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质量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质量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30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第2、4、8、12周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采集骨痂处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剪切波速度及杨氏模量,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第1周骨折断端可见血肿,无血流信号,X线片未见骨痂.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处均可见骨痂回声,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3.0mm×0.7mm~4.0mm×1.0mm,骨折部位可见血流信号,RI为0.51~0.55,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2.58 m/s,杨氏模量平均20.8 kPa,RUSS得分1~4分.术后第4周,骨折断端处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7 mm×1.1 mm~4.0mm×2.3 mm,骨折部位血流信号强,RI为0.51~0.57,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3.04 m/s,杨氏模量平均28.6 kPa,X线片显示骨痂开始增厚,RUSS得分5~7分.术后第8周,X线片提示骨痂愈合良好,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8 mm×2.1 mm~9.9mm×2.1 mm,骨痂处血流信号较前减少,RI为0.55~0.58,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58 m/s,杨氏模量平均52.5 kPa,RUSS得分6~8分.术后第12周,灰阶超声骨痂横切面2.6 mm × 1.2 mm~10.7 mm × 1.8 mm,骨痂处无血流信号,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83m/s,杨氏模量平均70.9 kPa,RUSS得分均为8分.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有效监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端骨痂愈合的过程及其血运变化,能定量分析各阶段骨痂愈合质量,可为临床早期预测骨折愈合的趋势提供有效参考,利于早期预警、干预以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期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的预测价值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妊娠期体力活动与产妇血糖水平的关联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修武县人民医院建档待产的1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孕期随访结果,将38例确诊为GDM的产妇列为病例组,其余80名正常产妇列为健康组,比较2组产妇妊娠期血糖水平及体力活动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体力活动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比较2组产妇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观察线下面积(AUC)验证妊娠期体力活动对GD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分别为(7.8±1.3)mmol/L、(12.3±3.4)mmol/L,均高于健康组[(6.4±1.3)mmol/L、(10.3±2.2)mmol/L];病例组的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分别为(4.4±1.3)METs/d、(175.3±20.5)MET-h/week,均低于健康组[(5.9±1.9)METs/d、(191.5±20.4)MET-h/week](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均与FBG、2h PG呈负相关;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年龄≥3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FBG≥7 mmol/L、2 h PG≥11 mmol/L、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例数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 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为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越低,产妇的GDM患病风险越高(AUC>0.85).结论 妊娠期体力活动越低,产妇血糖水平越高,监测妊娠期体力活动相关参数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GDM的早期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抑郁状态的双向关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抑郁状态的相互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数据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采用2011年数据,阶段Ⅰ研究基线MS与新发抑郁状态的关联,阶段Ⅱ研究基线抑郁状态与新发MS的关联,阶段Ⅲ采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一步研究两者双向关联,随访均采用包含血检与体检的2015年数据.结果 两者存在双向关联,基线MS组分与随访抑郁状态(β=0.052,P<0.01)以及基线抑郁状态与随访MS组分(β=0.305,P<0.01)呈正相关,但MS组分在性别亚组上存在差异.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体MS及其组分与抑郁状态存在双向关联,应对其进行早期MS及抑郁状态的识别、监测及干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数据的联合建模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前列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2011-01-01-2017-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组(n=126)和氟他胺联合戈舍瑞林组(n=50).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拟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存数据,进而根据共享随机效应构建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法下的联合模型.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以及对数似然函数(LLF)值评估2类联合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预测误差(PE)比较2类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基线数据的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17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71.76±7.86)岁,随访1.30~36.77个月.极大似然估计下的联合模型结果显示,相比于患者血清PSA水平未增加时,当PSA水平随时间增至10倍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0.94倍(HR=1.94,95%CI:1.74~2.16,P<0.001);贝叶斯估计下的联合模型结果显示,相比于患者血清PSA水平未增加时,当PSA水平随时间增至10倍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18倍(HR=2.18,95%CI:1.77~2.73,P<0.001).此外,极大似然估计下的联合模型展现出更好的拟合优度(AIC=3 265.01,BIC=3 303.06,LLF=-1 620.51),而贝叶斯估计下联合模型的AUC值(0.70~0.88)更大、PE值(0.04~0.10)更小,提示其具有更强的预测性能.结论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是其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准确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疗效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抗氧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采用PAS疗法进行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研究组(46例).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仅采用AS疗法(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CD微栓子监测,并评估斑块稳定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共检测出微栓子信号(MES)阳性患者1例,对照组共检测出MES阳性患者6例(P<0.05).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M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研究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及预后.结论 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有助于提高斑块稳定性,可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减轻卒中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CAR T细胞治疗疗效预测及安全性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传统治疗在部分重度和难治性患者中效果有限.近期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在SLE治疗中展现出了具有前景的疗效.生物标志物在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至关重要,CAR T细胞治疗与安全性评估标志物包括传统标志物和与CAR T细胞疗法相关的标志物.传统的SLE病情监测标志物,仍可用于CAR T细胞治疗基线随访和病情监测,如血清抗双链DNA、抗单链DNA和抗核小体等自身抗体的滴度下降,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以及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改善,均提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CAR T细胞疗效监测标志物分为B细胞和T细胞标志物.输注后,B细胞数量下降,B细胞表型以初始B细胞为主,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治疗取得了疗效.输注前,初始T细胞(CD45RA+CD27+)和中央记忆型T细胞(CD45RA-CD62L+CD27+)的高比例则提示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患者的CAR T细胞表达与早期记忆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如T细胞因子7和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提示这些患者对CAR T细胞疗法更为敏感.输注后,CD25、CD69和CD137等T细胞激活标志物,以及CD57、PD-1和Tim-3等耗竭标志物的高表达,提示T细胞的杀伤能力受到限制.CAR T细胞治疗安全性标志物不仅包括CAR T细胞分泌的效应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和IFN-γ),还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1和IL-8),其水平可用于评估CAR T细胞疗法最常见的毒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高水平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对于预测CAR 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CRS和ICANS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基线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预测血液毒性,由IL-8、IFN-γ和IL-1β组成的感染相关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输注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风险.CAR受体结构设计、清除淋巴细胞的化疗方式,患者曾接受的治疗选择及自身免疫状态等都会影响CAR T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在当前及未来将开启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应纳入全面、规范的检测和评估体系,为CAR T细胞疗法在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应用,提供比较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钠肽(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VR术患者132例.术后行1年随访,分析随访情况并分组;比较无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为识别影响CVR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先筛选NYHA分级、LVEF、hsTnI、Hcy和BNP等潜在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采用逐步前进法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结果 132例接受CVR术治疗的患者在随访终止时,101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即无不良事件组),31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即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中,人工瓣膜功能衰退2例、瓣周漏1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1例、再次更换瓣膜1例、出血6例、血栓栓塞3例、恶性心律失常15例、出现死亡2例,共计发生率为23.48%(31/132).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LVEF、hsTnI、Hcy、BNP是影响CV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为Ⅲ~Ⅳ级、LVEF<45%、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升高是影响CVR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CVR术患者术后预后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术前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提高CVR术后患者的预后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造影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亚临床滑膜炎疾病进展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对类风湿关节炎(RA)亚临床滑膜炎进行血流定量评估,探讨CEUS相关参数评估RA亚临床滑膜炎疾病进展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RA亚临床滑膜炎患者87例。纳入患者进行腕关节CEUS检查,获取造影定量参数:开始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Gard梯度及时间-强度(TIC)曲线下面积,并对滑膜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治疗3、6、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将CEUS定量指标与28关节活动度评分(DAS 28)进行相关性分析,以DAS 28评分作为判断RA亚临床滑膜炎是否加重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加重组33例与非加重组54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亚临床滑膜炎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87例患者中,滑膜血流分级1级36例、2级29例、3级22例。治疗后3个月滑膜血流分级、TIC曲线下面积、PI与DAS 28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659、0.711、0.777,P<0.05)。治疗后6个月滑膜血流分级、TIC曲线下面积、PI与DAS 28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651、0.707、0.757,P<0.05)。治疗后12个月滑膜血流分级、TIC曲线下面积、PI与DAS 28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640、0.688、0.72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IC曲线下面积(OR=1.023,95% CI:1.003~1.047)、PI(OR=1.564,95% CI:1.031~2.267)是RA亚临床滑膜炎疾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预测疾病是否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定量指标与DAS 28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TIC曲线下面积、PI对于预测RA亚临床滑膜炎疾病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及病情监测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患者及其照护者需求访谈、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2023年5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基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居家照护,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共干预8周.采用中文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症状负担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的照护满意度.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包括患者端与医护端,其中患者端包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知识科普库、用药助手、智能报告与监测、智能答疑、智能随访、智能表单8个模块;医护端包含工作台、个案管理、随访管理、预警提醒、科普推送、统计分析、用户管理7个模块.共67例患者完成干预,其中试验组3 3例、对照组3 4例.应用效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负担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59.00±6.66)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结论 使用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可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