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化氢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 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 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 PIK3R1)和RAF1的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呼吸爆发,降低自噬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等。文章就硫化氢类药物及其衍生制品的研发和应用、NET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GH-PitNETs)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相关的PitNETs数据集,分析PIK3R3在GH-PitNETs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来源于不同PitNETs亚型的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PIK3R3在GH3、MMQ和AtT-2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GH3细胞,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对PIK3R3进行敲低,并将细胞分为PIK3R3敲低2组(Sh-PIK3R3-2)、PIK3R3敲低3组(Sh-PIK3R3-3)和未转染对照组(Sh-NC),通过CCK-8、EdU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速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WB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垂体或瘤旁组织,PIK3R3在GH-PitNETs中表达上调(均 P<0.05),而在催乳素型PitNE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PitNETs和促性腺激素型PitNETs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B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MMQ和AtT-20细胞,PIK3R3在GH3细胞中表达更高(均 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24 h、48 h、72 h时间点,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9±0.02、0.46±0.03、1.25±0.06和0.17±0.02、0.37±0.02、1.03±0.05,均低于对照组细胞的0.24±0.02、0.64±0.04、1.67±0.09(均 P<0.05)。EdU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E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6.87±1.63)%和(13.45±1.33)%,均低于对照组的(34.51±2.76)%(均 P<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单细胞集落数分别为(84±10)个和(75±8)个,均低于对照组的(173±19)个(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2±2.14)%和(27.40±2.51)%,均高于对照组的(14.12±1.48)%(均 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2±15)个和(166±1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428±27)个(均 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1±5)个和(22±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64±9)个(均 P<0.05)。WB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两组PIK3R3敲低组细胞的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和P-AKT表达均降低(均 P<0.05),E-cadherin表达均增加(均 P<0.05),AKT表达无明显变化(均 P>0.05)。 结论:PIK3R在GH-PitNETs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AKT信号传导,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K3CD相关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IK3CD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inase,PI3K)的一个调节亚基,研究发现它主要在白细胞及PI3K信号通路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中表达,导致淋巴细胞群分化异常、功能缺陷等广泛免疫失调相关疾病。PIK3CD的过度表达与临床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活化的PI3K-δ综合征、弥漫大B淋巴瘤、各种实体癌症等。目前,针对这些疾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治疗等。文章对PIK3CD相关疾病的病因及其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百草枯诱导帕金森病样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差异基因及其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百草枯(PQ)诱导的帕金森病(PD)样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亚群差异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为阐明PQ致动物大脑PD样改变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于2021年9月,将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只),分别以生理盐水、10.0 mg/kg PQ进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10次注射造模。染毒结束后取小鼠大脑,进行10×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根据基因表达特征筛选小胶质细胞亚群,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小胶质细胞亚群的差异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采用0、60、90 μmol/L的PQ溶液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差异基因己糖激酶2(Hk2)、ATPase H+转运V0亚基b(Atp6v0b)、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特征基因肌醇多磷酸-5-磷酸酶d(Inpp5d)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将Cluster 7和Cluster 20亚群识别为小胶质细胞亚群,且该亚群反映小胶质细胞活化M2表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所识别小胶质细胞亚群特征基因均富集到内吞作用;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和细胞因子结合等功能。Cluster 7亚群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溶酶体通路、内吞作用等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信号通路。Cluster 20亚群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与PD相关的信号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传导途径、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功能等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0 μmol/L比较,90 μmol/L PQ溶液处理后BV2细胞的Hk2 mRNA和Atp6v0b mRNA表达水平升高,Nrg1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胶质细胞在PQ诱导的PD样小鼠模型中被激活,且向M2表型极化,其功能与溶酶体(内吞)、突触功能及PD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沉默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基因对裸鼠模型中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沉默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Med19)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体内增殖、生长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针对Med19的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PC3细胞,3 d后,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ed19-siRNA转染组(siRNA)与对照组(scRNA)Med19基因和蛋白表达,噻唑蓝(MTT)实验评估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中p27、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的表达。构建经慢病毒转染的PC3裸鼠模型,测量移植瘤的大小和增殖、凋亡指数。结果:Med19-siRNA慢病毒感染PC3细胞后,转染组Med19 mRNA[表达率为(16.88±3.40)%]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89, P<0.01);MTT实验表明转染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缓慢( t=10.492, P<0.01);在PC3-Med19-si细胞中,p-Akt和p-PI3K的表达降低,而p27的表达升高;转染组裸鼠移植瘤的重量和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0.08) g比(0.39±0.19) g, t=2.488, P<0.05;(18.30±6.55)%比(33.22±4.36)%, t=3.792, P<0.01)。两组中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84, P>0.05)。 结论:沉默Med19基因后,通过调节p27、p-Akt、p-PI3K的表达来抑制前列腺癌PC3的生长,导致前列腺癌在增殖、生长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7-酮基胆固醇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7-酮基胆固醇(7-KC)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0、0.25、2.5和25 μmol/L浓度的7-KC孵育INS-1细胞24 h,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筛选出引起INS-1细胞凋亡的浓度。再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25 μmol/L 7-KC组、25 μmol/L 7-KC+1 mmol/L 4-苯基丁酸(4-PBA)组以及1 mmol/L 4-PBA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电镜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肌醇需求酶1α(IRE-1α)、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因子4(ATF4)、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p-eIF-2α)、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eIF-2α)、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磷酸化IRE-1α(p-IRE-1α)、磷酸化PERK(p-PERK)和转录激活因子6(ATF6)]、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内质网形态和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验证内质网应激在7-KC损害β细胞功能中的作用。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 结果:随着7-KC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 3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且在25 μmol/L 7-KC时能显著增加cleaved-Caspase 3的水平( P<0.01)。与对照组相比,25 μmol/L 7-KC组可引起内质网扩张和囊泡化,诱导内质网应激感受蛋白p-PERK、p-IRE-1α、ATF6及下游效应蛋白p-eIF-1α、ATF4、CHOP的表达。与25 μmol/L 7-KC组比较,25 μmol/L 7-KC+1 mmol/L 4-PBA组的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表达下降,同时凋亡蛋白表达减少( 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25 μmol/L 7-KC组可抑制分子伴侣GRP78和PERK的结合,促进PERK自体磷酸化激活内质网应激。 结论:7-KC通过抑制细胞中GRP78与PERK结合来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ⅠA期肺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ⅠA期肺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且随访达10年以上或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或转移的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63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分析肺癌组织的基因突变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随访期间,63例患者中13例(20.6%)出现复发或转移。WES技术分析显示,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频率最高,达65.1%(41/63),其次为肿瘤蛋白p53、异常类脂肪酸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雷帕霉素机械靶点、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γ(PIK3CG)及与SWI/SNF相关基质相关的依赖于肌动蛋白的染色质调节因子亚家族A成员4,突变频率分别为30.2%(19/63)、20.6%(13/63)、15.9%(10/63)、15.9%(10/63)、15.9%(10/63)和15.9%(10/6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IK3CG突变( HR=21.52,95% CI:3.19~145.01)、平滑蛋白(SMO)突变( HR=35.28,95% CI:3.12~398.39)、β-连环蛋白1(CTNNB1)突变( HR=332.86,95% CI:15.76~7 029.05)、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突变( HR=8 109.60,95% CI:114.19~575 955.17)、v-Raf小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B(BRAF)突变( HR=23.65,95% CI:1.86~300.43)为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IK3CG、SMO、CTNNB1、CSF1R、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ⅠA期肺腺癌的远期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应给予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更为密切的临床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法治疗儿童便秘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结合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6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病案,采用SPSS Statistic 2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Liquorice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方药.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核心方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功能性便秘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预测靶标.基于蛋白质基因相互作用分析(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构建靶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建立核心方成分-便秘-靶点网络图,借助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分析,确定核心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使用R语言4.2.2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所纳病案包含1 121诊次方药记录,各疗程的症状改善率在86%~97%,便秘三大主症的改善率均在90%左右.涉及中药119味,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多属胃、脾.通过药物关联、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9味药物构成的核心组方.核心组方调治便秘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甲基庚烯酮、胆汁三烯、烟酸、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关键靶点包括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V-Jun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V-Jun sarcoma virus 17 oncogene homolog,JUN)、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 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磷脂酰肌醇-3-激酶 α 催化亚基(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 isoform,PIK3CA).对炎症相关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的调节可能是核心组方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结论]运脾法治疗小儿便秘核心方包括麸炒枳实、厚朴、生白术、鸡内金、焦山楂、连翘、决明子、火麻仁、胡黄连,其主要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因子水平、修复肠道黏膜以恢复肠道平滑肌功能,改善便秘症状,对运脾法的临床应用及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蒲公英-桑叶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潜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蒲公英-桑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阐明其治疗AML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蒲公英-桑叶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在症状映射(SymMap)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检索AML相关基因和蛋白靶点.对AML相关基因和蒲公英-桑叶靶基因进行比较,确定富集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根据靶点信息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对数据库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后得到39种有效成分,收集蒲公英-桑叶与AML的共同靶点148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激酶活性正向调节和氧化应激反应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等.拓扑分析得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1(AKT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原癌基因MYC、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肉瘤基因SRC、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连环蛋白B1(CTNNB1)、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白细胞介素6(IL-6)、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和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等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合亲和力最高的配对结果为蒲公英萜醇(taraxerol)与MYC(-8.74 kcal·mol-1),槲皮素(quercetin)、kaemfprol、木犀草素(luteolin)和 artemetin 与各个靶点均有很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蒲公英-桑叶主要活性成分quercetin、taraxerol、kaemfprol、luteolin和 artemetin可能通过调控 AKT1、STAT3、HSP90AA1、IL-6 和 MAPK1 发挥抗 AML 的作用,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节是蒲公英-桑叶发挥抗AML作用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GH-PitNETs)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相关的PitNETs数据集,分析PIK3R3在GH-PitNETs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来源于不同PitNETs亚型的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PIK3R3在GH3、MMQ和AtT-2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GH3细胞,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对PIK3R3进行敲低,并将细胞分为PIK3R3 敲低 2 组(Sh-PIK3R3-2)、PIK3R3 敲低 3 组(Sh-PIK3R3-3)和未转染对照组(Sh-NC),通过CCK-8、EdU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速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WB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 GEO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垂体或瘤旁组织,PIK3R3在GH-PitNETs中表达上调(均P<0.05),而在催乳素型PitNE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PitNETs和促性腺激素型PitNETs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WB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MMQ和AtT-20细胞,PIK3R3在GH3细胞中表达更高(均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24 h、48 h、72 h时间点,Sh-PIK3R3-2 组和 Sh-PIK3R3-3 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 0.19±0.02、0.46±0.03、1.25±0.06 和0.17±0.02、0.37±0.02、1.03±0.05,均低于对照组细胞的 0.24±0.02、0.64±0.04、1.67±0.09(均P<0.05).EdU 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 组和 Sh-PIK3R3-3 组细胞的 EdU 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6.87±1.63)%和(13.45±1.33)%,均低于对照组的(34.51±2.76)%(均P<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单细胞集落数分别为(84±10)个和(75±8)个,均低于对照组的(173±19)个(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2±2.14)%和(27.40±2.51)%,均高于对照组的(14.12±1.48)%(均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2±15)个和(166±1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428±27)个(均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1±5)个和(22±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64±9)个(均P<0.05). WB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两组PIK3R3敲低组细胞的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和P-AKT表达均降低(均P<0.05),E-cadherin表达均增加(均P<0.05),AKT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PIK3R在GH-PitNETs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AKT信号传导,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