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临床和基因诊断确诊FH并行负荷+静息G-MPI检查的72例患者[男39例、女33例,年龄(21.1±12.3)岁]进行回顾性随访。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5分法,获得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及功能参数。随访患者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回归分析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的预测因子。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FH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72例FH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4,10)年,随访期间共16例(22.2%)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荷灌注总积分(SSS)、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积分差值(SDS)、负荷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ESV)、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SEF)、静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EDV)、静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ESV)、静息左心室射血分数(R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2.65~4.47, z值:-3.43~-1.98,均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DS[风险比( HR)=1.337,95% CI:1.114~1.604, P=0.002]、SESV( HR=1.019,95% CI:1.008~1.030, P<0.001)、LDLC( HR=1.355,95% CI:1.049~1.749, P=0.020)是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FH患者死亡的SESV最佳界值为35.5 ml,AUC为0.701(95% CI:0.517~0.885),SESV≥35.5 ml组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SESV<35.5 ml组(28.6%和6.9%; χ2=5.15, P=0.023)。 结论:负荷+静息G-MPI是对FH患者进行全因死亡风险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手段,SDS、SESV、LDLC是预测FH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心肌损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左心室标准摄取值(SUV LV)能否用于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后心肌损伤。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22例确诊为NHL并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58±13)岁]资料。患者化疗前后均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及全身 18F-FDG PET/CT显像。利用化疗前后GMPI舒张功能减退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化疗后心肌损伤,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配对 t检验分析比较心肌损伤与未损伤患者化疗前后SUV LV的变化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V LV能否用于诊断化疗后心肌损伤。 结果:相比于心肌未损伤患者(16例),心肌损伤患者(6例)化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程度较大[ΔLVEF:(-5.8±7.5)%与(2.7±3.8)%; t=2.657, P<0.05]。心肌损伤患者化疗后SUV LV较化疗前有增高趋势[最大SUV LV(SUV LVmax ):7.5±4.4与2.6±1.0, t=2.585, P<0.05;平均SUV LV(SUV LVmean): 3.7±2.2与1.6±0.8; t=2.119, P>0.05],而心肌未损伤患者化疗前后SUV LV无明显差异(SUV LVmax :5.7±4.9与5.6±4.8,SUV LVmean :2.8±2.3与2.8±2.2; t值:0.130、0.069,均 P>0.05)。相比于心肌未损伤患者,心肌损伤患者具有更高的ΔSUV LV( t值:2.494、2.163,均 P<0.05)和更低的化疗前SUV LVmax( t=2.436, P<0.05)。ROC曲线分析示ΔSUV LVmax及ΔSUV LVmean具有诊断化疗后心肌损伤的价值,ΔSUV LVmax的曲线下面积(AUC)更高,为0.844(95% CI:0.673~1.000);当界值为1.1时,ΔSUV LVmax诊断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5/9,特异性为13/16。 结论:NHL患者化疗后心肌损伤与更高的ΔSUV LVmax、ΔSUV LVmean和更低的化疗前SUV LVmax相关,ΔSUV LVmax可作为诊断化疗后心肌损伤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LVDD)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16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AMI后1 d行GMPI,经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占左心室的百分比(Extent,%)、左心室收缩不同步(LVSD)及LVDD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同期行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 结果:16头小型猪均建模成功。AMI后Extent、LVEDV、LVESV均较建模前明显增大( t值:-11.14、-4.55、-6.12,均 P<0.001),LVEF、E/A明显减小( t值:10.16、2.18, P<0.001, P=0.046)。AMI后LVDD参数PBW、PSD[(142.25±72.06)°、(56.15±26.71)°]均较建模前增大[(33.06±8.98)°、(12.51±5.13)°; t值:-6.11、-6.60,均 P<0.001],且与AMI后LVSD参数PBW、PSD[(109.06±62.40)°、(44.40±25.61)°]间存在明显差异( t值:-2.73、-2.20, P值:0.016、0.044)。AMI后LVDD参数PBW、PSD与E/A呈中度负相关( r值:-0.569、-0.566, P值:0.021、0.022),与Extent呈正相关( r值:0.717、0.634, P值:0.002、0.008)。GMPI相位分析评价LVDD具有很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ICC): 0.953~0.984,均 P<0.001]。 结论:AMI后1 d即发生LVDD,LVDD可反映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灌注缺损范围与LVDD相关。GMPI相位分析是评价LVDD及舒张功能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冬眠心肌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的比例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心肌灌注显像联合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探讨冬眠心肌(HM)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TPD)的比例(HM/TPD)预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逆转心室重构(R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 1月至 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后行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术后3~12个月复查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Δ表示变化值(术后-术前)。根据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减少 10%及以上认为发生RR,将患者分成逆转组(RR+)和未逆转组(RR-)。采用回归分析预测RR的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预测术后RR的界值。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并在术前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的住院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和术后3~12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在验证组中,验证ROC曲线获得界值的可靠性。 结果:前瞻性队列纳入2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6.9±8.7)岁,其中男性26例。RR+组( n=16)术前HM/TPD明显高于RR-组( n=12)[(51.8%±17.9%)比(35.7%±13.9%), 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HM/TPD是预测CABG术后R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 OR)=1.073,95% CI:1.005~1.145, P=0.035]。ROC曲线示,预测术后RR指标的HM/TPD界值为38.3%,AUC为0.786( P=0.011),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75%。回顾性纳入100 例HFrEF患者作为验证组,年龄为(59.7±9.6)岁,其中男性90例。在验证组中,HM/TPD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0%,准确性为73%。与HM/TPD<38.3%的患者( n=36)比较,HM/TPD≥38.3%的患者( n=64)术后RR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 P<0.05)。 结论:术前HM/TPD是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独立影响因素,HM/TPD≥38.3%可较准确地预测CABG术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和心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远端缺血处理对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动态评估远端缺血处理(RI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左心室心肌灌注、心肌活性、心室重构、局部及整体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中华小型猪12头(雄性8头,雌性4头;6~8月龄)建立AM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C组和非RIC组,每组各6头。RIC组通过在后肢放置血压袖带充气诱导后肢缺血。所有小猪在术后第1天(1st,基线)、14天(14th,急性期)、28天(28th,亚急性期)和56天(56th,慢性期)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获得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梗死心肌面积(Sca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分(SMS)和室壁增厚率异常总分(STS)及其与第1天相比的变化值。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各指标及其变化值的差异。 结果:共有9头模型猪存活并完成显像,其中RIC组5头,非RIC组4头。与非RIC组相比,RIC组28th的HM[(6.0±2.4)%与(17.0±4.6)%; t=-4.158]、TPD 14th-1st[(-11.8±5.4)%与9.0%(4.5%,15.0%); z=2.449]、TPD 28th-1st[(-15.3±3.9)%与(12.0±3.0)%; t=-10.071]、TPD 56th-1st[(-18.0±6.5)%与9.0%(4.5%,12.0%); z=2.449]、HM 28th-1st[(-10.5±6.9)%与(8.3±2.1)%; t=-4.507]、HM 56th-1st[-15.0%(-17.5%,-8.5%)与2.0%(0%,7.0%); z=2.449]、LVEDV 14th-1st[-0.5(-2.5,0) ml与(13.0±4.4) ml; z=2.470]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IC可以在AMI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期可以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可以挽救存活心肌,从而保护心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的应用及其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GMPI检查的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25例,年龄(56.1±15.6)岁,同时纳入同期就诊的23名健康受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GMPI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充盈率(PFR)、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相位分布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HB)、静息总积分(SRS)]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GMP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7 d。通过Kruskal Wallis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GMPI各指标、Hs-CRP、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2组间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结果:LVEF、LVEDV、LVESV、PFR、PHB、PSD、Hs-CRP、NTpro-BNP在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3.846、14.791、21.089、6.251、18.892、20.347、19.171、35.654,均 P<0.05);心功能Ⅰ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VEF、LVEDV、LVESV、PFR、PSD、NTpro-BNP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84, Z=3.462、3.038、3.519、3.489、2.203,均 P<0.05)。SRS、LVESV、LVEDV、PHB、PSD、NTpro-BNP、Hs-CRP水平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r=0.235、0.547、0.474、0.481、0.458、0.671、0.439,均 P<0.05);LVEF、PFR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 r=-0.563、-0.304,均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机械同步与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LVEF、PFR、心率、LVEDV、LVESV、SRS、Hs-CRP、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t=2.550、 χ2=6.146、 t=4.042、 Z=3.149、 χ2=5.335、 χ2=5.993、 Z=4.978、 χ2=6.154、 Z=4.381,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SRS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独立影响因素( B=-0.166、0.278, B值标准误为0.068、0.130,Wald χ2=5.927、4.584, P=0.015、0.032, OR=0.847、1.320,95% CI:0.741~0.968、1.024~1.702)。 结论:LVEF、LVEDV、LVESV、PFR、PSD、NTpro-BNP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价值;LVEF、LVESV、PFR、LVEDV、PHB、PSD、NTpro-BNP、Hs-CR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以NTpro-BNP、LVEF、LVESV的提示作用较优;SRS水平升高、LVEF水平降低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完成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GMPI测得的心肌灌注总负荷积分(SS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高峰充盈率(PFR)、相位分析参数之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熵(PE),并随诊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MACE发生率。结果:共纳入受检者427例,男性200例(46.8%),年龄60~92(74.1±6.5)岁,中高龄老年人(≥70岁)占75.6%(323例)。中位随访54.7个月,47例(11.0%)发生MACE。和无MACE组比较,MACE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发生率显著增高( χ2=5.20、5.62、3.86,均 P<0.05),LVEF和PFR显著降低( t=-5.51、-5.23,均 P<0.001),SSS、PSD、PBW、PE显著增高( Z=4.78, t=5.14、5.78、5.62,均 P<0.001)。中高龄、灌注异常、PSD增高、PE增高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R值分别为2.57(95% CI:1.08~6.13)、2.60(95% CI:1.31~5.15)、3.72(95% CI:1.72~8.05)、4.09(95% CI:1.94~8.63),均 P<0.05]。进一步在323例中高龄老年人中分析证实,灌注异常、PSD增高、PE增高也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HR值分别为2.96(95% CI:1.40~6.26)、3.51(95% CI:1.56~7.89)、4.49(95% CI:2.08~9.71),均 P<0.05]。 结论:GMPI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分析参数能很好地识别老年冠心病患者中MACE高风险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形态指数和偏心指数在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室形态指数(SI)和偏心指数(EI)对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且确诊心肌梗死(MI)的患者324例[男264例、女60例,年龄(62.5±11.8)岁]和健康对照(HC)者113例[男47例、女66例,年龄(57.8±10.7)岁]。通过定量门控SPECT (QGS)软件获得SI[舒张末期SI(EDSI)、收缩末期SI(ESSI)]、EI、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总评分(SMS)、室壁增厚总评分(ST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采用倾向性评分(PS)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平衡组间协变量。分析平衡后的MI组与HC组间SI、EI和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2组EDV、EDSI、ESSI、EI单独及联合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价值。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Delong检验等分析数据。 结果:IPTW后MI组(319例)的EDSI、ESSI大于HC组(133例;EDSI:0.66±0.09和0.60±0.06;ESSI:0.59±0.11和0.47±0.07; t值:8.05、14.67,均 P<0.001),EI小于HC组(0.81±0.06和0.85±0.03; t=-8.93, P<0.001)。在MI组与HC组中,EDSI与ESSI( r值:0.928与0.873),EDSI、ESSI与EI( r值:-0.831~-0.641),EDSI、ESSI与LVEF( r值:-0.627~-0.201),ESSI与EDV、ESV、SMS( rs值:0.336~0.584),ESSI与-PER、PFR( rs值:-0.406~-0.402, r值:-0.352~-0.325)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ROC曲线示MI组、HC组中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评估效能最高分别为EDV(AUC:0.895)、ESSI(AUC:0.839);EDV-EDSI-ESSI-(1-EI)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评估效能在MI组(AUC:0.956)高于EDV、EDV-EDSI、EDV-ESSI和EDV-(1-EI)( z值:-2.64~-2.18, P值:0.008~0.029),在HC组(AUC:0.911)高于EDV、EDV-EDSI和EDV-(1-EI)( z值:-2.60~-2.43, P值:0.009~0.015)。 结论:MI患者SI增大、EI减小提示左心室球形度增加、重构程度加重。SI、EI对评估左心室形态、预测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预测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的627例受检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GMPI影像及相关参数[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负荷积分(SS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分析结果。随访至出现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GMPI检查后60 d内行晚期血运重建术)。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无MACE生存率。 结果:纳入成功完成随访的受检者共505例,其中男235例,女270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6(52.0,60.5)个月,发生MACE者54例(10.7%),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7例、晚期冠脉血运重建术21例。MACE组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 χ2值:4.126、6.021,均 P<0.05),LVEF、PFR和PER绝对值低于无MACE组( t或 z值:6.261、5.683、-4.246,均 P<0.05),SSS、PSD、PBW及熵高于无MACE组( t或 z值:5.024、5.874、7.119、-6.405,均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BW异常(>80°)、熵异常(>58 J·mol -1·K -1)及SSS ≥12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值分别为2.795(95% CI:1.259~6.201)、3.213(95% CI:1.468~7.029)、3.640(95% CI:1.999~6.628),均 P<0.05]。PSD异常(>26.7°)组、PBW异常组、熵异常组的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51.2%、63.2%和46.7%,明显低于PSD正常组(92.3%)、PBW正常组(94.2%)和熵正常组(92.8%), χ2值分别为77.768、77.741、117.437,均 P<0.05。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31.7%,低于PBW正常或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的相应指标(80.1%~94.4%; χ2=185.4, P<0.01);熵和SSS联合分析也有类似结果。 结论:GMPI相位分析获得的左心室PBW及熵是预测冠心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GMPI相位分析有很好的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亚临床心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 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