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程序,按2、1、0、3号(分别对应中稠度、低稠度、硫酸钡原液及高稠度)顺序分别对每种稠度食物进行3、5、10 ml的吞咽造影检查。使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患者在执行不同稠度及容积吞咽任务时其各个吞咽生理成分评分和渗漏误吸分级。结果:入选患者舌控制、咽期吞咽启动及喉关闭均在吞咽0号食物时表现较差,口腔残留在执行大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咽蠕动在执行较小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入选患者在执行低稠度、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较高;其渗漏误吸分级与咽期总分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r=0.365, P<0.01),并以喉关闭与渗漏误吸分级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 r=0.772, P<0.01)。 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期各吞咽生理成分的表现与进食食物稠度及容积密切相关,患者在执行较低稠度、较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数量、分布、外径等解剖特点,以及吻合断裂之支持带静脉重建股骨头静脉回流的可行性。方法:取35例新鲜猪股骨头标本,标本髋周血管无损伤。(1)取25例标本显微镜下寻找旋股内、外侧静脉及其主要出股骨头属支,注入明胶-硫酸钡溶液后,去除血管周围软组织,完成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的制备。在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各组支持带静脉的走行、分布、数量,用显微标尺测量各组支持带静脉的外径。以钟表式刻度盘(钟表盘)对各组支持带静脉进行定位。(2)取另10例标本在股骨颈中段离断股骨颈制备股骨颈骨折模型,对骨折模型进行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根据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观察结果,选择外径最大之断裂的支持带静脉的远近端行端端吻合。吻合完成后,吻合血管内灌注明胶-硫酸钡溶液,观察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及股骨头其他部位支持带静脉的充盈情况。结果:(1)25例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显示: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从滋养孔穿出后沿股骨颈走行在支持带下方,支持带静脉支数为1~7(14.2±2.6)支,根据支持带静脉在股骨颈上的分布位置分为前方组、后上方组、后方组及后下方组4组。以上4组支持带静脉支数依次为2~6(3.4±0.9)支、1~6(4.0±1.1)支、1~3(1.7±0.6)支、2~7(5.0±1.5)支,在钟表盘上的定位依次为2:20~4:30、11:10~1:40、8:50~11:00、6:30~8:20,支持带静脉的外径依次为0.25~1.40(0.69±0.18)mm,0.30~1.50(0.71±0.20)mm,0.20~1.10(0.60±0.15)mm,0.30~1.50(0.75±0.19)mm。(2)10例猪股骨颈骨折模型均顺利完成断裂支持带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后血管灌注明胶-硫酸钡溶液均顺利通过吻合口,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其他支持带静脉也有硫酸钡溶液充盈。结论: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数量及位置相对恒定,后下组支持带静脉外径最大。股骨颈骨折后,吻合断裂的后下组支持带静脉,能恢复股骨头的静脉回流,方法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小腿内侧皮支链进行血管构筑研究,探讨该区域皮支链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对来自于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5具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对5具尸体的各1条小腿标本行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其中1条小腿标本先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扫描后再行精细解剖],观测并记录胫后动脉的走行、穿支数量、每个穿支穿出点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胫后动脉穿支外径、蒂长,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每条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在浅筋膜内的走行及皮支链的分布。对1条小腿标本在硫酸钡灌注下行DR扫描,观察穿支间的皮支链式血管网(以下简称血管链)分布。将1条解剖后的小腿标本制成皮肤透明标本后,观察穿支分布及穿支间的血管链。结果:5条小腿标本中的胫后动脉上半部分位于比目鱼肌深面,下半部分位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共观测到胫后动脉穿支28条,每条小腿平均5.6条;穿支穿出点距胫骨内侧髁6.5~36.0 cm,主要分布在距胫骨内侧髁22.0(15.1,28.1)cm处,位于3~6区;胫后动脉穿支外径为0.7~1.1 mm,穿支蒂长1.0~4.5 cm;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为0.5~3.0 cm。显微镜下精细解剖显示,胫后动脉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均有向上、向下的分支且行程较长,升支与降支相互纵向吻合,组成小腿内侧营养皮支链。DR扫描和皮肤透明标本均显示,胫后动脉穿支间形成纵向血管链,皮肤透明标本还显示纵向血管链包括分布于脂肪层内的直接连接血管和真皮下层的间接连接血管。结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是由胫后动脉穿支、直接连接血管、间接连接血管和交通支构筑的。皮支链皮瓣在血管解剖学构筑上是可靠的,可携带隐神经恢复部分感觉,形成较理想的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含半水硫酸钙、硫酸钡、醋酸氯己定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 400)的新型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不同质量分数半水硫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粉末按照3∶1粉液比与PEG 400混合,醋酸氯己定依照PEG 400的体积以0.2 mg/mL加入.将上述材料以250 r/min的转速球磨24 h得到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的不同分组,通过固化时间、流动性、阻射性能实验结果优化出合适的组分质量分数,再用最优质量分数组对封闭剂的pH值、体外质量丧失、显微形态进行评价.通过细菌-材料共培法检测封闭剂的抗菌性,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形态染色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通过皮下组织埋置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优化后的封闭剂,半水硫酸钙质量分数为80 wt%,硫酸钡质量分数为20 wt%.封闭剂的流动性、辐射不透明度均符合国际标准.封闭剂在去离子水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组的pH值稳定在6~7,第7天和第14天时封闭剂在去离子水组中的pH值显著高于PBS组(P<0.001),随后二组的pH值逐渐接近(P>0.05).体外降解实验发现,前期封闭剂的质量丧失率约15.17%,3周后质量丧失率仅约8.33%.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水化后的封闭剂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细菌学实验和细胞学检测中,封闭剂抑制粪肠球菌生长的作用明显(P<0.001);第1天和第4天时,1∶10和1∶20封闭剂浸提液稀释组的骨髓间充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7天时,1∶20封闭剂浸提稀释液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组织切片观察封闭剂组与对照组(Vitapex糊剂及ZOE糊剂)均为轻度炎症反应.结论 本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较强的抗菌性,可以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肾虚三证大鼠模型子宫血管构筑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 12 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 5 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 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 日构建肾精亏虚、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 15 日,于动情后期处死大鼠,各组随机选取 8 只大鼠取血及子宫,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谬勒管激素(anti-meulerian hormone,AMH)、雌二醇(estrogen,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苏木精-伊红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计数腺体数.剩余大鼠采用硫酸钡溶液进行血管灌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并量化子宫血管构筑.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三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升高,E2、P、AMH和血管体积占比均下降(P<0.05);肾精亏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阴虚组大鼠子宫出血,一、二级血管平均直径和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阳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各级血管平均直径减少(P<0.05).结论 肾虚三证能够造成雌鼠子宫内膜形态改变、容受性下降,子宫血管构筑的变化可能是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兼具显影与成骨功能多聚磷酸锶在磷酸钙骨水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多聚磷酸锶的显影能力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能与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①分别制备磷酸钙骨水泥(CPC)、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CPS)与含多聚磷酸锶(占骨水泥粉末的质量分数为20%)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20%SrPP-CPN),表征3组骨水泥的理化性能.②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与成骨分化能力.③在24只SD大鼠颅顶部两侧各制作直径5 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CPC组、CPS组与20%SrPP-CPN组进行干预,每组6只.干预4,12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比较,20%SrPP-CPN的显影能力增强、抗压强度与降解速率升高、固化时间延长,并且20%SrPP-CPN在降解过程中可稳定释放Sr2+.②CCK-8实验显示20%SrPP-CPN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饥饿实验(无血清培养)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TP浓度.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在大鼠颅骨缺损实验中,Micro-CT扫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骨水泥降解明显,并且大量新生骨组织分散于降解的骨水泥中;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缺损处Runx2蛋白表达升高(P<0.01).④结果表明,20%SrPP-CPN具有良好的显影性能与促成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枕下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准确定位枕下肌的神经人肌点(NEP),为枕下肌肌张力增高所致疾病的肌外神经阻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4具成人尸体.解剖暴露枕下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的NEP,硫酸钡标记,原位缝合.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经皮连接枕外隆突与第7颈椎棘突的曲线为纵向(L)参考线,乳突与第7颈椎棘突的曲线为横向(H)参考线,NEP在项部和相反侧皮肤上的点分别记为P点和P'点,经P点分别向H线和L线作垂线,其交点分别记为PH点和PL点.Syngo系统下确定PH点和PL点分别在H线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每块枕下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常只有1个NEP,其NEP的PH分别位于H线上的46.29%、35.85%、28.88%和32.29%处;PL分别位于L线上的27.39%、39.06%、35.06%和40.42%处.NEP的深度分别位于PP'线上的21.21%、24.02%、14.59%和21.44%处.上述百分值均为平均值.左右侧及男女性间的数据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这些NEPs的体表百分位置和深度的准确界定,利于提高枕下肌张力增高所致疾病的肌外神经阻滞的定位效率与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标准修订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根据我国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规范和法规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主要修改内容有:增加接触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溴丙烷、碘甲烷、环氧乙烷、氯乙酸、铟及其化合物、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β-萘胺、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硬金属粉尘、毛沸石粉尘、低温、激光、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作业人员,以及刮研作业和井下工人长期蹲跪姿、爬行、侧卧、肩扛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内容;增加了接触砷、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丙烯酰胺作业人员的应急健康检查;接触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光气、一甲胺、有机氟、硫酸二甲酯作业人员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OME)从推荐性改为强制性,并相应增加离岗时OME;删除结核病、肝炎病防治作业的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删除OME结论中的复查项,规范复查/补充检查要求;删除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OME中的选检项目,保留应急健康检查中的选检项目;增加补充检查项目;增加资料性附录《OME总结报告编制指南》等.修订后的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肠管运动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回肠作为研究对象,以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BaCl2)、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r)、硫酸阿托品(Atr)为工具药,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结果:连翘水煎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离体回肠的自主运动,体现在收缩张力和振幅降低,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氯化乙酰胆碱和BaCl2能使肠肌收缩,升高其张力和振幅,不同浓度连翘均能拮抗氯化乙酰胆碱和BaCl2造成的肠肌收缩,使其张力和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dr,Atr能使肠管运动抑制,体现在张力和振幅变小,不同浓度的连翘水煎液均能使DA、Adr和Atr组的张力进一步降低,振幅进一步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出对肠管运动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连翘对肠管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M胆碱受体、拮抗钙离子、激动多巴胺受体、激动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对肠管的直接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量饮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误吸的风险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剂量饮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误吸的差异,并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估吞咽障碍误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饮水试验(5 ml、10 ml、20 ml),并记录误吸的阳性率;再吞咽5 ml硫酸钡混悬液进行VFSS检查,记录阳性率.采用Bonferroni检验对不同剂量饮水试验的阳性率进行两两比较;另采用x2检验比较5 ml饮水试验与VFSS检查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Bonferroni方法校正检验水平分析,5 ml饮水试验的阳性率[14例(35.00%)]与20 ml饮水试验的阳性率[25例(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检验分析,5 ml饮水试验误吸阳性率与VFSS 5 ml的误吸阳性率呈正相关性(r=0.68,P< 0.05).结论 增加饮水试验的剂量会增加饮水试验阳性率;5 ml饮水试验与VFSS检查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误吸的结果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