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轻中度眶周老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轻中度眶周老化的效果。 方法:2018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整形修复科将轻中度眶周老化患者36例共72眼(女22例44眼,男14例28眼,年龄26~38岁,平均32.4岁)。将每例患者双眼分至两个组进行自身对照,左右眼随机接受传统手术或光电辅助手术。传统手术组36眼行传统下睑结膜内入路睑袋切除术,光电辅助组36眼行光电辅助的下睑结膜内入路睑袋切除术;两组术后均同期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眶周老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水肿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以Barton评分评估患者效果。结果:传统手术组术前评估Barton Ⅰ级11例,疗效评分0.64±0.21;Barton Ⅱ级25例,疗效评分1.34±0.34。光电辅助组Barton Ⅰ级17例,疗效评分0.92±0.18;Barton Ⅱ级19例,疗效评分1.71±0.42。两组Barton Ⅰ级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Barton Ⅱ级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手术组操作时间(16.00±3.75) min,水肿持续时间(7.0±2.4) d;光电辅助组操作时间(12±1.82) min,水肿持续时间(4.0±1.8) d。光电辅助组操作时间和水肿持续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辅助的下睑结膜内入路睑袋切除术操作中无明显出血,术野清晰,操作时间、消肿时间、并发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可一次性解决睑袋、下睑皮肤松弛、眼周皱纹等症状。此方法值得在轻中度眶周老化患者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切除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接受眼袋切除术患者100例[男25例,女75例,年龄20~60(38.39±3.3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下睑皮肤入路眼袋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2, 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红肿、小血肿、少量分泌物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9.890, 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7.862, P<0.05)。 结论: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整形可达到较满意效果,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包扎法对眼袋切除术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一种改良包扎方法对眼袋切除术的护理效果。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大坪医院整形美容科行眼袋切除术130例患者,男24例,女106例,年龄18~75岁,平均47岁。按照手术时间编号分组,单数为改良组65例;偶数为对照组65例。对照组用普通法包扎眼袋,改良组用特殊制作的纱布块贴近下睑缘左右错位法包扎固定。130例患者眼袋切除术均一期愈合。术后3 d拆除纱布,对下睑水肿、瘀斑、睑外翻等程度进行评分,改良包扎法术后效果优于传统包扎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包扎法较传统包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脉冲点阵激光联合手术在眼周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超脉冲点阵激光联合手术在眼周年轻化的应用。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与整形外科选择眼周眼睑皮肤松弛、眼袋形成、眼周不同程度皮肤皱纹、色素加深、皮肤质地改变等症状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35~45岁,平均42岁。用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或眼袋切除术去除松弛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以改善眼周老化形态,用超脉冲点阵激光改善眼周老化皮肤。15例患者术后即刻皮肤较术前明显紧致,眼袋消失;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时皮肤即刻收缩,治疗后治疗区域早期有红肿,轻微渗液等表现。术后7 d痂皮逐渐脱落,术后1个月皱纹、皮肤质地等改善效果逐渐显现。6个月随访,15例患者眼周皮肤均有明显改善,14例患者表示满意。手术联合激光改善眼周年轻化效果明确,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睑袋切除术治疗的就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四步睑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法治疗.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的临床疗效和眼部美学效果,随访12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卧蚕"形成情况、睑袋复发情况以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观察组的"卧蚕"形成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P<0.05);两组睑袋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结论: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眼部整形美容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卧蚕"形成,就医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结膜淋巴管扩张症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例1:患者,女,45岁,因"双眼眼袋去除术后20 d,左眼肿胀10 d"于2014年8月5日来我科诊治.患者于20 d前在当地医院行"双眼下睑赘皮矫正+下睑眼袋去除术",术后10 d发现左眼结膜水肿.先后两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结膜水肿(原因待查)",予以左眼结膜针刺放液后,水肿消失,但2 d后左眼结膜水肿再次出现,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0.7(矫正无提高).右眼结膜、角膜透明,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眼3点位-6点位-9点位角膜缘后球结膜水肿,宽约6 mm,颞侧3点位角膜缘内可见2 mm×1 mm大小黄白色浸润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KP)(-),前房清,前房闪辉(Tyndall phenomenon, Tyn)(-),余眼内检查未见异常(见图1-2).入院后全身检查和头颅MRI未见异常,左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提示结膜下大量淋巴管扩张(见图3).诊断:①左眼结膜水肿,左眼结膜淋巴管扩张症;②左眼细菌性角膜炎(考虑与颞侧结膜水肿隆起,泪膜无法覆盖,导致局部角膜干燥、上皮脱落后合并感染所致);③双眼下睑赘皮切除及下睑睑袋切除术后.予以患者左眼局部抗生素和人工泪液点眼治疗2周,左眼结膜水肿无明显吸收,于2014年8月13日行"左眼球结膜部分切除+羊膜移植术",术中切除水肿的球结膜,并送病理检查,裸露的巩膜区用生物羊膜覆盖,10-0 尼龙线间断缝合.术后予左眼局部抗感染治疗.术后3周复查见左眼结膜水肿基本消失, 3点位角膜缘浸润灶吸收(见图1B);术后40 d复查,左眼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消失,结膜水肿全部吸收,3点位角膜缘内可见小片状云翳.病理检查结果:左眼结膜组织水肿伴血管淋巴管扩张(见图4).随访12个月,左眼结膜水肿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施四步法眼袋切除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眼袋的形成是由于眼睑部位的皮肤松弛、萎缩、眼下结缔组织发生水肿所致.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在40岁以后会出现眼部周围皮肤弹性下降,逐渐变得松弛,随着年龄的增加,眼袋会呈现出组织的退行性变化,不但影响患者的美观,甚至会出现眼部疾病,如暴露性结膜炎、白内障等,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1].我们探讨了四步法眼袋切除术和下睑皮肤入路法眼袋切除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眼睑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眼睑皮肤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38眼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造成的眼睑皮肤缺损患者.术中按照标记线切除肿物后,在肿物一侧或两侧标记松弛的上睑或下睑皮肤量,按照重睑或眼袋延长线切开皮肤,在靠近皮肤缺损区的上方或下方留5 mm左右宽的蒂,分离皮瓣,并带有少量的眼轮匝肌,然后将皮瓣旋转180°,修剪皮瓣后间断缝合,再连续缝合供皮区皮肤切口.术后加压包扎48 h.对术后外观和皮瓣的存活情况进行连续性观察.结果 所有180°旋转皮瓣均在眼睑缺损区良好存活,不需要打包加压,而且皮瓣收缩量低,术后手术瘢痕相对隐蔽.2眼皮瓣在术后早期出现皮瓣尖端发黑;多数皮瓣蒂部早期存在轻度猫耳现象,术后3个月猫耳逐渐平复,除1眼术后6个月因上睑皮肤松弛和猫耳现象而行上睑成形术外,其余患者均无需二次手术.结论 180°旋转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发生眼睑外翻、变形等并发症,是眼睑前层缺损修复的备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除皱术的面部年轻化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除皱术结合其他面部年轻化方法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面部除皱术并同时(或先后)结合其他面部年轻化方法(包括脂肪填充术、脂肪抽吸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睑袋切除术及注射填充术、射频技术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接受综合治疗患者的术后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共128例患者,其中78例同时(或先后)接受其他面部年轻化治疗.术后获随访2 ~ 38个月,患者的面部松弛下垂、容量缺失等情况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为88.5%(69/78).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结合多种面部年轻化方法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32岁,因"间断便血20年"于2016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便血,约3~4年发作一次,每次排暗红色血便约2 000~3 000 ml,伴头晕、心悸、乏力,无意识障碍,无明显腹痛等腹部不适,排便后偶有腹部绞痛.上述症状给予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曾于外院行胃镜、结肠镜及小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3年前于我院行消化道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现患者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就诊于我科.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鸣音3~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高调肠鸣音.入院诊断:消化道出血.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计数6.14 ×109/L,RBC计数4.22×1012/L,Hb 115 g/L,PLT计数233×109/L.血生化检查:K+4.07 mmol/L,Na+141.2 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系列未见异常.大便隐血试验(-).胃镜及肠镜检查均未见特殊异常.胶囊内镜检查示:回肠(似中段)隆起性病变,考虑黏膜下或外压可能性大(图1).全腹增强CT检查示:回肠远段囊袋状突起,Meckel憩室(MD)可能性大,其颈部管壁增厚,性质待定(图2).综合相关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回肠病变,不除外间质瘤或MD,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术中探查,距回盲瓣80 cm处小肠系膜缘见直径约3 cm憩室样改变,余胃肠道未见异常,术中诊断MD,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游离结扎切断憩室所在小肠系膜及血管,直至两侧正常血管,裸化肠管,切除含憩室在内小肠约5 cm,行小肠对端四列吻合,吻合确实、通畅,血运良好,可容两指通过,闭合小肠系膜.探查术区无活动性出血,逐层结节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肠管组织伴黏膜增生(图3).术后诊断:MD,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5天开始进食,7天出院,随访2年未再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