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边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边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转变为平行于睑缘和紧临睫毛下方的横向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3例下眼睑术后轻度淤血,1例术后暂时性视物模糊。术后随访1 ~ 2年,26例患者双侧眼周皮肤软组织外观对称,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结论:纵切横缝法修复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能将纵向垂直于下睑缘的切口闭合线转换为与下睑缘平行的水平横向切口闭合线,达到隐藏下眼睑切口和瘢痕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睑袋修复联合眶隔脂肪团游离移植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睑袋修复联合眶隔脂肪团游离移植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接诊女性美容就医者76例[年龄21~36(27.8±4.7)岁],实施经结膜入路小切口睑袋修复术联合眶隔脂肪团游离移植矫正泪槽畸形。75例患者术后下睑外形饱满,皮肤平坦,眶下缘未见凹陷或突出。同时无移植物移位、下脸退缩、感染等并发症。26例术后早期下睑皮肤有少许瘀斑,术后7~10 d完全吸收。睑袋修复联合眶隔脂肪团游离移植,在祛除疝出眶隔脂肪的同时,充分利用多余的眶隔脂肪有效地矫正了泪槽畸形。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附视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术切除瘢痕的同时制作条状瘢痕组织瓣旋转填补于下睑组织并向内眦或外眦处骨膜固定悬吊下睑。术后随访测量下睑缘位置,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岁,下睑退缩合并颧颊部瘢痕13例、下睑退缩合并上睑瘢痕9例、下睑退缩合并颞部瘢痕4例。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6例患者下睑退缩均获显著改善,功能正常,下睑无外翻和内翻。术后除1例眼睑轻度闭合不全,3例早期眼干不适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带蒂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既可松解瘢痕挛缩,也可利用多余的瘢痕组织悬吊支持退缩下睑,不增加额外的切口,治疗效果确切,实用性强,对于轻、中程度的外伤性下睑退缩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下睑皮肤松弛合并泪槽凹陷畸形患者52例(男5例、女47例,年龄27~66岁,平均47.8岁)用眶隔脂肪填充眶下缘凹陷处,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缝合固定于眶下缘骨膜处达到解剖复位,眶隔膜游离缘缝合固定于支持韧带缘的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下睑袋成形术同期进行泪槽畸形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评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外观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满意度,49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睑球分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对矫正下睑袋伴泪槽畸形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改善上睑皮肤松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睑皮肤松弛患者行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集上睑皮肤松弛患者90例,男21例、女69例,年龄45~70(55.3±6.3)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眉上切口组(28例)、眉下切口组(22例)、联合切口组(40例)。比较3组眉峰点垂直线上睑缘至眉毛距离(distance between upper eyelid and eyebrows, DEE)、睑裂高度经瞳孔上下睑缘间距离(palpebral fissure height, HPF)、眉毛至发际线距离(distance between eyebrows and hairline, DEH)、Lemperle评分、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切口组术后恢复时间(39.38±6.53) d、消肿时间(9.18±2.07) d均大于眉上切口组[(30.14±5.37)、(7.43±2.85) d]、眉下切口组[(31.64±5.10)、(7.59±2.48) d]( t=6.16、2.93、4.81、2.68,均 P<0.05)。治疗6个月后,3组HPF均上升,DEH均下降,且联合切口组变化程度更明显( t=2.86、6.14、2.86、5.86,均 P<0.05)。眉上切口组患者Lemperle评分为(1.50±0.51)分,眉下切口组为(1.50±0.51)分,联合切口组为(1.05±0.22)分;联合切口组Lemperle评分小于眉上切口组、眉下切口组( P<0.05)。联合切口组患者与第三方医师VAS评分均大于眉上切口组、眉下切口组( F患者=9.44, F第三方=9.29,均 P<0.05)。 结论: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更能改善松弛状态,减少皱纹,提升手术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眶区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眼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的神经直径。结果:颅眶交界区位于前床突下方,视神经管沟通颅内与眼眶,眶上裂连接眼眶和中颅窝,8具尸头标本的眶上裂外侧缘、内侧缘、上缘长度分别为(18.4±6.2)mm、(7.7±1.6)mm、(16.4±5.6)mm,左、右侧眶上裂宽度分别为(3.64±0.86)mm、(3.69±0.88)mm。眶壁由额骨、颧骨、筛骨、泪骨、蝶骨、腭骨和上颌骨7块骨性结构构成;眼眶处存在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除内侧壁外,其他各壁的骨性结构呈对称排列。眼眶肌肉由上睑提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7条肌肉构成。眼眶内神经主要由视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的3个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上、下支)共7根神经构成;除视神经由视神经管进入眼眶外,其他6根神经的7个分支均由眶上裂进入眼眶,依上述次序直径分别为(0.86±0.42)mm、(1.51±0.53)mm、(0.71±0.36)mm、(0.82±0.47)mm、(1.23±0.41)mm、(1.29±0.48)mm、(1.82±0.48)mm。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同视神经一起由视神经管入眶,8具标本中共观察到16支眼动脉,其中1具为双干眼动脉,其上、下干的距离为11.2 mm;其余7具均为单干眼动脉,并根据其在眼动脉眶内走行中的眼动脉角和眼动脉弯将眼动脉眶内段依次分为3段。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结论:颅眶区域解剖复杂,空间狭小,熟悉该区域显微解剖及其位置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尤其存在双干眼动脉时对其下干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袋注射溶脂致眼轮匝肌纤维化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例 患者,女,54岁。因双侧眼袋形态不佳1年,于2021年5月来南京连天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就诊。3年前在外院行外切法眼袋祛除术,术后效果较好。1年前双侧眼袋复发,自行到美容院注射溶脂,溶脂药物为黄色液体,每侧约2 ml;注射后3 d双侧眼睑肿胀明显,予冰敷后效果不佳;3个月后双侧下睑逐渐出现水肿、发硬触之有硬结;时常感眼痛、眼胀、视物模糊,要求行眼袋修复术。既往患者眼部无其他手术、疾病史。美容外科检查:双侧下睑缘可见线状、白色切口瘢痕,站立时双侧下睑臃肿明显呈半圆形突出、皮肤弹性差、水肿明显;左侧臃肿较右侧明显,右侧眼睑外翻;左下睑中下偏外侧近眶骨缘处及右侧下睑中下部分别可触及1.2 cm×0.8 cm、0.8 cm×0.6 cm结节,质地偏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好。眼周皮肤未见红肿、破溃、出血及渗出等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结果无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恢复眼周年轻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上睑整形术矫正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就诊的上睑皮肤松垂的109例患者(男16例,女93例,年龄36~72岁)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均采用眉下切口切除皮肤,保留眼轮匝肌,并通过眶缘小切口将外下侧眼轮匝肌向深处折叠,并向外上侧放射状单点悬挂固定在骨膜上。术中不做任何骨膜上的剥离,术后常规护理。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及手术前、后照片数据采集客观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上睑皮缘高度及眉位置进行评估(以患者虹膜直径为1个单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重复测量 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57±6.13)个月(3~36个月),有效随访6个月以上者占85.3%(93/109)。术后4周主观问卷调查显示满意率为99.1%(108/109)。额部感觉、眉部活动、睁闭眼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术后6个月基准线各测量点距上睑皮肤边缘距离(上睑皮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地提升,瞳孔中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466±0.149)单位提升至(0.600±0.126)单位( t=-16.186, P<0.001),虹膜外侧缘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387±0.156)单位提升至(0.568±0.166)单位( t=-31.882, P<0.001),外眦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214±0.087)单位提升至(0.446±0.098)单位( t=-49.332,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随访6个月且术中未调整眉位置的患者共86例,统计基准线各测量点距眉下缘的数据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眉高度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的眼周外观形态及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结论:通过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进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能明显改善眼周组织的松弛老化且不影响眉的形态,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整形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尿道下裂整形中心就诊的眼睑分裂痣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分为4种。(1)直接切除缝合术;(2)单纯游离植皮术:根据缺损大小,上睑及下睑创面以中厚或全厚皮片覆盖;(3)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上睑缺损及下睑近缘处缺损以皮片移植,下睑缺损以同侧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4)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手术分两期,一期手术于患侧颞区置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行眼睑病变组织切除,再形成外眦眼轮匝肌眶部为蒂的岛状皮瓣,旋转180°后覆盖下睑缺损,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缺损仍以皮片移植。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及眼部运动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术前及术后颜面部修复重建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建议(A&F)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17.7±15.3)岁(2~33岁)。眼睑分裂痣面积为0.3 cm×0.2 cm~14.0 cm×14.0 cm。直接切除缝合术6例,其中同时行重睑术2例,术后A&F评分(4.54±1.32)分较术前(3.28±0.9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游离植皮术10例,术后A&F评分(5.13±1.59 )分较术前(2.25 ±1.59 )分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7例,术后A&F评分(5.54±1.46)分较术前(2.18±1.6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11例,术后A&F评分(4.95±0.60)分较术前(2.18±1.4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片或皮瓣成活良好,眼睑功能正常。28例患者获得8~81个月随访,其中3例术后继发下睑外翻畸形,3例切口及植皮区黑痣复发,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较明显,1例继发重力性上睑下垂,其余患者修复效果满意;6例因联系方式变更失访。 结论: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在中到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可获得更稳定的效果。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以游离植皮修复,下睑以皮瓣移植修复,更加符合上下睑的生理状态,不同的组织移植方式联合,可使面部容外形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0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眶内壁与眶下壁联合的爆裂性骨折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眶壁骨折整复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骨折复位、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愈18例(85.71%,18/21),好转3例(14.29%,3/21),有效率100%。结论: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眶内壁与眶下壁联合的爆裂性骨折疗效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