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策略:直接抗病毒药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DAAs能直接干扰病毒的感染复制过程,减少子代病毒产率,继而影响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两种动态平衡,即肝细胞中病毒复制-循环中病毒衰减之间的平衡,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池补充-cccDNA衰减之间的平衡。现有核苷(酸)类似物足以影响第一种平衡,却难以撼动第二种平衡。因此,靶向HBV感染复制的不同环节,开发新型DAAs十分必要。现从cccDNA池补充-cccDNA衰减这一平衡的两个方面,探讨近期DAAs研发的主要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接抗病毒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频率及其活化因子sCD14s、CD163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直接抗病毒药(DAAs)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频率及其活化因子sCD14s、CD163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10名资料;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DAAs治疗12周,分别在第0、4、12周收取血标本,健康对照者血标本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经典型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和促炎型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频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D14s、sCD16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先行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 t检验。 结果:DAAs治疗前外周血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频率(18.49%±1.54%比10.65%±0.83%)、血清sCD14s[ (64 407.38±5 778.49)pg/ml比(28 370.76±2 357.68)pg/ml]和sCD163[(22 853.80±4 137.61)pg/ml比(2 934.41±223.31)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P < 0.05),而外周血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频率则低于健康对照者(59.14%±0.54%比72.75%±1.31%, P < 0.01)。DAAs治疗过程中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频率、血清sCD14和sCD163均显著下降,治疗12周后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降至接近正常水平(12.42%±1.60%比10.65%±0.83%, P > 0.05),血清sCD14和sCD163仍高于健康对照者[sCD14:(44 390.06±3 330.17) pg/ml比(28 370.76±2 357.68) pg/ml, P < 0.01;sCD163:(11 494.79±1 836.97)pg/ml比(2 934.41±223.31) pg/ml, P < 0.01];而CD14 ++CD16 -单个核细胞频率DAAs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并在治疗12周后接近健康对照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4%±2.99%比72.75%±1.31%, P > 0.05)。 结论:DAAs治疗可降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蛋白酶抑制剂类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用于亚州/亚裔人群的肝脏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PI)是构成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的主要药物类别之一。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有潜在的肝毒性。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PI类药物在亚洲/亚裔人群的代谢较西方白种人慢,在亚洲/亚裔人群中开展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均显示该类药物有引起肝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的风险。我国医务工作者对PI类药物潜在的肝脏安全风险应给予充分重视,不能过分依赖欧美地区的安全性数据。选择含PI的DAA方案前应准确评估患者基线肝脏疾病程度,考量其疾病进展风险。对于失代偿期肝病患者,禁用PI类药物;对于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给予PI类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注意管理肝脏相关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破晓晨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发现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基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普种极大地降低了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基于干扰素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然而,现有治疗手段很难实现到HBsAg转阴的临床治愈目标。近年来,针对HBV生命周期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及针对机体抗病毒应答的免疫调节药物进入研发活跃期。设计良好、执行规范、分析正确、解读恰当的临床试验,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药能否研发成功的关键。希望肝脏病学、临床药理学及方法学专家通力合作,采用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新型终点指标、新型数据管理和质控技术,共同促进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药研发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并使用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12周治疗的96例中国成年慢性HCV感染者。检测患者基线、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随访12周的HCV RNA、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彩色超声或CT,检测患者基线及随访12周的肝脏硬度。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结果:共有93例患者(96.9%)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其中3例复发。88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91.7%,88/96),并且到治疗结束时(EOT)96例(100%)均达到了病毒学应答。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基线平均Child-Pugh评分为7.4±1.0,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1.4±1.7,其中12例患者SOF/VEL联合RBV 12周治疗均获得SVR12(100%),5例患者单药SOF/VEL治疗12周仅3例获得SVR12(60%)。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2周,肌酐水平与基线无明显差异。慢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79),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35.3%(6/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胆红素升高、疲劳和贫血。没有发生因不良反应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中止治疗的情况。结论:以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各常见基因型初治和经治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HCV感染者,均有较高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呼吸道病毒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病毒感染全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年幼儿童为高发人群。大多数病毒感染预后良好,特殊病毒仍对患儿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呼吸道病毒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广谱抗病毒药、直接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药物、减弱炎症反应药物、抗病毒纳米药物等。新的抗病毒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探索临床已知药物的新用途也是有效的方法。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接抗病毒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发表的文献,收集明确诊断为DAA药物致HBV再活动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HCV/HBV共感染病例,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例,来源于13篇英文文献,论文类型均为病例报告.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6~83岁,平均62岁;HBsAg阳性者3例、阴性7例、未报道7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者5例(230~2300 IU/ml),未检测到11例,未报道1例;DAA药物治疗计划疗程14例为12周,3例为24周;12例HBV再活动发生在DAA药物治疗过程中(开始治疗的4~21周),5例发生在治疗结束后4~28周.17例患者中12例HBV再活动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肝病加重症状,ALT、AST和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4例发展为肝衰竭.出现HBV再活动后13例接受抗HBV药物治疗,11例好转,2例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手术;4例自愈.4例发展为肝衰竭的患者中有3例在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结论 DAA药物导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HBV再活动多出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月.出现HBV再活动后给予抗HBV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是HBV再活动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使用DAA药物时应注意对HBV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并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达拉他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泛基因型的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是目前丙型肝炎治疗的发展趋势.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显示,达拉他韦联合索磷布韦方案可覆盖多种基因型,并可用于进展期肝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肝移植后复发等多个特殊人群,使更多患者实现临床获益.现对这一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HCV感染在肾功能不全(RD)患者中较常见,尤其是在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中,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肝脏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直接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超过9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和较少的不良事件.在合并RD和HD患者中推荐应用grazoprevir/elb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ombitasvir+ dasabuvir、glecaprevir/pibrentasvir或daclartasvir+ asunaprevir等治疗方案,不建议推荐以sofosbuvir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与肝癌发生及复发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HCV感染后引起的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逐渐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主流药物.研究表明DAA可能会增加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或者导致肝癌复发的风险,给DAA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争议.综述了DAA对肝癌发生和复发的影响,以期为DAA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