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A字法行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生命树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对内眦赘皮过度矫正患者100例进行A字法修复术治疗,男2例、女98例;年龄19~43( 28.0±5.7)岁。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通过手术祛除内眦部三角形皮瓣,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深面进行广泛的分离松解。眼轮匝肌瓣折叠缝合覆盖内眦韧带表面,缝合泪阜段皮肤及切口鼻侧上下缘皮肤。术后随访6~22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泪阜过度暴露、双侧内眼角角度过尖、不对称、内眦部陈旧瘢痕等问题得到了改善。术前内眦角间距为(33.64±3.51) mm,术后为(35.92±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左侧眼裂长度为(28.92±1.07) mm,右侧为(28.94±1.04) mm],术后分别为(27.78±1.03)、(27.79±1.0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非常满意69例,占69%;满意19例,占19%;较不满意7例,占7%;不满意5例,占5%。5例不满意患者中3例是因泪阜暴露矫正不足,2例因内眦角度形态不对称,重新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祛除部分上睑瘢痕,恢复眼轮匝肌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内眦赘皮,调整眼角角度和形态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66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34例(66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26.6±7.6)岁,轻度49眼,中度17眼。均行埋没导引法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术中通过引导缝线走行于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复合体深面,将复合体前徙缝合固定于睑板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的距离,方差分析法分析上睑下垂矫正效果。结果:本组34例(66眼),术前、术后3、6、12个月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分别为(3.84±0.79) mm、(1.64±0.13) mm、(1.67±0.14) mm、(1.68±0.14) mm。术后测量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术后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感染、倒睫、上睑迟滞、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结膜脱垂等其他上睑下垂手术的并发症。1例出现重睑缝线脱落,予以修复,余33例患者上睑缘高度矫正满意,形态良好,双眼对称性可,其中2例(4眼)上睑缘高度出现轻微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轻、中度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可形成稳定粘连,术后远期眼睑功能、形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边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边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转变为平行于睑缘和紧临睫毛下方的横向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3例下眼睑术后轻度淤血,1例术后暂时性视物模糊。术后随访1 ~ 2年,26例患者双侧眼周皮肤软组织外观对称,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结论:纵切横缝法修复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能将纵向垂直于下睑缘的切口闭合线转换为与下睑缘平行的水平横向切口闭合线,达到隐藏下眼睑切口和瘢痕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眶隔翻转向下固定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外科对轻度上睑下垂患者31例,13例为双侧,18例为单侧,共44只眼;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18~51岁;用眶隔翻转向下与下方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观察其效果。结果:31例44只眼均于术后7 d拆线,重睑线形态良好,眼睑闭合良好。随访6个月,轻度上睑下垂均得到矫正,无上睑退缩,无眼睑闭合不全。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双眼平视前方时睑缘遮盖角膜高度分别为3.03±0.32,1.55±0.19( P<0.01)。术后25例(80.6%)达到满意效果,6例为基本满意,无不满意者。 结论:眶隔翻转向下固定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下睑皮肤松弛合并泪槽凹陷畸形患者52例(男5例、女47例,年龄27~66岁,平均47.8岁)用眶隔脂肪填充眶下缘凹陷处,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缝合固定于眶下缘骨膜处达到解剖复位,眶隔膜游离缘缝合固定于支持韧带缘的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下睑袋成形术同期进行泪槽畸形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评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外观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满意度,49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睑球分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对矫正下睑袋伴泪槽畸形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2例额部外伤患者中选择伤口近乎垂直于Langer线的病例,行清创美容缝合,术后即刻于伤口边缘肌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每0.10 ml溶液中含2 U肉毒毒素。根据额肌力量每1 cm长注射0.05~0.10 ml(1~2 U),2个注射点间距为1 cm,注射范围为整个额部,以保证额部左右对称,注射总量不超过100 U。参考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量表,在随访时评估患者额部伤口术后瘢痕的色泽、宽度、质地、厚度、有无疼痛及瘙痒等。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男22例,女22例,年龄(31.5±8.4)岁,伤口长度为1~12 cm,平均3.5 cm,伤口周围肉毒毒素注射量为0.10~0.90 ml(2~18 U),额部注射总量为8~40 U。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轻到中度上睑下垂,1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术后6周内,44例患者伤口瘢痕均呈粉红色且质硬,3~6个月以后,42例患者瘢痕颜色逐渐贴近肤色、质地变软,窄且平坦、无疼痛和瘙痒症状,患者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5.5%(42/44),2例患者因瘢痕色素沉着和瘢痕略宽不满意。结论: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防治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整形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尿道下裂整形中心就诊的眼睑分裂痣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分为4种。(1)直接切除缝合术;(2)单纯游离植皮术:根据缺损大小,上睑及下睑创面以中厚或全厚皮片覆盖;(3)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上睑缺损及下睑近缘处缺损以皮片移植,下睑缺损以同侧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4)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手术分两期,一期手术于患侧颞区置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行眼睑病变组织切除,再形成外眦眼轮匝肌眶部为蒂的岛状皮瓣,旋转180°后覆盖下睑缺损,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缺损仍以皮片移植。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及眼部运动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术前及术后颜面部修复重建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建议(A&F)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17.7±15.3)岁(2~33岁)。眼睑分裂痣面积为0.3 cm×0.2 cm~14.0 cm×14.0 cm。直接切除缝合术6例,其中同时行重睑术2例,术后A&F评分(4.54±1.32)分较术前(3.28±0.9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游离植皮术10例,术后A&F评分(5.13±1.59 )分较术前(2.25 ±1.59 )分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7例,术后A&F评分(5.54±1.46)分较术前(2.18±1.6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11例,术后A&F评分(4.95±0.60)分较术前(2.18±1.4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片或皮瓣成活良好,眼睑功能正常。28例患者获得8~81个月随访,其中3例术后继发下睑外翻畸形,3例切口及植皮区黑痣复发,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较明显,1例继发重力性上睑下垂,其余患者修复效果满意;6例因联系方式变更失访。 结论: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在中到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可获得更稳定的效果。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以游离植皮修复,下睑以皮瓣移植修复,更加符合上下睑的生理状态,不同的组织移植方式联合,可使面部容外形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层次重置联合眶周定点悬吊重建下睑亚单位美学结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下睑缘入路行皮瓣、肌皮瓣、眶隔膜瓣、眶隔脂肪瓣四层次重置联合眶周定点悬吊面中部复合软组织,重建下睑亚单位美学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荣军医院美容整形外科收治的经下睑缘切口行中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下睑缘入路,行眶隔前间隙、上颌前间隙、颧前间隙松解形成肌皮瓣,释放固定眶隔脂肪瓣,解剖眶隔膜瓣行眶周横纵排列的渔网状交叉缝合固定;坐位上推面部软组织确定中、外侧悬吊点及悬吊组织,进行悬吊点标记、固定,提升并修剪肌皮瓣与下睑缘皮肤重叠部分形成皮瓣等手术操作。术后进行随访,通过患者自评(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以及1位未参与手术的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IGAIS)(-1~3分,分数越高表明改善效果越显著),对下睑亚单位美学结构(笑丘、下睑皱襞、下睑板下沟、睑颊交界区)的重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9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89例,年龄38~83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术后1周眼部肿胀基本消退,无血肿、下睑退缩、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无颧骨外侧软组织堆积及悬吊点凹陷畸形;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笑丘、下睑皱襞、下睑板下沟重建效果好,其中2例睑颊交界区稍明显,呈现轻度脂肪膨出眼袋,3例睑颊沟轻微显现,其余患者睑颊交界区的弧面连续性好。患者自评情况:非常满意76例,满意16例,不满意4例;医生IGAIS评分结果:96例患者评分为(2.43±0.35)分,其中76例3分,16例2分,4例1分。结论:经下睑缘入路行皮瓣、肌皮瓣、眶隔膜瓣、眶隔脂肪瓣四层次重置联合眶周定点悬吊面中部复合软组织,能够有效地重建笑丘、下睑皱襞、下睑板下沟、睑颊交界区亚单位美学结构,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额肌瓣联合check韧带双重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额肌瓣联合check韧带双重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13例(16只眼)肌力几乎为零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28岁。采用重睑法切口,于上直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结膜上穹窿处分离出check韧带,悬吊固定于睑板上缘使上睑缘抬高2~3 mm,眶隔后分离形成额肌瓣缝合固定于check韧带下端,动态调整提高上眼睑高度至角膜上1~2 mm处。术后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本组共13例16只眼,均于术后7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16只眼睁眼时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1~2 mm处,闭眼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闭合不全,未见结膜脱垂、睑内翻等发生。随访4~12个月,矫正效果良好共12只眼,效果一般3只眼,矫正不足1只眼,矫正总有效率约93.75%(15/16), 效果满意。所有病例未见暴露性角膜炎、睑内翻、结膜脱垂等并发症。结论:额肌瓣联合check韧带双重悬吊术能有效地提高上睑缘高度,具有矫正效果确切而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上睑提肌肌力极弱的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提眼轮匝肌下脂肪与眶隔和眶隔脂肪吻合固定法矫正泪沟型眼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上提眼轮匝肌下脂肪(SOOF)与眶隔和眶隔脂肪吻合固定的方法矫正泪沟型眼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下睑缘下皮肤入路矫正泪沟型眼袋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将SOOF上提,与下推的眶隔和眶隔脂肪整体吻合性缝合固定,进行眼袋矫正、泪沟填充及中面部提升。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眼袋、泪沟和中面部下垂的矫正情况进行随访;通过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鼻唇颊脂肪凸起点至下睑缘的垂直距离,评价中面部下垂矫正效果,数据以 ± s表示,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患者本人和1名护士对手术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两者须达成一致意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264只眼),其中男23例,女109例;年龄(50.3±6.0)岁;Hirmand泪沟分型:Ⅱ型178只眼,Ⅲ型86只眼。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血肿、感染、复视、角膜异物感及外眼角拉紧不适感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264只眼中252只眼袋消失,12只眼袋减轻;86只Ⅲ型泪沟眼中有10只改善为Ⅰ型,其余76只Ⅲ型和178只Ⅱ型术后泪沟均消失;264侧中面部下垂情况均有改善,术后鼻唇颊脂肪凸起点到下睑缘的垂直距离较术前明显缩短[(29.23±1.58) mm vs. (34.08±3.23) mm( t=22.88, P<0.001)]。满意度评价结果:118例满意(满意率为89.4%),14例基本满意。 结论:上提SOOF与眶隔和眶隔脂肪吻合固定法矫正泪沟型眼袋,不但能有效去除眼袋、平复泪沟,而且能提升中面部,达到年轻化的效果,患者满意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