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通过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68例烧伤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55.88%(38例患者出现疼痛),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平均烧伤面积和住院时间与烧伤患者疼痛的发生有关(P<0.05),随访3个月后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烧伤疼痛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烧伤面积、住院时间是烧伤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负相关,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在功能康复方面表现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其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2023年2月60例CRPS患者以及60例年龄、性别等配对的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组合并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设为焦虑抑郁组,其余设为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患者简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生活质量指数(QL-Index),分析HAMA评分、HAMD评分与SF-MPQ评分、QL-Inde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并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共24例;焦虑抑郁组SF-MPQ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焦虑抑郁组QL-Index评分显著低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焦虑抑郁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与SF-MPQ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与QL-Index评分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RPS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情绪会加重患者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核心症状群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群,为医护人员开展个体化、精准化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2024年1月便利抽取河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4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收集资料.探索性因子析取症状群,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并通过分层回归明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的症状群,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83.5%)、担忧(80.6%)、恶心(75.7%),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2.29±0.05),其次是恶心(1.93±0.06)、担忧(1.72±0.06).探索性因子分析出5个症状群,分别是病感症状群、功能障碍症状群、精神情绪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832%.症状网络中预期影响值最大的症状为疼痛(rs=1.17).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感症状群的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最大(β=-4.677,95%CI:-5.224~-4.131,P<0.001),对模型解释度为46.5%.结论 病感症状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核心症状群,医护人员可基于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症状管理,进一步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LFF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改变,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4例LDH患者,选取3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及2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组.对LDH组及CNLBP组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LDH组、CNLBP组及HC组均接受rs-fMRI扫描,比较三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差异,提取LDH组与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DH组和CNLBP组在VAS评分间无差异,在ODI、JOA评分间存在差异,LDH组腰椎功能障碍更明显.三组间ALFF值改变的脑区为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左侧丘脑(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1).两组间比较:与HC组相比,LDH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CNLBP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未发现ALFF值增高的脑区;与CNLBP组相比,LDH组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未发现ALFF值减低的脑区.相关性分析示LDH组和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DH存在与CNLBP共有及特异的疼痛中枢调节机制,左侧丘脑功能活动强弱变化可能是LDH的中枢机制的重要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腰部"筋"伤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腰部"筋"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90例被诊断为单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3个月强筋功法训练后已无腰痛症状).在训练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所有患者L4~L5节段两侧多裂肌并测量多裂肌厚度、截面积,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多裂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①最终共收集9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28.49±5.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20±2.45)kg·m-2.②训练前,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训练后,浅层与深层多裂肌的深度及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训练后,两侧多裂肌厚度的平均值、截面积的平均值和SWV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1,P=0.004;r=0.316,P=0.003).⑤训练后,两侧多裂肌SWV重复测量的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是量化评估腰骶部"筋"形态功能的可靠手段,可用于指导和评价慢性筋骨病从"筋"论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患者个体化、差异性治疗,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住院的6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入院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等血常规临床指标.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均分为(37.48±19.58)分,低于常模.典型相关分析提取出1对典型变量,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84,P<0.05).反映临床指标及人口学特征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378和-0.477;反映生活质量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躯体疼痛(BP)、社会职能(SF)、情感职能(RE)和躯体功能(PF)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0.387、0.538和-0.490.结论 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相关指标与其生活质量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予以重视,综合多方面因素提高职业性苯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26个省市10个重点行业251家企业57 5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我国主要产业职业人群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研究因素与颈部疼痛(频率、持续时长、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发生率为34.52%(19 852/57 501),其中,作业人员每月出现颈部疼痛的发生率为24.62%(14 158/57 501),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的发生率为28.32%(16 283/57 501),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为16.23%(9 331/57 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教育水平、自我健康状况等)、职业特征(工龄、头颈部姿势及其持续时间)均会影响颈部疼痛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长和严重程度(P<0.05).相比工作时头颈部直立且不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的作业人员,其他组别在颈部疼痛的3个维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更高的风险(P<0.05),其中,长时间保持头颈部后仰是风险最高的作业姿势(每月出现颈部疼痛:OR=5.84,95%CI:4.93~6.92;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OR=6.21,95%CI:5.25~7.33;颈部出现严重疼痛:OR=6.73,95%CI:5.17~8.75).结论 我国主要产业的职业人群普遍存在工作相关颈部疼痛,保持头颈部良好姿势、合理的休息或颈部活动,可以降低颈部疼痛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过骨痛量表分析放疗前后肝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肝癌骨转移患者的癌症治疗评估量表-骨痛量表(FACT-BP),研究放疗对肝癌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临床因素对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43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FACT骨痛量表,从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总体功能状态、疼痛程度、躯体功能、社会心理等5个方面分析放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对比分析生活质量未改善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各临床因素与放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后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较放疗前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21、5.887、9.407、7.785、4.487, P<0.05)。生活质量未改善患者中,放疗前后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社会心理评估评分均降低明显,存在明显差异( t=3.381、4.982, P<0.05)。各临床因素中,骨转移部位软组织块、放疗处方剂量对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影响(χ 2=5.180、7.457, P<0.05)。放疗前骨转移部位是否存在软组织肿块,放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0.00%、85.00%。放疗处方剂量<40 Gy及≥40 Gy,放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4.44%、84.00%。多因素分析发现骨转移部位软组织块、放疗处方剂量、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分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有相关性( OR=0.296、0.020、1.592, P<0.05)。 结论:骨转移部位的放疗能明显改善肝癌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心理状态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疗处方剂量≥40 Gy更可能改善骨转移部位存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和主观疼痛情况。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相关性。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治疗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83.28±12.40)、(63.77±11.82)、(101.23±17.35) 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3.59±9.20)、(23.43±5.51)、(30.89±8.2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00、19.310、22.850, 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1.64±7.73)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91.64±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60, 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97±1.14)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2.97±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20, 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呈负相关( r=-0.547、-0.716、-0.563, P<0.05)。视觉模拟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呈正相关( r=0.287、0.346、0.415, 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骨缺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与视觉模拟评分呈反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其外展SAROM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 2=0.306, P<0.05;对照组r 2=0.178, 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 2=7.723E -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0.004( 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 2=0.02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8.363E -5( P>0.05)。 结论: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