1周后运动组(1W组),每组6只大鼠,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D组大鼠在造模1 d后开始运动训练,1W组大鼠在造模1周后开始运动训练,静息组大鼠则每天被置于静止的跑台静息30 min。3组大鼠均于造模1、4、8周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NSS)评价的神经功能,核磁共振T 2WI序列计算脑梗死体积比,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测双侧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分数比值(rFA),并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观察皮质脊髓束形态,最后分析rFA值与mN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造模1周后,1D组的mNSS评分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 P<0.05);造模4周后,1D组和1W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静息组( P<0.05)。造模8周后,1D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 P<0.05),且1W组mNSS评分也显著低于静息组( P<0.05)。造模1周和4周后,1D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 P<0.05)。造模4周后,1W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静息组( P<0.05)。造模8周后,1D组和1W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静息组的0.19±0.03( P<0.05)。造模1周后,1D组的rFA值显著低于静息组( P<0.05)。造模4周后,1D组和1W组的rFA值均显著高于静息组( P<0.05)。造模8周后,1D组rFA值显著高于1W组和静息组,同时1W组的rFA值高于静息的0.4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TT显示,造模8周后,1D组大鼠的皮质脊髓束比1W组和静息组对称性更好。相关性分析显示,rFA与mNSS评分有较高的相关性( r=-0.707, P=0.001)。 结论:运动干预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改善神经功能,造模1 d后即开始早期运动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70 g,来源于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缺血再灌注(I/R组)和盐酸羟考酮组(Oxy组)。I/R组夹闭腹主动脉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Oxy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后6、12、24 h评价后肢功能运动评分。再灌注24 h时取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结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率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Sham组(7.00、7.00、7.00分)比较,I/R组和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分]、12 h[(3.33±0.52)、(4.83±0.41)分]、24 h[(4.17±0.75)、(5.67±0.52)分]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 F=161.250、141.150、43.40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3.42±0.90)%]比较,I/R组[(29.58±6.40)%]和Oxy组[(9.42±2.11)%]细胞凋亡率升高( F=146.26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6.83±1.27、7.08±1.56、4.58±1.08)比较,I/R组和Oxy组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水平升高( F=308.000、214.530、381.6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12 h(3.33±0.52、4.83±0.41)、24 h(4.17±0.75、5.67±0.52)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 F=152.460、126.480、46.75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轻,细胞凋亡率[(29.58±6.40)%、(9.42±2.11)%]降低( F=109.320, P<0.05),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表达上调( F=165.310, P<0.05),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下调( F=159.350、142.13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髓梗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脊髓梗死是一类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既往研究主要基于少量临床病例报道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血管源性、系统疾病及医源性等。脊髓梗死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并结合MRI等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目前脊髓梗死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本文对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伴副大脑中动脉代偿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脑、视网膜或脊髓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1],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研究表明,TIA后短期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 [2],因此提倡对TIA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TIA的风险分层量表较多,其中ABCD 3-I评分 [3]包含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阳性等因素,临床认可度和可行性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对1例不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治过程的回顾、追踪、总结,可知主动脉夹层与血压波动不稳关系密切;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不典型病例容易漏诊,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按照胸痛诊治流程进行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时P2X 7R/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甲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时嘌呤能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7(P2X 7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3月龄,体重350~3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8):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甲烷组(M组)。S组经右髂总动脉逆行置入Fogarty球囊套管至胸主动脉但不阻断缺血;I/R组采用阻断胸主动脉联合体循环低血压的方法诱导脊髓缺血9 min,然后恢复灌注,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10 ml/kg甲烷饱和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2、24和48 h时测定后肢运动-感觉障碍指数(MSDI);于再灌注48 h时处死大鼠取L 3-5脊髓组织,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脊髓前角和后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其表达P2X 7R、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计caspase-1、IL-1β和IL-18的水平。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12、24和48 h时后肢MSDI升高,再灌注48 h时脊髓前后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计数增加,P2X 7R、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上调( P<0.01);与I/R组比较,M组再灌注各时点后肢MSDI降低,再灌注48 h时脊髓前后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增加,活化小胶质细胞计数减少,P2X 7R、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下调( P<0.05)。 结论:甲烷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与抑制P2X 7R/NLRP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1月至2022年8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分支支架组、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主动脉病变患者应用Castor支架治疗75例,最终53例归入分支支架组,22例为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分支支架组中位手术时间120(100,160)min,中位术后住院7.0(5.5,10.5)天。术后患者无缺血性卒中、无脊髓缺血,1例新发夹层。随访期间,失访1例,死亡2例,其余未出现支架内漏、分支支架狭窄、缺血性卒中及再次干预。在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中,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1例,随访过程中出现左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1例,余病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同时联用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