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噪声降噪耳塞联合眼罩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白噪声降噪耳塞联合眼罩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4—1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病房住院的患者13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为3M耳塞+眼罩45例,第2组为白噪声降噪耳塞+眼罩46例,第3组为对照组45例。入组后第1天晚上,所有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第2天和第3天晚上,第1组佩戴3M耳塞和眼罩,第2组佩戴白噪声降噪耳塞和眼罩,第3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不佩戴眼罩和耳塞。第2天和第4天上午评估患者基线期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第1组RCSQ中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重回睡眠、睡眠质量、夜间主观噪声感受和总分评分分别为(55.98 ± 19.65)、(57.66 ± 19.56)、(55.68 ± 16.25)、(58.17 ± 11.32)、(60.54 ± 16.33)、(60.65 ± 12.58)和(57.60 ± 17.21)分,第2组分别为(56.65 ± 18.36)、(61.33 ± 20.33)、(65.35 ± 23.22)、(60.36 ± 19.35)、(63.78 ± 20.36)、(66.56 ± 10.21)和(61.49 ± 17.52)分,第3组分别为(45.96 ± 17.79)、(48.36 ± 13.65)、(48.21 ± 13.49)、(51.36 ± 13.65)、(51.33 ± 16.45)、(43.06 ± 17.15)和(49.04 ± 15.32)分,3组间各维度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33~8.35,均 P<0.05);第1组和第2组各维度及其总分均高于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7~7.96,均 P<0.05)。干预后,第2组SAS评分为(43.32 ± 21.68)分,低于第1组的(57.75 ± 22.68)分和第3组的(60.65 ± 19.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3.99,均 P<0.05)。 结论:白噪声降噪耳塞或3M耳塞配合眼罩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白噪声降噪耳塞配合眼罩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水面舰艇船员远洋前后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某水面舰艇船员远洋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出海前的睡眠习服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某执行远洋任务水面舰艇的船员1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调查船员远洋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估远洋期间船员的嗜睡程度、航行期间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及船员夜间打鼾情况。SRSS和ESS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调查可能影响远洋船员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为89.9%。与远洋前比较,船员远洋后不同年龄、性别、人员类别、累计远洋时间及综合SRS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远洋1个月后编制船员和加强人员的SR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S评分与SRSS评分呈正相关( r=0.347, P<0.01)。噪声污染大、船体晃动,值勤及时区变化导致睡眠节律紊乱是影响船员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论:远洋航行会对海军船员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航行环境导致睡眠节律紊乱是影响船员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睡眠纺锤波与噪声干扰敏感性慢性睡眠障碍的干预方法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睡眠纺锤波能否对噪声干扰易感慢性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CBT-I)疗效起到预测作用,以期实现对该类患者的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目标.方法 选择在夜间睡眠时段(22∶00~06∶00)公路、铁道旁及飞机航线附近噪音暴露环境相对固定(50~60分贝,每次持续时间10~15 s)条件下的居民为观察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进行主观及客观睡眠情况评估.根据结果分为睡眠正常(26例)组和睡眠障碍(30例)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的情绪状态.根据PSQI量表筛选睡眠障碍患者,对失眠患者开展PSG并根据结果中睡眠期纺锤波情况再分为:纺锤波偏高组(12例)和纺锤波偏低组(18例),同期进行8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果 睡眠正常组的PSQI量表、SAS及SDS量表评分低于睡眠障碍组(P<0.05);PSG结果显示,睡眠正常组与睡眠障碍组比较,N2期平均睡眠时间长(P<0.05),睡眠期纺锤波次数增多(P<0.05),睡眠期纺锤波指数增高(P<0.05);两组睡眠纺锤波平均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睡眠障碍组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纺锤波偏高组睡眠情况改善,PSQI量表评分、SAS及SD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睡眠潜伏期缩短、N2和N3期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期纺锤波次数增加(均P<0.05);N1期、REM期、睡眠纺锤波指数、睡眠纺锤波平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纺锤波指数偏低者的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SQ量表评分、SAS及SDS程度、睡眠结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噪声干扰睡眠,睡眠期纺锤波指数与机体抗噪能力相关,睡眠期纺锤波指数偏低者对认知行为治疗效果较差,睡眠期纺锤波可作为预测睡眠障碍患者实施CBT-I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标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1/24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用1/24 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对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进行听力测试,了解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的隐性听力损伤,为职业病的早期精准防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23 年1 月至10 月我院228 例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和216 例非噪声暴露者为研究对象,用1/24 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对其进行测试.结果 结果显示,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1/24 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异常率高于非噪声暴露者,并伴有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结论 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存在隐性听力损失,建议对常规纯音测听检测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者加做1/24 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隐性听力损失的人群,为职业病的早期精准防护提供一种新的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长期睡眠期噪声暴露对肝脏生物钟及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长期睡眠期噪声可能对代谢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肝脏脂质代谢与生物钟基因关系密切.[目的]探讨长期睡眠期噪声暴露对小鼠肝脏生物钟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0只C57BL/6J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 10只.噪声暴露组小鼠连续 30 d暴露于白噪声 90 dB声压级(SPL),每天 8 h,从 9:00-17:00.对照组背景噪声≤40 dB SPL.噪声暴露结束后在 14:00(ZT6)和 2:00(ZT18)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处死 5只,收集肝脏组织.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和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肝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内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Rev-erbα、Rev-erbβ,以及脂质代谢基因Srebp1c、Hmgcr、Fasn、Lxrα、Acc1、Chrebp的表达.[结果]在ZT18时,噪声暴露组小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升高 48%(P<0.05),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61%(P<0.05).与对照组相比,噪声暴露组小鼠肝脏内的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 mRNA的表达在ZT18时升高(P<0.05),在ZT6时降低(P<0.05);Rev-erbα mRNA表达水平在ZT6、ZT18时均降低(P<0.05);Rev-erbβ mRNA表达水平则在ZT6、ZT18时均无明显变化.噪声暴露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Hmgcr、Chrebp、Lxrα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在ZT18时均升高(P<0.05);Acc1、Fasn mRNA的表达在ZT6时无明显变化,在ZT18时则均有上升的趋势,但结果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睡眠期噪声暴露可致小鼠生物钟及脂代谢紊乱.噪声暴露抑制关键生物钟基因Rev-erbα的表达,使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和Chrebp上调,促进肝脏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因果卷积的儿童睡眠分期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睡眠分期能为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前发现和诊断儿童睡眠疾病.方法 研究了一种基于因果卷积的儿童自动睡眠分期方法.首先,对原始的脑电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处理以减少噪声干扰,再利用具有不同尺寸卷积核的双分支模块提取信号的时频特征;然后利用膨胀因果卷积模块完成时序特征的提取;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对学习到的抽象特征进行分类.在20折交叉验证下,采用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1分数和科恩系数等指标对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美国国家儿童医院的164名2~10岁临床儿童数据集,并设计了2~10岁、2~6岁、6~10岁3个年龄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因果卷积模型的儿童睡眠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7%、80.0%、82.4%,科恩系数分别为0.75、0.73、0.76.结论 基于因果卷积的睡眠分期方法对儿童数据有良好的分类能力,同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作为儿童睡眠疾病诊断的有效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噪声污染环境下失眠患者的临床睡眠及心理特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针对暴露于夜间相同的交通噪声环境在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睡眠、心理影响结果,本文拟通过观察夜间相同交通噪声环境下的失眠人群和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睡眠期脑电特征性差异,来解释噪声污染对不同人群差异性影响结果,从而为噪声污染敏感的失眠人群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方法 我们选择在夜间睡眠时段(22:00-6:00期间)长期居住在公路、铁道旁及飞机航线附近噪声暴露环境相对固定(50~60分贝,每次持续时间10~15 s左右)条件下的(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人群,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纳入了26例睡眠质量正常人群和30例失眠人群,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监测,重点观察其睡眠期纺锤波密度指数,并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变化特点.结果 本组数据中,在相同夜间噪声暴露条件下的睡眠质量正常和失眠的两组人群之间,人口学特征统计学无差异.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失眠人群(P<0.01),在26例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焦虑抑郁量表测评中有5例患有轻度焦虑(19.23%),没有出现中重度焦虑及抑郁症状,30例失眠人群中患有轻度焦虑6例(20.00%),中度焦虑15例(50.00%),重度焦虑4例(13.33%):30例的失眠人群中有15例患有抑郁(50.00%),其中轻度抑郁3例(10.00%),中度抑郁9例(30.00%),重度抑郁3例(10.0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SG监测中,反映出两组人群的睡眠纺锤波平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睡眠纺锤波指数为25.43高于失眠人群的16.60(P<0.05).结论 夜间相同交通噪声环境下失眠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纺锤波密度指数降低者失眠患者噪声污染环境下睡眠质量更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白噪声对睡眠生理的影响及其治疗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声音刺激可以引起个体的生理兴奋,表现为心跳、血压、脑电图(EEG)信号的变化,也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认知处理能力[1].白噪声是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其覆盖了人类听觉的整个范围(20~20000 Hz),在各频率上有相同的分布,类似于收音机发出的"沙沙"声.生活中的自然声如雨声、风声、水流声、海洋声及电扇声等接近于白噪声,是一种单调的、可预测的、无意义的声波,易被忽视,不延长入睡潜伏期,可作为单调刺激诱发睡意,并通过掩盖环境噪声而诱导和维持睡眠.文中综合中外文献,介绍白噪声对睡眠生理的影响及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性化护理对鼻咽癌晚期放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对鼻咽癌晚期放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晚期放疗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A组(基础治疗+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B组(基础治疗+对症治疗)、C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D(基础护理+环境护理)以及E组(基础护理),每组30例,观察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比较五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PSOI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 影响晚期鼻咽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症状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疾病症状因素中由于口腔黏膜炎引发的睡眠不佳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82.00%,心理因素中焦虑和恐惧导致睡眠不佳者最多,占96.00%,环境因素中噪声因素占比最高,为48.00%;经过护理干预A、C、D组PSOI总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OSI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E两组各因子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E组病死率最高,达46.67%(14/30),显著高于A组10%(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93,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放疗鼻咽癌患者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有效促进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值得大范围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沈阳市妊娠早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沈阳市妊娠早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8年1-7月随机抽取沈阳市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怀孕16周前的35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妊娠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孕妇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妊娠压力、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早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有效回收率为88.29%.孕妇平均年龄为(31.21±3.88)岁;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分为(41.99±7.45)分,其中50人有焦虑症状,占16.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分为(4.97±3.08)分,35.0%的孕妇睡眠质量不好;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平均分为(71.52±11.33)分,14.2%的孕妇处于中低水平的社会支持状态;妊娠压力量表平均分为(2.25±3.98)分,其中19.1%的孕妇有中度或重度压力.妊娠早期孕妇的妊娠压力、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呈正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早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睡眠质量(b=0.326),领悟社会支持(b=-0.235),妊娠压力(b=0.153)及暴露噪声环境(b=0.101).[结论]沈阳市妊娠早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睡眠质量、领悟社会支持、妊娠压力及暴露噪声环境.可通过改善孕妇睡眠质量,降低妊娠压力,提高社会支持,减少环境噪声暴露,缓解妊娠早期孕妇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