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酮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儿先天性气管软化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3月龄先天性气管软化患儿的诊疗过程。患儿为低出生体重儿,曾因“出生气促1 h”于2018年8月21日入当地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后因“先天性食道闭锁”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于8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气管瘘修补+食管吻合术。术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和撤呼吸机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重度气管软化。经抗感染、抗反流及呼吸支持治疗2个月后,患儿症状缓解,遂出院。之后患儿因“反复出现憋气、紫绀”多次住院治疗。本次因再次出现“憋气、紫绀”于11月30日入院。查纤维支气管镜和CT可见隆突处上端气管重度软化,气道最狭窄处仅为0.88 mm。多学科组讨论建议,患儿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术。12月14日,患儿行气管支架置入手术。术后第2天拔出气管插管,患儿呼吸平顺,未再有窒息发作。气管支架于术后8个月被取出。术后随访,患儿未出现呼吸困难,气管软化支架扩张端恢复正常,未扩张端依旧塌陷,但不影响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术后瘢痕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术后瘢痕不仅会导致患处瘙痒、疼痛、牵拉,还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美观,因此对甲状腺术后瘢痕防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为缓解甲状腺术后瘢痕增生,临床医生做出了很多创新性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其一,甲状腺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做到了入路更隐蔽、创伤更小;其二,光电治疗及硅酮等药物的广泛使用,显著提升了瘢痕治疗效果;其三,"整形美容"相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关技术手段贯穿甲状腺术后瘢痕的全程治疗,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式"预防"瘢痕增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损伤(tracheobronchial injury, TBI)的治疗经验,探讨气管支架在TB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项治疗方法尤其是气管支架治疗的优势,评估综合应用各项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整体疗效。TBI的确诊方法为:有损伤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最终经胸部CT或气管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先通过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等为患者建立安全的气道、保证有效通气,再选择手术治疗、气管支架治疗或保守治疗等。结果:共25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3例接受了ECMO治疗;手术治疗4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保守治疗16例;共5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金属支架留置时间2~3周,1例硅酮支架留置时间371 d,期间均未见明显支架移位,支架取出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气道狭窄。结论:TBI患者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需要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气管支架,甚至ECMO等进行综合治疗。气管支架对气管支气管塌陷、狭窄的治疗简单有效,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对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或金属支架置入的先天性气管严重狭窄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3次)或气管内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因狭窄症状明显于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2.4个月(范围:13.3~98.9个月),中位体重19.0 kg(范围:9.0~33.0 kg)。9例患儿均有完全性气管软骨环及长段狭窄。2例患儿分别在本次手术17.8、51.8个月前开始接受反复球囊扩张(均>3次);7例患儿曾接受金属支架置入,距首次置入金属支架时间1例患儿为4 d,另6例患儿中位时间为56.8个月(范围:21.6~74.2个月)。9例患儿均行Slide气管成形术。结果:Slide气管成形术均顺利完成。2例反复球囊扩张患儿,术中见气管壁厚薄不一、局部瘢痕增生、管腔不规则,其中1例气管壁局部明显钙化,缝合难度较大。7例支架置入患儿,1例因支架置入时间短,完整取出支架,其余6例因支架置入时间长仅能取出部分金属支架。本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气管插管时间25.3 h(范围:17.4~74.5 h)。1例患儿术后因症状明显放置硅酮支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范围:1~23个月),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活动耐力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Slide成形术可行。但反复球囊扩张会增加手术难度,金属支架不能完全取出可导致异物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9例由气管插管或切开导致气道狭窄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气道硅酮支架治疗将其分为支架组(2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和冷冻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狭窄距声门距离、气道狭窄长度、治疗前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和治疗前气道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mMRC评分、气道狭窄程度、气管镜治疗间隔时间、1年内治疗有效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支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狭窄距声门距离、气道狭窄长度、治疗前mMRC评分和治疗前气道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支架组的mMRC评分和气道狭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mMRC评分:平均秩分别为23.36、39.83, Z=3.39, P=0.001;治疗后3个月mMRC评分:平均秩分别为25.41、38.85, Z=2.95, P=0.003;治疗后1个月气道狭窄程度:平均秩分别为15.82、43.43, Z=5.68, P<0.001;治疗后3个月气道狭窄程度:平均秩分别为18.36、42.22, Z=4.95, P<0.001)。支架组气管镜治疗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33.3)d比(14.4±9.1)d, t=6.17, P<0.001]。对照组和支架组1年内治疗有效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7%(44/46)比82.6%(19/23),4.3%(2/46)比0(0/23),均 P>0.05]。支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分泌物潴留和肉芽组织增生,多为轻度,不需额外治疗,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有效、安全、经济,能减少内镜治疗次数,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开孔技术在气道Y形硅酮支架困难置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飞速发展,气道支架已广泛应用于良恶性中央气道疾病。Y形硅酮支架具有可现场加工、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气道瘘患者,但对技术要求高,常存在置入困难,甚至置入失败的情况。本文介绍Y形硅酮支架困难置入中开孔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硅酮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在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在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取头部刃厚皮片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头部供皮区创面覆盖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A组)或凡士林油纱(B组)。比较2组间以下5个指标的差异:(1)术后创面愈合时间;(2)初次换药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3)创面换药次数;(4)二次创伤评分,总分1~3分,评分越高创伤越严重;(5)创面甲级愈合比例(甲级愈合例数/各组总例数×100%)。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A、B组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9.4±16.6)岁;烧伤面积为(21.43±5.66)%总体表面积(TBSA),头部取皮面积为(1.80±0.61)% TBSA;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2±16.2)岁;烧伤面积为(21.37±5.67)%TBSA,头部取皮面积为(1.78±0.63)% TBSA。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头部取皮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组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组[(5.97±0.41) d vs. (6.93±0.58) d, t=-7.40, P<0.001];A组初次换药疼痛NRS评分低于B组[3.0(2.0,4.0)分vs. 5.5(4.0,6.0)分, Z=-4.82, P<0.001];A组创面换药次数低于B组[2(2,2)次vs. 4(3,5)次, Z=-6.64, P<0.001];A组二次创伤评分低于B组[1(1,1)分vs. 3(3,3)分, Z= -7.08, P<0.001];A组创面甲级愈合比例为96.7%(29/30),B组为90.0%(27/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7, P=0.605)。 结论:应用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覆盖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疗效明显优于凡士林油纱,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减少二次创伤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数字化和硅橡胶印模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和硅橡胶印模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4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49.3±13.3)岁;植入113枚种植体,根据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70枚)和硅橡胶印模组(43枚),上部修复体均为螺丝固位的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完成后随访观察3~36个月,分析种植体存留率、上部修复体、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价两种印模技术用于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4例患者中数字化印模和硅橡胶印模占比分别为62%(40/64)和38%(24/64),113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113/113);种植单冠邻接丧失率为22.7%(41/181),食物嵌塞发生率为8.0%(9/113),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13),均为基台螺丝松动;患者均可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植体周炎发生率为0.9%(1/113),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4.4%(5/113);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0.24±0.11)mm;患者各项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为9~10分;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两种印模技术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高,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2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且未置入食管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在置入鼻空肠管的基础上,在电子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纳入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放弃行气管支架置入,仅置入鼻空肠管,纳入单纯鼻空肠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炎症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成功置入金属覆膜支架6枚,直筒型硅酮支架4枚,Y型硅酮支架6枚。支架置入后患者的Karnofsky(KPS)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 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支架置入前明显下降( P值均<0.05)。单纯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 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置入前明显下降( P值均<0.05)。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前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2组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3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比较,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更低,咳嗽改善所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更短( P值均<0.05)。 结论: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治疗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在修复挛缩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修复挛缩性瘢痕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湘潭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采用小针刀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的36例挛缩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次治疗间隔2~3个月,在治疗后和随访期间辅助功能锻炼,并使用压力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等,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极限。从首次治疗至末次治疗后6个月,记录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测量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减少( P<0.01),受累关节动度明显增加( P<0.01),治疗区域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结论: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在修复挛缩性瘢痕中能软化瘢痕,增加受累关节的活动度,适用于轻、中度挛缩性瘢痕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