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兼有气滞、湿阻、痰浊、血瘀、热毒等标实,病位在脾胃,与肝亦相关,应治以健脾益气、调肝理气为主,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可灵活运用岭南道地药材及防癌抗癌中药,随症加减,并强调情志、饮食、起居等日常调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健脾论治肿瘤恶病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恶病质是诸多中晚期肿瘤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多以"虚劳"论治本病。本病病因多样,然以正虚为首;病机乃因虚致病成劳及因虚致实促劳,因虚致病主要涉及先天脾胃不足,脏腑气血失充,虚致实加重虚劳主要为脾虚致使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堆积;治疗当以健脾作为重点,健脾以助化痰祛浊、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同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挥中医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血液系统危重症疾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一,目前中医药诊疗对该病的探讨尚甚少.本文总结2019年我院收治的一例因"神志异常伴发热8小时"入院的中年女性患者的中西医诊疗经过,通过结合其典型的TTP五联征临床表现、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3型活性特殊实验室检查并逐步排除鉴别诊断,最终明确其西医诊断为获得性TTP.在及时给予血浆置换的同时,中医药治疗依据其全身皮肤多发出血点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血证""紫癜"范畴,通过辨证论治协同治疗,调和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预防TTP复发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本病提出分期论治的中医辨治思路,且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前期辨证为邪阻络脉、伤营败血,治以凉血散血,解燃眉之急;中期辨证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以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清弥留之邪;后期辨证为肝肾两虚、湿浊瘀阻,治以调补肝肾、化湿祛瘀,澄其源固其本,收效良好,为中西医结合诊疗该病提供可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组方特点,传承梁晓春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学术思想.方法 应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5),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总结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 共整理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验方559则,中药249味,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女贞子及荷叶等,性味多甘寒,归经多属于肝脾胃经.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桑白皮-葛根、桑白皮-鸭跖草、桑白皮-丹参、葛根-黄芪等.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为桑白皮-鸭跖草-荷叶-女贞子-葛根-姜黄、鸭跖草-桑白皮-葛根-丹参-女贞子-黄芪、桑白皮-鸭跖草-葛根-丹参-荷叶-黄芪、桑白皮-鸭跖草-黄芪-川芎-葛根-丹参.结论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祛湿化浊为原则,用药经验体现了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祛瘀、祛湿化浊治其标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运脾转枢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心得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病位虽在心,但其起病往往与肝、脾两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气机失调,心脉转运周流迟缓是其主要病机之一.临床上,从运脾转枢角度治疗本病,转运枢机、畅行气血,常可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其升清降浊影响着一身气血之升降环流.在运脾转枢法指导下,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祛湿活血之法,灵活加减用药,标本同治,则脾健气调,升降有序,津布血行,心脉得畅,心元充沛,缓脉可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心受气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的病因为脾气不足,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侵入机体,瘀血顽痰阻滞发为心痹.其病机为脾气不足,营卫虚弱;脾阳不足,痰浊内生;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现代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失调、血脂异常以及血凝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病变关系密切,这与中医病机一致.在治疗时选用补益卫阳,和营通痹;温阳散寒,化痰逐饮;益气活血,健脾祛痰之法,代表方剂分别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赤茯苓汤.该文提出"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提供思路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临床病例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思路和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6 年01 月—2022 年05 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伟教授门诊就诊的DKD患者,纳入有2 次及以上复诊记录且疗效显著、病例资料完整者,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运用SPSS 26.0 和SPSS Modeler18.0 进行频数分析、药物类别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处方 300 首,用药 152 种,药物类别 18 种,累计用药频次为7 653 次,用药频次≥120 的中药有26 种,其中使用频次前7 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300 次)、杜仲(300 次)、炒白术(300 次)、虎杖(299 次)、石韦(299 次)、苏梗(299 次)、郁金(298 次);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清热药(29 次)、补虚药(18 次)、利水渗湿药(15 次)、祛风湿药(13 次)、活血化瘀药(12 次);药性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平(39 次)、温(32 次)、寒(31 次)、微寒(22 次)、凉(13 次);药味频次前 5 位分别是苦(73 次)、甘(68 次)、辛(59 次)、涩(11 次)、淡(10 次);药物归经前5 位分别是肝经(84 次)、肺经(57 次)、脾经(55 次)、肾经(47 次)、胃经(46 次).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截距为20 时,可以将高频次药物分为7 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二项关联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炒白术-黄芪、杜仲-黄芪、炒白术-杜仲,三项关联排名靠前的核心药对分别为炒白术-黄芪-杜仲、石韦-苏梗-虎杖.结论:孙伟教授临床治疗DKD的药物多选用甘温、苦寒类药物,治则为益肾健脾、清利活血、和络泄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阮诗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五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兼顾其标,是以为治.主要治法为疏风透邪,尤重风药;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疏达肝气,调肝消浊;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理脾益肾,收敛固涩.临证应灵活遣方用药,多法并用,主次分明,组方轻灵平和,方能药到病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稳定性冠心病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现状及中医外治等方面阐述稳定性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中医药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方面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病位以心为主,涉及到肝、肾、脾、肺等脏,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侵袭、肝虚肾亏为本病主要的病因;关于辨证分型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多以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心血瘀阻、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为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化浊通腑、通脉止痛等为大法;中医外治如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的疗效得到医师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