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预测的区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浦东医院出生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产科出院前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t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和28 d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分为NHB组和非高胆红素血症(non-hyperbilirubinemia,Non-HB)组,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将产科出院前TcB所处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区间和临床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小时胆红素值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NHB风险的效能。结果:共8 664名新生儿纳入研究,发生NHB 1 196例,发生率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血型O型、胎膜早破、男性、胎龄35~37周、皮下瘀斑/头颅血肿、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发生NHB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以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临床危险因素、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NH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 CI 0.861~0.885)、0.664(95% CI 0.647~0.680)、0.891(95% CI 0.880~0.902), P均<0.05。 结论: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能更好地预测新生儿发生NHB的风险,对于NHB的临床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录组学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动物"研究验证识别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全病程的证素标志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采用转录组数据挖掘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识别表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痰、瘀、虚证素的标志基因.首先,利用项目组前期临床转录组学检测所得SONFH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共性差异表达基因集,整合差异表达趋势分析与功能挖掘,分别预测出表征痰、瘀、虚证素的候选标志基因集.再利用来源于临床SONFH患者的全血样本、SONFH大鼠的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上述候选标志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客观评价上述候选标志基因的辨证效能.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痰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瘀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锚蛋白1(ANK1)、血型糖蛋白A/B(GYPA/B)、Rh相关糖蛋白(RHAG),虚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溶质载体家族2(促进葡萄糖转运体)成员1(SLC2A1)、胃口素(STOM).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非SONFH组比较,ELOVL6在痰瘀阻络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4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1),且对大鼠造模4周的辨证效能(AUC=0.850,P=0.006)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8、12、16、21 周 AUC 分别为 0.689、0.766、0.588、0.662).与非 SONFH 组比较,ANK1、GYPA、RHAG 均在经脉痹阻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12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P<0.01),且对大鼠造模 12 周的辨证效能(ANK1:AUC=0.855,P=0.006;GYPA:AUC=0.861,P=0.012;RHAG:AUC=0.854,P=0.009)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4、8、16、21 周,ANK1 的 AUC 分别为 0.630、0.658、0.657、0.585;GYPA 的 AUC 分别为 0.646、0.573、0.691、0.617;RHAG 的 AUC 分别为 0.592、0.511、0.515、0.536).与非 SONFH 组比较,SLC2A1和STOM均在肝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量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21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STOM在大鼠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外),且SLC2A1对大鼠造模21周的辨证效能(AUC=0.806,P=0.009)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4、8、12、16周AUC分别为0.520、0.580、0.741、0.774),STOM的辨证效能无意义.综上,SONFH中痰证素的标志基因为ELOVL6,瘀证素的标志基因为ANK1、GYPA和RHAG,虚证素的标志基因为SLC2A1,有助于从基因水平揭示SONFH痰、瘀、虚证素的生物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双份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多次血型转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患者,男,17岁,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5个半月"于2019 年8 月30 日入院. 患者自诉 2019 年 3 月 15 日发现皮肤瘀点、瘀斑,外院血常规:WBC计数正常,血红蛋白(Hb)83 g/L, PLT计数31 ×109/L;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等(具体结果不详)检查后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口服达那唑(每次0. 2 g、每日3 次)治疗5 个月余效果不佳,间断输注PLT,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沈惠善自拟"归芍四二汤"治疗瘀血型肝硬化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肝硬化的病理本质是正常肝脏组织形态破坏,肝脏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但到失代偿期时常出现严重腹水、呕血、肝昏迷等表现[1].中医学多将肝硬化归于"臌胀""呕血""黄疸"等范畴,其主要病理因素有"虚""瘀""湿"等,治法多为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疏肝利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成人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抵抗、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成人初治ITP患者58例,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P-糖蛋白表达水平.按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瘀血内阻辨证分型,4周后分成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性别、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①不同性别的ITP患者同一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成人初治ITP患者中医证型以气不摄血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火旺型.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及证型有明显变化,激素敏感组以气不摄血最多见,激素抵抗组以阴虚火旺最多见.④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在激素敏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与激素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ITP中医辨证分型及糖皮质激素抵抗与多项临床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对ITP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疗效.方法 纳入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升解通瘀汤颗粒,1剂/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相关评分、心电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硝酸甘油用量、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sICAM?1、vWF、Ps及PAC?1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抗血小板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319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1.2g;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安慰剂胶囊.随访日期截止于2017年2月28日.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卒中死亡;次要疗效指标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0~2级构成比.结果 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19天,治疗组脱落11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对照组再发卒中分别为1 1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发卒中引起的死亡;治疗组、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分别为0例、1例,两组各有1例发生全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RS评级0~2级的构成比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提高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具有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胃镜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并总结其与胃黏膜形态改变及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更早地进行癌前干预,防止癌变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30例,参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变化及病理表现等进行分类分级.结果:230例患者中女130例,男10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4.25 ±14.25)岁,41~60岁有145例,占63.04%,其中以51~60岁的病例数最多,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各年龄层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0例中脾胃虚弱型81例,占35.22%;肝脾不和型69例,占30%;脾胃湿热型46例,占20%;胃阴不足型30例,占13.04%;胃络瘀血型4例,占1.74%.胃镜下萎缩程度I级,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肝脾不和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Ⅲ级,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见单纯萎缩性变化,亦可伴出血、伴增生、伴糜烂、伴胆汁反流,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病理表现轻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胃虚弱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最高,但2种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中肝脾不和型、胃阴不足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型及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虚弱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脾胃虚弱型、肝脾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及胃络瘀血型,不同证型间胃镜下形态与黏膜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委中阴络刺血治疗顽固性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委中阴络刺血治疗顽固性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骨科、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顽固性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委中阴络刺血治疗,对照组给予腰部阿是穴刺血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委中阴络刺血治疗顽固性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Barthel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预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病人200例,比较不同证型病人发病时(0 d)及发病后14d、30d及90d的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分.结果 风中脑络-瘀血型、风中脑络-阴虚型:0d及发病后30d与发病后14d比较、发病后90d与发病后30d 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中脏腑-阳闭型BI评分:0 d及发病后30d与发病后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BI评分不同时间有明显差异,中医证型有助于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