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住院送检的15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其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54株,其中121株革兰阳性菌,占78.57%,30株革兰阴性菌,占19.48%,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82%,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96%、73.91%,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高度耐药,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均未呈现出耐药现象;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10.96%(8/73).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伴随一定比例的MRSA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RKP感染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ICU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建模组( n=150),2022年1至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 n=54),建模组基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分为CRKP组( n=59)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组(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 CSKP, n=9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RKP感染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并通过验证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 OR=6.985,95 % CI 1.658~29.423, P=0.008)、中心静脉置管( OR=7.486,95 % CI 2.776~20.186, P<0.001)和气管插管/切开( OR=10.695,95 % CI 2.701~42.351, P=0.001)为ICU患者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CRKP感染预测模型回归方程=-4.851+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1.944+中心静脉置管×2.013+气管插管/切开×2.370,该模型预测建模组CRK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敏感度为79.7%,特异度为90.1%,预测验证组CRKP感染的AUC为0.881,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5.7%。 结论:基于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中心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切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ICU患者CRKP感染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的广泛应用,全球各地均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产碳青霉烯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超过70%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碳青霉烯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 CAZ/AVI)可以有效地治疗CRKP,特别是那些产生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或苯唑西林酶(oxaclillinase, OXA)-48的CRKP。然而,已有报道CRKP菌株对CAZ/AVI耐药。本文通过对耐CAZ/AVI的CRKP感染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耐药机制等进行总结,为临床CRKP感染用药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型方法的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mCIM联合eCIM试验、Carba-5和Carba-R三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s,CRO)中常见碳青霉烯酶型的性能。方法:随机挑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临床分离的122株非重复CRO菌株,应用生物梅里埃MALDI-TOF MS全自动快速质谱仪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分别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灭活试验(mCIM联合eCIM试验)、Carba-5检测条和Carba-R试剂盒对所有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型检测;以PCR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3种检测方法的性能。结果:122株CRO菌株属于12个不同菌种,PCR法碳青霉烯酶型检测结果:共112株检测结果阳性,KPC-2型阳性70株,占57%(70/12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6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其他菌株12株;OXA-232型阳性19株占15%(19/122),均为肺炎克雷伯菌;NDM型阳性20株占16%(20/122),其中NDM-1型阳性7株和NDM-5型阳性13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2/20);IMP-4型阳性2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阿氏肠杆菌;检测出1株同时产KPC-2和IMP-4的肺炎克雷伯菌;未检测到VIM型碳青霉烯酶;有10株未检出以上5种基因型。与金标准PCR方法相比mCIM联合eCIM试验灵敏度为95.65%(22/23),特异度为100.00%(90/90),阳性预测值(PPV)为100.00%(22/22),阴性预测值(NPV)为98.90%(90/91),诊断准确度为99.11%(112/113);Carba-5和Carba-R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和诊断准确度均为100%。结论: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以使用Carba-5试验快速、准确地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型,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选择Carba-R试验,并监测患者是否存在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定植;而Carba-5和Carba-R检测结果阴性时,建议结合药敏结果进行mCIM联合eCIM试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响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宝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61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ICU治疗期间,61例患者中34例存活,29例死亡。死亡组中年龄≥70岁、男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6分和有创通气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16、7.050、14.722、10.938, P值均<0.05);存活组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比例高于死亡组患者( χ2=5.48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 HR=1.214,95% CI:1.067~1.463, P<0.05)、男性( HR=1.565,95% CI:1.042~2.383, P<0.05)、有创通气( HR=1.448,95% CI:1.154~1.974, P<0.05)、APACHE Ⅱ评分≥26分( HR=2.879,95% CI:1.348~3.018, P<0.0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ICU观察期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HR=0.532,95% CI:0.335~0.763, P<0.05)。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足患者骨髓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可疑DFO患者60例,入院后行骨活检明确病理学诊断,骨培养确定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此外,取患者创面基底部组织行细菌培养,与骨培养结果做对比。结果:60例患者行骨活检后确诊为DFO。在60例患者中,共有45例患者同时行骨培养及基底部组织培养,两者结果一致的共有24例,占53.3%。骨培养阳性率为55.0%,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6株)。骨培养阳性组中糖尿病足病程、白蛋白(ALB)、入院前抗生素使用率低于骨培养阴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骨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 1C、肌酐(C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对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等较敏感。 结论:对可疑DFO患者应及时行骨活检及骨培养明确病原菌,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规范留取骨组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用太空资源助力解决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屏障药物,但是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象愈演愈烈,若无有效的应对措施,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将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尽管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但解决其耐药难题的成效仍不容乐观。因而有必要将研究拓展至一些非常规环境,如太空环境。太空环境具有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高真空和弱磁场等特点,可使微生物的变异速率加大,变异类型也会更加多样化。一些在地面难以发生的现象,在空间特殊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可以出现放大效应。多项研究表明太空环境可影响细菌的耐药性,甚至可引起细菌耐药性逆转。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方兴未艾,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验平台,也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CIM和eCIM联合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eCIM)检测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碳青霉烯酶的方法对诊控CRE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78株非重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至种并检测其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用分子生物学PCR试验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 blaKPC、 blaNDM、 blaIMP和 blaVIM,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作为金标准,同时采用mCIM联合eCIM试验对所收集的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以PCR结果为标准,计算mCIM和eCI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进行mCIM和eCIM联合检测结果与PCR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结果:78株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应用PCR法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74株,阴性4株,其中 blaKPC-2阳性60株, blaNDM-1阳性2株, blaNDM-5阳性7株, blaNDM-9阳性3株, blaIMP-4阳性1株, blaKPC-2和 blaNDM-1同时阳性1株。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 Kappa值为1.000;mCIM和eCIM联合检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1.000;联合检测金属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100%, Kappa值为0.955。 结论:采用mCIM、eCIM联合试验对CRE中的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实用性强,结果易于判读,依据CRE细菌中基因型的不同,将为临床CRE诊断与抗菌药物精准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足创面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系统和生物膜特点及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三型分泌系统、生物膜特点,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足科住院DF患者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33株,作为DF组,同时收集非糖尿病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13株,作为对照组。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S、exoU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其特点及与抗生素敏感性的关系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均以携带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DF组占90.9%,对照组占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4, P=0.46)。携带exoS的多重耐药菌株在DF组占16.7%,对照组占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83)。携带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共5株,DF组3株,1株多重耐药,对照组2株,无多重耐药株。DF组中生物膜增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7.6%,多重耐药株生物膜增强的占83.3%。两种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耐药性不同,但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效。产生生物膜的DF创面清创次数更多( 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 P<0.01),但愈合率在75%~90%。 结论:DF创面中以分泌exoS铜绿假单胞菌为主。DF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通过多次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是清除生物膜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