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白蒲黄胶囊质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评价白蒲黄胶囊质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 柱(1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柱温为 35℃,切换检测波长 210 nm及 323 nm,进样量为 2μL.建立 2 个厂家 10 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批次样品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10 批样品共标定了 19 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 7 个成分,分别为盐酸黄柏碱(4 号峰)、绿原酸(6 号峰)、咖啡酸(10 号峰)、菊苣酸(11 号峰)、黄芩苷(13 号峰)、盐酸小檗碱(17 号峰)、白头翁皂苷B4(19 号峰).10 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不低于 0.978.10 批样品按厂家聚为 2 类;在OPLS-DA模型下,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 1 筛选出 4 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白头翁皂苷B4(19号峰)、5号峰、菊苣酸(11号峰)、绿原酸(6号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客观评价白蒲黄胶囊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白鲜皮湿疹膏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复方制剂质量规范,建立复方白鲜皮湿疹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定性鉴别膏剂中的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膏剂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白鲜碱的含量.结果: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的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在0.011 04~0.176 64 mg/mL(R=0.9998)、盐酸小檗碱在0.003 204~0.051 264 mg/mL(R=0.9996)、白鲜碱在0.003 018~0.048 288 mg/mL(R=0.9992)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8.30%、97.35%,RSD分别为1.77%、1.48%、1.04%.结论:该质量标准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且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建立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标准煎液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及共有峰的指认,并建立煎液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计算各成分的转移率.结果:15批标准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0.90,有22个共有峰,对照品比对出绿原酸、葛根素、芍药苷、甘草素、落新妇苷、黄藤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黄柏酮、梣酮10个成分,15批标准煎液中绿原酸、葛根素、落新妇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的转移率分别为48.26%~63.80%、20.30%~31.50%、28.24%~39.11%、2.89%~5.60%、13.51%~21.85%.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初步拟定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质量标准,为其后续新药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HPLC-Q-TOF/MS多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加味二妙颗粒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Q-TOF/MS分析加味二妙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Wondasil C18 Superb(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对10 批加味二妙颗粒进行指纹图谱和4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HPLC-Q-TOF/MS技术共鉴定出加味二妙颗粒中144 个化合物,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5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R,S)-告依春、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盐酸黄柏碱、橙皮苷等9 个峰,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测定(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小檗碱 4 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0.021 1~0.056 8 mg·g-1、0.200 9~0.552 3 mg·g-1、0.274 1~0.719 1 mg·g-1、0.237 1~0.704 9 mg·g-1.结论 建立的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加味二妙颗粒的质量特征,亦为建立其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加味黄连膏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及其皮肤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建立加味黄连膏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并研究其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21批加味黄连膏的相似度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通过含量测定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其皮肤保护作用.结果:加味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50,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8个峰,盐酸黄柏碱、芝麻酚、阿魏酸、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姜黄素和芝麻素.OPLS-DA结果显示,3号峰(盐酸黄柏碱),5号峰(阿魏酸),15号峰(姜黄素),16号峰(芝麻素)为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其含量分别为0.021 0~0.028 7、0.006 7~0.010 0、0.021 5~0.025 8、0.209 5~0.235 5mg·g-1,且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00.33%,黑色素抑制率为59.80%.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加味黄连膏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质控依据;加味黄连膏具有一定的皮肤保护作用,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HPLC法同时测定双石通淋胶囊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双石通淋胶囊中多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依利特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含0.02 mol/L NaH2 PO4 的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 40℃;流速为 0.8 mL/min;检测波长为 270 nm.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盐酸巴马汀、丹参素钠、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丹参酮ⅡA 分别在 4.60~460 μg/mL、0.80~80 μg/mL、0.90~90 μg/mL、4.20~420 μg/mL、3.20~320 μg/mL、9.80~980 μg/mL、6.20~620 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10 批双石通淋胶囊中上述 7 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5.0617、0.9156、1.0224、4.3404、3.1461、9.7965、6.2864 mg/g,含量较高的毛蕊花糖苷等可考虑作为质量标准建立的指标成分.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快速便捷,重复性好,可为双石通淋胶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青柏散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建立青柏散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青柏散中的青黛、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青柏散中的靛蓝、靛玉红、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2种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特征斑点清晰.靛蓝、靛玉红、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6.79~140.37 μg/mL(r=0.999 9)、2.55~7.65 μg/mL(r=0.999 8)、3.55~10.65 μg/mL(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1%、97.60%、96.28%,RSD分别为1.82%、1.32%、1.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青柏散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研究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乌梅丸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其通过介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protease-1,Caspase-1)/消皮素 D(gasdermin D,GSDMD)信号通路对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自由饮用2%DSS构建UC小鼠模型,ig乌梅丸水煎液治疗,持续7d,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和便血情况,分离完整结肠测量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结肠上皮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β 含量;qRT-PCR 法检测结肠组织 Occludin-1、IL-18、IL-1β、NLRP3、Caspase-1 和 GSDMD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Occludin-1、NLRP3、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能减缓小鼠体质量下降,抑制结肠缩短、减轻结肠病理损伤,并且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IL-lβ、IL-18表达(P<0.05、0.01),降低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 乌梅丸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焦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蛇脂参黄软膏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分析及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蛇脂参黄软膏中 12 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其综合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以槐定碱为内参比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法同时检测蛇脂参黄软膏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盐酸黄柏碱、盐酸小檗碱、芦荟新苷D、芦荟苷B、芦荟苷A和土荆皮乙酸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挖掘影响蛇脂参黄软膏产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基于GRA法分析不同批次蛇脂参黄软膏各指标成分数据,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对蛇脂参黄软膏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盐酸黄柏碱、盐酸小檗碱、芦荟新苷D、芦荟苷B、芦荟苷A和土荆皮乙酸分别在 0.47~23.50 μg·mL-1,7.05~352.50μg·mL-1,4.28~214.00 μg·mL-1,1.36~68.00 μg·mL-1,13.65~682.50μg·mL-1,0.24~12.00μg·mL-1,0.36~18.00 μg·mL-1,2.68~134.00 μg·mL-1,2.85~142.50 μg·mL-1,1.24~62.00μg·mL-1,1.96~98.00 μg·mL-1,3.67~183.50 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 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6.75%~100.26%之间,RSD均小于 2.0%(n=9).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和芦荟苷A是影响蛇脂参黄软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12 个成分的相对关联度在 0.3108~0.6378 之间,蛇脂参黄软膏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便捷准确,为蛇脂参黄软膏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基准关联度和AHP-EWM优化经典名方易黄汤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基准关联度(standard relation,SR)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对经典名方易黄汤(Yihuang Decoc-tion)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易黄汤中指标性成分京尼平苷酸、盐酸黄柏碱、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出膏率和指纹图谱相似度作为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以提取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作为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后,按Box-Behnken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提取参数的各种评价指标下各样品与基准样品的基准关联度,采用AHP-EWM确定5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后进行综合评分,建立CPPs与综合评分表征的CQAs之间的函数模型,预测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在最终确定的综合权重系数中,出膏率指标占比 43.1%,盐酸小檗碱含量指标占比 35.1%,盐酸黄柏碱含量指标占比 6.3%,京尼平苷酸含量指标占比15.5%,结合基准关联度进行综合评分分析后,建立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失拟项不显著).预测确定易黄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全方饮片加 8 倍量水,提取 1.5 h,提取 1 次.验证试验的综合评分均值为 85.77,RSD 为0.99%,且符合易黄汤基准样品质控标准的要求.结果说明优化后的易黄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所得水提液与基准样品质量属性接近,可为后续颗粒剂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基准关联度和AHP-EWM综合赋权的设计方法能够为其他经典名方的现代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