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质量监测指标的应用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以抗-HIV ELISA检测为例,应用实验室质量监测指标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评估,持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 对本中心血液检测实验室 2020 年 7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检测数据应用实验室质量监测指标(初试反应数、初试反应率、复试反应数和复检符合率)进行分析,统计上述时间段内 2 种抗-HIV ELISA试剂(新创和万泰)室内质控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或散点箱型图,监控长期变化趋势并查找原因.和同期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全国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监测指标评价报告的数据进行实验室间能力比对和评价.结果 2020 年 7月 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新创和万泰抗-HIV ELISA试剂的初试反应率分别为0.052%和0.080%(P<0.05),复检符合率分别为 43.97%和 73.39%(P<0.05).新创试剂复检符合率的线性均值趋势与全国同组复检符合率均值接近,万泰试剂复检符合率高于全国同组试剂复检符合率均值.2 种试剂的试剂使用率均低于全国同组试剂使用平均值.新创试剂不同批次间室内质控均值离散程度大于万泰试剂,但 2 者不同批次试剂间室内质控CV离散程度相似.结论 通过实验室质量监测指标对本实验室长期检测数据的纵向分析,和对全国同试剂实验室进行横向比较.能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监管的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估能够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并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来看,现有的保护成效评估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两个层面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的侧重点逐渐由管理成效向保护成效转变,评估方法基本涵盖了全球、地区、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多种空间尺度.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区域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因此多尺度集成评估也难以开展.近年来,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多种新技术(如遥感、环境基因组学等)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使得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基因水平的多层次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基于此,建议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应在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跨学科的综合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也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4年8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2024年8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上升趋势,预计8月境内疫情将达到近期峰值,登革热疫情已进入高峰季节,散发霍乱病例仍可能发生,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霍乱、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糖波动联合炎症及免疫因素对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DMCA)患者CO2激光及咪喹莫特(CO2-Ⅰ)治疗后血糖波动联合白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实施CO2-Ⅰ治疗的136例DMCA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持续72 h监测血糖水平并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出院后对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短期复发情况,依据治疗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4例)与非复发组(102例),并分析糖尿病合并CA患者CO2-Ⅰ治疗后血糖波动对短期复发的影响.结果 经统计,136例DMCA患者复发34例,占25.00%,未复发患者共102例,占75.00%.复发组的MAGE、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 值高(≥3.9 mmol/L,OR=1.527,P<0.001)、肛门和(或)生殖器区域糜烂(OR=2.786,P=0.016)、TNF-α水平高(≥6.39 μg/L,OR=1.746,P=0.001)、IL-6 水平低(<5.26 pg/mL,OR=1.725,P=0.001)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DMCA患者CO2-Ⅰ治疗后MAGE、TNF-α越高、IL-6越低,肛门和(或)生殖器区域糜烂,短期复发风险越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能为预后提供评估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下持续葡萄糖监测对成人ICU患者血糖控制作用的 meta 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皮下持续葡萄糖监测(SCGM)在ICU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益处,以期为ICU患者血糖管理开拓新的思路.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4月28日的SCGM ICU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应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6.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其中17篇文献质量评价为中等纳入最终研究,1篇文献质量评价较低被剔除分析.共1 799例研究对象,包括入住ICU的肿瘤和心脏手术后、脓毒血症、口腔间隙感染、急性胰腺炎、颅脑损伤等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占8.5%.试验组(SCGM)和对照组(床旁血糖仪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或血气分析仪动脉血糖监测)患者低血糖发生率(RR=0.35,95%CI:0.25~0.47,P<0.001)、平均血糖(SMD=-0.13,95%CI:-0.25~-0.00,P=0.040)、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SMD=0.29,95%CI:0.10~0.49,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中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4,95%CI:-1.05~0.17,P=0.160),但在非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中,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01,95%CI:-2.29~1.72,P<0.001).结论 与床旁血糖仪毛细血管血糖测定或血气分析仪动脉血糖测定比较,在ICU患者中应用SCGM可以降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并提高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无创妊娠期血糖监测仪样机的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验证,评估一款智能无创妊娠期血糖监测仪样机的有效性.该监测仪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利用AI大数据分析光电容积脉搏波数据,实现对妊娠期妇女血糖的无创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感测芯片的监测仪,有效克服了无创血糖监测中的信号弱和个体差异问题.通过智能无创妊娠期血糖监测仪配套手机APP(application)上直观显示检测结果,提升了用户体验.临床验证显示,20~30岁孕妇的无创监测数据与传统血糖测量方法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1~42岁孕妇则无显著差异.研究指出,该监测仪需进一步校准和扩大样本量,以提高与有创血糖监测结果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穿心莲内酯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获得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选择36只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Wistar大鼠I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HFD组)、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High组)和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Low组),选择12只大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High组大鼠予以经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200 mg/(kg·d),Low组大鼠予以穿心莲内酯腹腔注射100 mg/(kg·d),HFD组以及NC组仅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4 d.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值(FBG)水平进行监测,应用ELISA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油红O染色制片检测肝脏的病理变化;应用联苯三酚自氧化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进行监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内核糖体蛋白S6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S6K1)及p-胰岛素受体底物-1(p-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p-IRS-1)(Tyr63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肝脏组织内 S6K1 及 p-IRS-1(Tyr632)表达水平.应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NC组比较,HFD组、High组、Low组大鼠FBG、FINS、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FD组相比,其余3组FBG、FINS、HOMA-IR水平较低(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BG、FINS、HOMA-IR水平较低(P<0.05).相比NC组,HFD组光密度平均值增加(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光密度平均值均下降(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光密度平均值较低(P<0.05).与NC组相比,HFD组SOD活性与MDA含量增加(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SOD活性与MDA含量均下降(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SOD活性与MDA含量较低(P<0.05).与NC组相比,HFD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NC组相比,HFD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CPT-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CPT-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CPT-1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显著改善IR大鼠的IR状态,其治疗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与下调S6K1的表达及提升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22年甘肃省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2016-2022年甘肃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并评价该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甘肃省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收集甘肃省2016-2022年AEFI个案和接种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2016-2022年共报告DTaP相关AEFI 22 674例,报告发生率为259.24/10万剂.在AEFI病例中,一般反应占99.71%,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6:1),18~24月龄(34.32%)和3~5月龄(33.35%)病例所占比例较多,与季节和月份无关(集中度M为0.17),不良反应主要发在接种后1 d内,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48.48%),且近年来未发现异常反应可疑信号.结论 甘肃省DTaP安全性较好,AEFI反应预后良好,需继续加强AEFI监测工作,增强因果关联评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在国内外数据库自上而下进行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由3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证据提取和证据汇总.检索时限为2014年6月30日至2024年6月30日.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血管选择、导管选择、设备管理、血压和体温管理、抗凝管理、早期监测与评估、分级管理等7个方面汇总了 21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应用VA-ECMO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针对VA-ECMO肢体缺血并发症的预防实施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至2021年郑州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郑州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AH)的污染特征,推测其可能的来源并评估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检测郑州市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 及各种PAH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PMF模型推测PAH的来源,根据相关技术指南对PAH吸入途径的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采暖期PM2.5和总PAH浓度中位数分别为72.00 μg/m3 和7.28 ng/m3,非采暖期为50.00 μg/m3 和7.16 ng/m3.特征比值法分析结果显示,郑州市PAH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和煤的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主成分分析和PMF分析结果显示,采暖期PAH的主要来源为燃煤,非采暖期为机动车排放.郑州市大气PM2.5 中PAH对部分人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郑州市采暖期PM2.5中PAH主要来源于燃煤,非采暖期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PAH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制定排放监测和控制方案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