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重度循环衰竭患者重要的救治技术,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股动脉置管简单便捷,成为成人VA-ECMO最常用的置管方式。下肢缺血是经股动脉VA-ECMO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为了规范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管理,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特组织国内具有ECMO熟练使用经验的多学科医学专家,基于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以期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预防、监测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期间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在重症监护中用于严重难治性心脏和呼吸衰竭的管理,为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心肺支持 [1-2]。由于患者会受到快速安装ECMO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此体外生命支持团队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应根据标准化操作程序启动体外生命支持 [3]。标准ECMO涉及将股静脉或左心房的静脉血引流到体外进行人工外循环氧气交换,然后通过相同的静脉(venovenous ECMO, V-V ECMO)或股动脉或升主动脉(venoarterial ECMO, V-A ECMO)回输至体内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挽救儿童难治低氧性呼吸衰竭疗效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挽救儿童难治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接受ECMO支持的患儿,包括氧合指数(OI)、呼吸衰竭病程、ECMO介入时机与运行期间器官功能变化、住院存活率、ECMO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合计ECMO治疗30例,平均年龄19( IQR9.75, 52)月。其中静脉-动脉ECMO(VA-ECMO)21例(70%),静脉-静脉ECMO(VV-ECMO) 7例(23.3%),VV转VA-ECMO 1例(3.3%),VA转VV-ECMO 1例(3.3%)。平均ECMO支持时间161.5( IQR91,284) h。总住院存活率66.7%,其中VA-ECMO存活率59.1%(13/21),VV-ECMO存活率85.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65, P=0.243)。死亡组患儿ECMO介入时平均氧合指数(OI)43( IQR 35.3,60.8),明显高于存活组26.5( IQR 20, 45.3)( z=-2.267, P=0.022); ECMO介入时呼吸衰竭病程为129( IQR 90.25, 197)h,明显长于存活组54.5( IQR 16.25, 121.75)h( z=-2.2464, P=0.014)。 结论:儿童难治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VV-ECMO存活率有高于VA-ECMO存活率趋势;ECMO介入时OI>43、呼吸衰竭诊断超过5 d的患儿可能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联合全血细胞亚型比值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结局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辅助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systematic inflammation markers, SIMs)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成人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时间≥3 d)的成人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 n=50)和存活组( n=39)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ECMO辅助前后各个时间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ECMO相关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为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APACHEⅡ及PLR、LMR不同组合对VA-ECMO患者生存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显示APACHEⅡ+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3。低风险组相较于高风险组具有较低的急性肾损伤、感染、出血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率以及较高的出院存活率。结论:在成人VA-ECMO支持过程中辅助前APACHEⅡ评分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PLR、LMR对于ECMO患者的预后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用来早期识别VA-ECMO患者的死亡风险或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近年来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 2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救治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但在儿童应用非常少。我院PICU采用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平台开展ECCO 2R,为1例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成功提供部分呼吸支持,为儿童ARDS采用ECCO 2R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我院PICU收治的1例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患儿,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后出现高碳酸血症,采用CRRT平台开展ECCO 2R进行部分呼吸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患儿,男,1岁4个月,因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行机械通气和静脉-动脉ECMO治疗,ECMO治疗25 d,撤离ECMO后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在CRRT平台上,采用血液净化系统体外循环串联膜肺,开展二氧化碳清除治疗。治疗1 h后,pH值升高11.2%(从7.222升至7.303),PCO 2下降29.1%(从72.6 mmHg降至51.5 mmHg,1 mmHg=0.133 kPa);治疗6 h,高频震荡通气模式下平均气道压下降5 cmH 2O(从20 cmH 2O降至15 cmH 2O,1 cmH 2O=0.098 kPa)。ECCO 2R系统CO 2清除率为29.1 mL/min。ECCO 2R治疗72 h因膜肺血栓形成停止治疗。撤离ECCO 2R后监测血气无CO 2升高。患儿有创机械通气39 d,无创通气5 d,成功撤离呼吸机,PICU住院54 d,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生长发育良好,运动耐力仍差。 结论:ECCO 2R治疗儿童ARDS高碳酸血症,可有效降低PCO 2,维持正常pH值,同时降低呼吸机条件,有助于实施超保护性肺通气,为ECMO撤机提供过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损伤组和ECMO组,每组大鼠10只。肺损伤组和ECMO组大鼠麻醉后采用脂多糖静脉注射建立肺损伤模型,ECMO组大鼠在右侧外静脉注射脂多糖后,2 h后开始体外循环,右股动脉转流2 h。对照组和肺损伤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析3组大鼠干预注射前(T0)、脂多糖或生理盐水注射后4 h(T1)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肺组织湿重量比值和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大鼠磷酸化p65和p50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CMO组大鼠肺组织呼吸频率[(94.70±2.63)次/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108.40±7.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30, P<0.05)。ECMO组大鼠血氧分压[(112.10±7.39)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肺损伤组[(79.10±4.2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30, P<0.05)。ECMO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5.90±1.20)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10.2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550, P<0.05)。ECMO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2.87±0.19)明显低于肺损伤组(3.8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20, P<0.05)。ECMO组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65.83±12.28)、(60.26±7.60) pg/ml]明显低于肺损伤组[(132.99±14.46)、(89.13±12.8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90、6.123, P<0.05)。ECMO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9.99±1.93)%]明显低于肺损伤组[(19.9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41, P<0.05)。ECMO组大鼠外周肺组织磷酸化p65和p50蛋白表达水平(1.33±0.08、1.27±0.11)明显低于肺损伤组(1.88±0.13、1.7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80,8.237, P<0.05)。 结论:ECMO可显著下调大鼠肺组织炎症和细胞凋亡水平,改善大鼠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氧分压,缓解肺组织水肿,进而达到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移植术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呼衰)终末期肺移植术患者中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的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收治了2例新冠肺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均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肺移植术,介绍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外周静脉-静脉ECMO(VV-ECMO)和中心静脉-动脉ECMO(CVA-ECMO)治疗的经验。结果:病例1男性,59岁,身高172 cm,体质量72 kg,术前机械通气22 d,气管切开17 d,VV-ECMO 7 d;病例2男性,72岁,身高178 cm,体质量71 kg,术前机械通气19 d,气管切开17 d,VV-ECMO 18 d。2例均在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了肺移植术,术中发现均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在保留术前VV-ECMO的基础上增加经胸插管方式CVA-ECMO,联合两套独立的ECMO辅助呼吸和循环系统后,术中氧合状况满意、循环稳定、手术过程顺利,最终成功撤除CVA-ECMO,未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结论:重度ARDS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联合使用VV-ECMO及CVA-ECMO是能同时有效辅助呼吸和循环治疗的一种可行方案,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回顾性分析和系统综述体外膜肺氧合在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2014年3月—2020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收治5例接受ECMO治疗的烧伤合并ARD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2岁,平均烧伤总面积为58.8%体表总面积(TBSA),其中4例存在重度吸入性损伤。记录患者ECMO开始使用时间、使用模式、持续时长,是否成功脱机及死亡原因等;统计并分析患者ECMO使用前、中、后的氧合和感染指标变化。以“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burn”“inhalation”为检索词,以“Title/Abstract”为检索范围,以建库至2021年8月为检索时间范围,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回顾性论著。提取文章的基本信息及患者样本量、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有无吸入性损伤、ECMO上机指征、ECMO开始时间、ECMO持续时间、ECMO使用模式、ECMO成功脱机率、死亡率、ECMO并发症、CRRT联用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于伤后平均10.2 d开始ECMO治疗,均采用静脉到静脉(VV)-ECMO模式,平均持续时间180.4 h。5例患者中3例成功脱机,其中1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脓毒症休克。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使用后3例成功脱机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均升高;吸入气氧浓度均下降至50%以下;氧合指数(PaO 2/吸入气氧浓度)均升高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乳酸、呼吸频率均基本下降。较ECMO使用前,使用中2例未成功脱机患者的PaO 2和SaO 2均下降,乳酸均升高;2例未成功脱机病例在ECMO使用前、使用中的氧合指数均<200 mmHg,PaCO 2均>40 mmHg。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使用后患者的体温均无明显变化,均<38 ℃。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4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略去未成功脱机病例无此项的指标,下同)基本呈显著下降趋势,使用后有所回升。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3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略升高,且在使用后无明显变化。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3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ECMO使用中,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血小板计数正常水平下限。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4例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升高。3例成功脱机患者的导管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共纳入13篇文献,研究时间最早为1990年,最晚截止到2019年;6项研究样本量小于10,4项研究介于10~20,仅2篇文献样本量大于50;共295例烧伤患者接受ECMO治疗,包括157例成年和138例儿童烧伤患者;总体死亡率为48.8%(144/295);烧伤人群使用ECMO最常见的指征是重度ARDS。157例成年烧伤患者中,男95例、女62例;36例存在吸入性损伤;5项研究平均烧伤总面积在27%~37%TBSA,2项研究平均烧伤总面积大于50%TBSA;最常用模式为VV-ECMO,平均于伤后26.5 h~7.4 d开始ECMO治疗,持续90 h~18 d,成功脱机率为50%~100%;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病死率为52.9%(83/157),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MODS和脓毒症。138例儿童烧伤患者中,77例为男童、61例为女童;29例合并吸入性损伤;3项研究平均烧伤总面积在17%~50.2%TBSA;ECMO持续165.2~324.4 h;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病死率为44.2%(61/138)。 结论:ECMO是挽救性治疗烧伤合并ARDS的有效手段,使用过程中应着重防治出血、感染和脏器功能障碍,亟须基于临床证据的操作指南以进一步提高ECMO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把ProGlide联合ExoSeal的吻合技术(PEK)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中动脉通路应用的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于经皮血管闭合装置(percutaneous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VCD)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于需要通过股动脉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多数医生不在选择股动脉的切开,转而使用VCD管理股动脉穿刺口;其中通过双把ProGlide(雅培公司)在大直径股动脉穿刺口预埋血管缝线的技术,真正实现了大血管介入手术的全程微创。同样,在进行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的建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在使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并使用ProGlide进行撤管后的血管闭合。通常,大多中心均采取双把ProGlide处理动脉穿刺口,由于该技术闭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及失败率 [1,2,3,4],且VA-ECMO并不是一个常规操作,因此导致各中心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报道不尽相同。本中心尝试使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单把ProGlide联合ExoSeal(康蒂思公司)的对吻技术(one Proglide with one Exoseal Kissing technique,PEK)对VA-ECMO动脉穿刺口进行管理,期望获得满意的动脉止血效果同时简化操作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端灌注导管对VA-ECMO患者肢体缺血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 Scopus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的有关DPC对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体外膜肺氧合、肢体缺血、limb ischem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distal perfusion cannula。结局指标包括肢体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1篇为病例系列研究、2篇为技术描述研究、4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850例患者,其中预防性置入DPC 1 180例,未预防性置入DPC 670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预防性置入DPC组比较,预防性置入DPC组肢体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48,95%可信区间(95% CI)为0.37~0.62, P<0.000 1〕,但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 OR)=1.41,95% CI为0.70~2.87, P<0.000 5〕。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预防性置入DPC可降低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肢体缺血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由于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