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气血水"学说探析《腹证奇览(全)》腹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气、血、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正常循环时可荣养全身,病理状态下停滞而成"毒".腹证乃疾病发展中的重要征象,《腹证奇览(全)》为日本伤寒派腹诊集大成之巨著.为增强腹证与经方间的衔接性,以"气血水"学说辨析书中各类腹证得出:胸胁部、腹部腹证以气毒、水毒所致者为主;少腹部腹证成因以血毒、水毒更为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气血水同治理论探讨黄斑水肿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三因四证"调整免疫炎症状态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物质代谢异常和免疫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其病理始终.本文以"病"(心力衰竭)为切入点,结合心脉相关理论,总结气、血、水"三因"病机与免疫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心气、心血、心水异常可出现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持续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心力衰竭始终.同时,岭南地区常年湿热的气候环境因素及人群气虚、阳虚和湿热体质与免疫炎症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积湿生热"及"湿自热生"的湿热相互转化机制使得岭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病机以气虚痰浊夹瘀多见.在此基础上,痰、瘀、湿、热等伏匿机体的多种病理产物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累积,久酿而成内生伏毒,由此总结性归纳将痰、瘀、湿、毒"四证"与免疫炎症状态紧密联系.本文用"病—证—治"关联视角探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融合治未病思想,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临床,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中医药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分期辨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反复发作并呈渐进性加重为特点.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本病病机可责之气虚、血瘀、痰饮水湿交互为患,治疗当气血水并调,可采取分期辨治.缓解期患者辨证多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补虚、活血化瘀.急性加重期属痰瘀交阻证者,当治以化痰平喘、祛瘀通络;属阳虚水泛证者,当治以温肾逐寒、扶脾利水;属气血水失调并重导致的心力衰竭者,则治宜益气温阳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耀献基于"心肾相关"理论分期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发病以"心肾相关"为重要生理基础,其内涵主要包括经络互联、水火既济、君相互助、血水共运.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证,心肾(气)阳虚为发病之基,标实多并发水饮血瘀,气、血、水相互搏结,交互影响,为Ⅳ型心肾综合征发展及加重之根本.王耀献教授基于"心肾相关"理论,结合气血水病理交互特点,构建气血水并治原则,临床常以益气、温阳、化饮、利水、活血法,分期权衡,杂合施治.早期益气护肾,消癥散结治本;中期益气活血,化瘀利水;后期多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临证强调综合治疗,防治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胜运用"气血水"理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乳腺囊性增生症属痰瘀互结型乳癖病,即气滞、血瘀、痰湿积聚乳房形成病理产物,根本病因为冲任失调、肝郁脾虚肾亏,主要病机为气不畅、血不利、水不行.治疗时应以调气为本,活血利水为标,气血水同治,活血利水必先要治气,才能打破气血水三方胶着的恶性循环局面,临证常用三子养亲汤.瘀血与痰水异流同源,瘀水交结,聚于乳络久生痰核,故活血则乳络通,治疗应活血与利水并举,水利则痰核散,临证常用桂枝茯苓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气血水"理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致患者视瞻昏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气血水"理论与DR的联系是在气血与津液的生理病理联系上提出的.DR在肝、脾、肾三脏失调亏虚的病机基础上,气化不利,致血与津液失司,瘀血与病水互结,进一步阻碍气机,气、血、水搏结于目络,终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上,气、血、水三者同调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重疏肝理脾,补肾填精等,调气重于黄芪、党参,注重添加风药,如防风、葛根等,血、水同治重用丹参、茯苓、泽兰之品,糖尿病病情日久应考虑精气不足,可予褚实子、茺蔚子等起填精明目之功."气血水"理论可进一步完善中药在DR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名中医胡世平运用"培养、招纳、解散"三法治疗慢性肝病腹水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腹水(单腹胀)是以单纯腹部胀大,青筋暴露,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阐明治疗单腹胀"培养、招纳、解散"三法源头及具体含义:"培养、招纳、解散"三法为清代医家喻昌治疗单腹胀时率先提出来的有效治法."培养"即补益元气,"招纳"即升阳运脾,"解散"即疏表利小便.分析单腹胀的病因病机:其一为妄用泻脾之药,其二为病位不明,忽略脾在单腹胀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其三为病治不宜,最终导致脾气衰微,四运不继,气血水不运胶结壅滞腹部.导师胡世平教授在继承先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丰富"培养、招纳、解散"三法为:"培养"即腹水治脾,大补中气,"招纳"即升阳运枢,妙用风药,"解散"即蠲利水道,气血并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气血水"理论辨治黄斑水肿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黄斑水肿是多种眼底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眼科学"视瞻昏渺"范畴.基于"气血水"理论,其主要病机可归结于气、血、水运行和代谢障碍、阻塞络脉,其产生多与脾失健运有关.脾失健运,水湿停集于黄斑区,又因为脾主统血,当脾气不足,统摄作用受限,则血溢脉外形成离经之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液瘀滞加重;脉道不通,水液外渗,黄斑水肿加重.水肿、气滞、血瘀既可互为因果,也可因并存而难消难治.在治疗上,活血利水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遵循治水、治血必治气的原则,根据气滞、水肿、血瘀的偏重来加减用药,以达水行而不滞,亦能使血畅而不瘀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探讨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基于《金匮要略》水气病有关"气血水"理论的记载,论述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继而探讨"气血水"理论与股骨头骨髓水肿之间的联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阐释股骨头骨髓水肿的发病机制,从而综合运用"气血水"理论辨证论治不同阶段股骨头骨髓水肿.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治法精要为:在气分者,治以温肾阳、转大气;在水分者,治以通调水道;在血分者,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总的治疗大法为温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