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A字法行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生命树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对内眦赘皮过度矫正患者100例进行A字法修复术治疗,男2例、女98例;年龄19~43( 28.0±5.7)岁。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通过手术祛除内眦部三角形皮瓣,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深面进行广泛的分离松解。眼轮匝肌瓣折叠缝合覆盖内眦韧带表面,缝合泪阜段皮肤及切口鼻侧上下缘皮肤。术后随访6~22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泪阜过度暴露、双侧内眼角角度过尖、不对称、内眦部陈旧瘢痕等问题得到了改善。术前内眦角间距为(33.64±3.51) mm,术后为(35.92±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左侧眼裂长度为(28.92±1.07) mm,右侧为(28.94±1.04) mm],术后分别为(27.78±1.03)、(27.79±1.0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非常满意69例,占69%;满意19例,占19%;较不满意7例,占7%;不满意5例,占5%。5例不满意患者中3例是因泪阜暴露矫正不足,2例因内眦角度形态不对称,重新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祛除部分上睑瘢痕,恢复眼轮匝肌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内眦赘皮,调整眼角角度和形态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眼轮匝肌为蒂的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皮瓣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28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应用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缺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以及上眼睑与眶周皮肤外观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8例中,男6例,女22例;年龄47 ~ 87(70.5 ± 10.9)岁,80 ~ 89岁患者7例,70 ~ 79岁8例,60 ~ 69岁8例,50 ~ 59岁4例,40 ~ 49岁1例;皮肤缺损分布在上眼睑1例、下眼睑9例、内眦1例、外眦3例、眉上1例、鼻背3例,鼻部外侧与内眦、下睑交界区10例;缺损面积为1.0 cm × 0.5 cm ~ 3.1 cm × 2.3 cm。设计的上睑眼轮匝肌皮瓣宽0.5 ~ 1.8 cm,长3 ~ 4 cm,皮下隧道长1.2 ~ 2.5 cm。在6个月至1.5年的随访时间内,皮瓣全部存活;上睑供瓣区瘢痕不明显;术后无上睑外翻,无倒睫,无闭合功能障碍。结论: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可以成功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中、小缺损,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供瓣区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整形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尿道下裂整形中心就诊的眼睑分裂痣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分为4种。(1)直接切除缝合术;(2)单纯游离植皮术:根据缺损大小,上睑及下睑创面以中厚或全厚皮片覆盖;(3)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上睑缺损及下睑近缘处缺损以皮片移植,下睑缺损以同侧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4)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手术分两期,一期手术于患侧颞区置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行眼睑病变组织切除,再形成外眦眼轮匝肌眶部为蒂的岛状皮瓣,旋转180°后覆盖下睑缺损,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缺损仍以皮片移植。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及眼部运动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术前及术后颜面部修复重建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建议(A&F)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17.7±15.3)岁(2~33岁)。眼睑分裂痣面积为0.3 cm×0.2 cm~14.0 cm×14.0 cm。直接切除缝合术6例,其中同时行重睑术2例,术后A&F评分(4.54±1.32)分较术前(3.28±0.9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游离植皮术10例,术后A&F评分(5.13±1.59 )分较术前(2.25 ±1.59 )分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7例,术后A&F评分(5.54±1.46)分较术前(2.18±1.6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11例,术后A&F评分(4.95±0.60)分较术前(2.18±1.4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片或皮瓣成活良好,眼睑功能正常。28例患者获得8~81个月随访,其中3例术后继发下睑外翻畸形,3例切口及植皮区黑痣复发,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较明显,1例继发重力性上睑下垂,其余患者修复效果满意;6例因联系方式变更失访。 结论: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在中到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可获得更稳定的效果。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以游离植皮修复,下睑以皮瓣移植修复,更加符合上下睑的生理状态,不同的组织移植方式联合,可使面部容外形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睑黄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术后上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睑较大睑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睑黄瘤位置和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睑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睑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睑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皮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在医源性下睑异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在医源性下睑异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外路法眼袋整复术后所致下睑退缩或外翻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利用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进行下睑眼轮匝肌肌皮瓣的眶骨内骨锚定矫治下睑异位。术后对矫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64只眼),年龄27~61岁,平均43岁;包括下睑退缩11例(12只眼),下睑外翻36例(52只眼);其中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37例,多次治疗患者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4个月,其中46例(63只眼,98.4%)术后下睑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明显异位、外翻畸形及眼睑闭合不全,手术效果满意;1例(1只眼,1.6%)术后锚定区域感染,经处理后感染被控制,伤口愈合,下睑异位得到改善,形态满意,未见复发。结论: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是矫正医源性下睑异位的良好方法,该法微创、安全且效果显著,提供美观和稳定的长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转修复睑黄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睑黄瘤切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睑黄瘤女性患者13例(24眼),年龄42~61岁,平均49岁。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及睑黄瘤宽度个性去除肌皮瓣用于修复内眦缺损。睑黄瘤切除后,逆行转移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最后行上睑成形术。结果:13例(24眼)皮瓣均成活,术后3~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眼睑皮肤一致,切口瘢痕隐蔽,双侧上睑形态自然对称,均未见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方法为治疗内眦部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完整切除病灶同时改善上睑形态,可避免术后变形、瘢痕明显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乳糜脂肪在眼睑贴骨瘢痕性凹陷萎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乳糜脂肪在眼睑贴骨瘢痕性凹陷萎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眼睑贴骨性瘢痕所致的凹陷及萎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行腹部皮下脂肪抽吸,将获取的脂肪进一步机械细化处理获得乳糜脂肪。根据需要在眼眶区域行序列化乳糜脂肪注射,每次注射间隔时间约3个月。脂肪移植后3个月左右,对于伴发上睑下垂或眦点异位行必要的对症处理,对于下睑则联合眼轮匝肌肌皮瓣治疗修复眼睑畸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发症出现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评估瘢痕,同时使用医患综合评分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共入选6例眼睑区域贴骨瘢痕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4~53岁,平均37岁。缺损原因:外伤4例,上颌骨骨髓炎治疗后2例。病程时间:1.5~50.0年,平均14.2年。瘢痕位置:上睑4例,下睑2例;凹陷区域面积:0.5 cm×2.0 cm ~1.5 cm×3.0 cm。上睑乳糜脂肪注射3~4次,平均3.25次;下睑平均2次,单次注射量0.6~1.3 ml,注射总量1.4~2.7 ml。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患者外观显著改善,眼睑软组织容量明显增加,瘢痕区域组织活动度良好、弹性改善,无并发症出现。患者自评量表(PSAS)和观察者评分量表(OSAS)分数分别为(7.0±1.0)分和(6.7±1.1)分,医患综合评分为4~5分,平均4.5分。结论:对于上睑贴骨瘢痕性凹陷萎缩,乳糜脂肪能够有效增加组织容量,治疗效果良好;对于下睑,则需要在乳糜脂肪移植的基础上联合眼轮匝肌肌皮瓣,进一步增加支持结构,方可获得较好的重建外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修复睑黄瘤切除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用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修复睑黄瘤切除缺损的效果。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院行睑黄瘤切除术女性患者38例,年龄40~58岁,平均53岁。依据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重睑线,切除睑黄瘤后,将眼轮匝肌皮瓣推进修复病变处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38例睑黄瘤患者随访1~18个月,皮瓣愈合良好,重睑形态自然。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睑黄瘤病变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下眼睑缺损的效果。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眼睑分裂痣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4~29岁,平均20.45岁。上眼睑切除后缺损行推进皮瓣或植皮,下眼睑分裂痣切除后根据皮肤缺损形态及面积行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患者双眼外形对称、眼睑开合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外眦角形态对称、肿物均无复发。睑缘及睑结膜侵及2例患者无改变,术后效果满意。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可一期修复轻中度下眼睑分裂痣切除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