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典型肾脏血管瘤影像表现(附三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肾脏血管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检查,均诊断为肾脏肿瘤性病变,接受肾脏切除术.结果 病灶在CT上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等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突向皮质外或肾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早期边缘不均匀强化,静脉期不均匀延迟强化,中央或周围有不强化区域.MRI扫描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正反相位图像区别不大,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同CT相似.病理切片肿块呈灰褐色,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查CD31(+)CD34(+),KI-64呈低增值,符合肾脏血管瘤.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12月内无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不典型肾脏血管瘤临床少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较典型血管瘤相比,容易误诊为肾脏富血供良恶性肿瘤.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生物节律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关系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不同孕周孕妇心率呈现的节律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妊娠期女性心率的基本节律变化及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确诊正常早期妊娠的13名孕妇,佩戴联合研发的可穿戴设备直至分娩,创建个人档案,收集不同孕周孕妇24 h连续心率数据,随访孕期产检信息及妊娠结局,采用余弦分析法和设计的统计模块进行分析获得孕妇心率的长期节律。结果显示,孕妇心率在不同孕周均显示出显著的时相节律。与妊娠12周相比,妊娠28周、妊娠32周孕妇心率呈现出节律的调整中值(midline-estimating statistic of rhythm,MESOR)明显增加( t=-2.751, P=0.013; t=-2.314, P=0.032),且妊娠早期(妊娠12周)节律的峰值相位位于14∶00左右,妊娠中期(妊娠24周)位于16∶00左右( t=2.613, P=0.018),而妊娠32周相位又前移至14∶00左右( t=-2.176, 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季节对妊娠早期孕妇心率的节律参数MESOR、振幅、相位的变化无显著影响( t=-0.356, P=0.729; t=-0.777, P=0.464; t=-0.434, P=0.673);季节对妊娠晚期孕妇节律参数MESOR、振幅、相位的变化亦无显著影响( t=-0.663, P=0.532; t=-0.209, P=0.841; t=0.625, P=0.592)。1例自然分娩孕妇心率在分娩发动至分娩前出现了节律紊乱;1例胎膜早破孕妇心率在胎膜破裂前后出现了节律紊乱,且振幅变小。节律紊乱可能在早产或分娩发动中起提示作用。综上,妊娠可能会引起机体内在心率的节律发生变化,当分娩发动或发生胎膜早破等疾病时母体可能会出现内在节律紊乱,妊娠女性心率的节律可能与胎膜早破等一些妊娠常见的并发症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苷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LV)心肌灌注、心功能及机械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CABG,并且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均进行G-MPI(一日法)的55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男42例、女13例,年龄(59.3±9.0)岁];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CABG前、后LV心肌灌注参数[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差值总积分(SDS)]、心功能参数[LV射血分数(EF)、LV舒张末期容积(EDV)、LV收缩末期容积(ESV)、搏出量(SV)、高峰充盈率(PFR)]和机械收缩同步性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HB)和相位标准差(PSD)]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负荷、静息显像间各指标CABG前、后变化值(Δ)的差异;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静息LVEF、PFR与心肌灌注指标的关系。 结果:CABG后患者SSS、SRS和SDS[6(3,12)、1(0,9)、3(1,5)分]均较术前降低[16(9,23)、4(1,15)、8(6,12)分; z值:6.37、4.84、6.24,均 P<0.001];静息及负荷LVEF[60%(49%,67%)、58%(48%,68%)]、PFR[3.67(3.12,4.28)、3.23(2.77,4.43) EDV/s]均较术前增加[51%(33%,62%)、53%(27%,61%),2.76(2.08,3.52)、2.83(1.86,3.62) EDV/s; z值:3.23~5.58,均 P<0.01],LVEDV、LVESV均较术前降低( t值:6.40、5.27, z值:5.33、5.40,均 P<0.001);静息、负荷PHB[45°(35°,70°)、53°(44°,113°)]和PSD[14.7°(10.9°,27.3°)、20.0°(14.6°,33.8°)]均较术前降低[60°(45°,131°)、83°(58°,198°)、20.4°(16.0°,49.1°)、27.2°(19.6°,60.4°); z值:4.19~4.81,均 P<0.001];ΔSSS大于ΔSRS,静息ΔPFR大于负荷ΔPFR( z值:6.24、2.77,均 P<0.05)。CABG前、后,静息LVEF、静息PFR与SSS、SRS均呈负相关( rs值:-0.741~-0.431,均 P<0.05)。 结论:依据腺苷负荷-静息G-MPI获得的LV心肌灌注、心功能和机械收缩同步性信息能很好地评估患者CABG后恢复情况,该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可能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脂浓度对MRI同反相位成像诊断脂肪肝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血脂浓度增高是否可以导致非脂肪肝志愿者肝脏反相位信号较同相位信号降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非脂肪肝志愿者,检测志愿者高脂饮食前、后血脂浓度及脾脏、肝脏MRI同、反相位信号值,探究同一检查者不同血脂浓度状态下MRI同、反相位肝脏、脾脏信号强度差值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血脂浓度与肝脏反相位信号减低值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高脂饮食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增加(均 P<0.05);高脂饮食前后肝脏、脾脏同、反相位信号值及同、反相位信号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肝脏反相位信号减低值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无相关性( r=0.385,0.161,均 P>0.05)。 结论:在正常范围内血脂浓度的变化不会对肝脏同、反相位信号值产生影响,不会影响脂肪肝的诊断,肝脏化学位移成像评估脂肪肝是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方法,并且通过脾脏信号校正,对脂肪肝的量化更加精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异氟烷对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 RORα、 Rev-erbα基因转录及节律相位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对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时钟基因 RORα、 Rev-erbα的转录水平及节律相位的影响。 方法:将36只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麻醉组( n=18),并于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中持续适应1周。麻醉组于实验前一晚22:00 pm起以1.2%异氟烷麻醉维持6 h。麻醉结束4 h后,以8:00 am光照时间为授权时间起点(ZT0),并每间隔8小时(ZT8、ZT16、ZT24、ZT32、ZT40)采集2组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 RORα、 Rev-erbα mRNA的表达,以及采用Chronos-Fit软件进行 RORα、 Rev-erbα mRNA表达的余弦曲线节律分析。 结果:组间因素主效应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麻醉组小鼠海马中 RORα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大脑皮层中 RORα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大脑皮层中 Rev-erbα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 RORα、 Rev-erbα mRNA的表达呈现周期约24 h的节律性,而麻醉组小鼠海马中 ROR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向右偏移5.41 h, Rev-erb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左偏移0.89 h;大脑皮层中 ROR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右偏移0.35 h, Rev-erb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左偏移0.56 h。 结论:异氟烷麻醉可引起小鼠海马及大脑皮层中 RORα、 Rev-erbα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节律相位发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顺磁性氧化铁摄取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同步MRI水脂分离及定量磁化率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破裂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易损斑块的特征是存在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斑块内出血、薄和(或)破裂的纤维帽,而多对比MRI基于其在多个对比度权重上的外观来识别斑块区域和不同斑块成分从而识别这些特征。易损斑块的另一个标志物是炎症,可使用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造影剂对其进行成像。因为USPIO摄取和其他高敏感性斑块特征(如钙化)都会导致T 2加权像(T 2WI)图像上的低强度和R2图像上的高强度,因此在一次扫描中无法区分。定量磁化率图(QSM)能评估组织磁化率,将USPIO摄取显示为高信号,将其与抗磁性钙化的负磁化率区分开来。QSM早前研究忽略了脂肪的存在所导致的误差,并且没有评估QSM作为颈动脉USPIO摄取成像中正对比的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基于Dixon的水脂分离技术,以量化脂肪分数和估计相位估计磁场不均匀性ΔB,并校正脂肪频率的化学位移,以在一个序列中识别多个斑块特征(钙化、LRNC和USPIO摄取),同时提供USPIO摄入的正对比和定量分析。并且所提出的方法不会增加当前成像协议的扫描时间和额外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仿生物理模型的半规管壶腹嵴顶变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人类半规管在3种基本旋转感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及水凝胶物理交联技术成功制备了与人体等比例的一维可视化半规管物理模型,并通过施加恒定角速度刺激、恒定角加速度刺激以及正弦摆动刺激来探究嵴顶的响应变形情况.结果 仿生半规管模型的时间常数基本稳定在3 s左右,且与人体时间常数数值接近,壶腹嵴顶运动的位移变形与施加的角加速度成正比;在0.07~5.00 Hz正弦摆动刺激下,半规管的增益从1.54μm/°上升到42.34 μm/°,但相位差从109.72°下降到11.27°.结论 制备的仿生半规管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人体半规管的工作机制,有望在人体前庭半规管的机理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发挥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儿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其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观察小儿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PAC)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瘤(PA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AC和5例PAA患儿病例资料.3例PAC均为女性,年龄1岁1个月~12岁11个月,平均(5.06±5.56)岁;5例PAA中男2例,女3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4.92±4.78)岁.3例PAC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PAA术前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另有1例仅有CT平扫,1例无CT检查,但此2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例PAC,左侧1例,右侧2例;5例PAA,左侧3例,右侧2例.病灶呈类圆形5例,椭圆形2例,分叶状1例.PAC病灶最大径线为43~61 mm,平均(46.67±10.53)mm;PAA病灶最大径线为21~39 mm,平均(34.60±8.31)mm.3例PAC,首次就诊原因为阴蒂肿大1例,颜面皮疹、多食1例,偶发1例.CT检查均以等密度影为主,内见囊变/坏死区,且体积越大越明显.1例内含钙化,均未见出血及骨质破坏.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实质,其中1例渐进性强化,另外2例以静脉期强化最为明显,延迟期有所减退;瘤内均有细小强化血管影穿行;囊变及坏死区无强化.左肺下叶转移、下腔静脉内见充盈缺损1例.1例PAC术前行MRI检查,以T1WI等或稍低、T2WI稍高信号为主(与肝脏相比),内散在不规则片状T2WI高信号囊变/坏死,DWI明显扩散受限.反相位信号稍减低,信号强度指数(SII)约为9%.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肝实质及右肾上极明显受压.下腔静脉内见类圆形充盈缺损;腹膜后淋巴结增大.5例PAA,首次就诊原因为进行性肥胖1例,乳房增大1例,腹痛、便血1例,偶发2例.4例PAA术前CT检查(其中1例仅行平扫)均以等密度影为主,内见囊变/坏死区,且体积越大越明显;但均未见钙化、出血及骨质破坏.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实质,且均以静脉期强化最为明显,延迟期有所减退;瘤内均有细小强化血管影穿行;囊变及坏死区无强化.均未见远处转移.2例PAA术前行MRI检查,均呈较均匀T,WI稍低、T2WI稍高信号(与肝脏相比);1例DWI扩散受限,另1例无DWI.反相位信号均有减低,SII分别约为11%和30%.增强扫描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轻度均匀强化.本组3例PAC中2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NT),1例诊断正确;5例PAA中,2例误诊为NT,1例误诊为PAC,另外2例诊断正确.结论 小儿PAC和PAA发病率较低,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具有许多相似性,以及对其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全面了解PAC及PAA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有助于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关定量参数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MPI)相关定量参数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例CHD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28例和未发生组41例,均接受CAG、G-MPI影像学检测和NT-proBNP实验室检测,比较两组CAG、G-MPI定量参数和NT-proBNP.结果 发生组病变长度长于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均大于未发生组,NT-proBN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小于未发生组,高峰充盈率、相位标准差、相位直方图带宽、熵大于未发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CAG、G-MPI、NT-proBNP、CAG联合NT-proBNP、G-MPI联合NT-proBN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73、0.739、0.826、0.933,ROC曲线组间比较结果显示,G-MPI联合NT-proBNP的AUC大于CAG、NT-proBNP、CAG联合NT-proBNP的AUC,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MPI相关定量参数联合NT-proBNP对CHD患者CABG术后发生MACE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磁感应方法测量家兔脑出血过程中的拐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出血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当前只能通过CT和MRI来检测出血,但是这些影像学设备并不能实时监护脑出血的发展变化,其次,也不能用于院前急救.磁感应相位移方法(MIPS)是一种利用交变磁场,无创、非接触测量被测物电导率的方法,在工业测量、食品检测方面已有研究应用.本文尝试利用该方法测量家兔脑出血的发展变化.文中设计了一个双端激励线圈用于家兔脑出血的MIPS测量,测量参数为相位差.实验首先建立家兔的自体血注射致脑出血过程,3mL自体血1h内匀速注射进兔脑内囊中,在注射过程中同步测量MIPS参数.注血组未注血之前1h的MIPS测量数据为对照组.此外还建立了MRI扫描对照组,该对照组注血过程与实验组完全一致,但注血过程中不进行MIPS测量,而同步使用MRI扫描兔脑.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血量的增加,实验组MIPS数据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在一个转折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MRI扫描组统计表明注血过程中兔脑脑脊液减少量近似等于实验组MIPS拐点出血对应的注血量.脑出血过程MIPS的拐点出现时刻近似对应脑脊液代偿结束时刻,因此MIPS方法有可能对脑出血致颅内压升高进行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