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通砭术适应病证及治疗作用阐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慧通砭术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指导,采用泗水砭石,以轻盈手法施以擦法、刮法治疗疾病.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以攻伐疏泻为主,认为砭石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活血四项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阳热实证,也可治疗某些疾病的气滞证、血瘀证.砭石的补益作用不强,对于虚实夹杂患者应当砭石与艾灸、中药联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程良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现代医学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方案日趋成熟,但对其并发症即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还在探索中,由于缺少特效药物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临床收效欠佳.程良斌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工作,在治疗中总结经验,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病因包括血热生风、湿热相搏、血虚风燥和瘀血阻络,主要病机为气血失和、生风化燥.治疗中程教授采用内外同治法,内治主张分期论治,强调化瘀祛风的重要性;同时善用解郁安神法改善患者因瘙痒导致的焦虑、失眠等精神类问题.外治则采用中药熏洗,根据瘙痒不同症状及体征临证选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茶芎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为江西省特产中药材之一,主要含有苯酞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同时,茶芎的有效成分在抗惊厥、抗癫痫、抗炎镇痛、保护心脑血管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 30 年来报道的关于茶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综述,为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茶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脾胃论》风药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脾胃论》风药用药规律,为临床运用风药辨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筛选《脾胃论》中使用风药的方剂,提取其风药及用量,采用SPSS 25.0软件对风药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中药频次统计、中药用量统计、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等。结果:纳入方剂40首(40/61,65.57%),涉及中药14味,主要有升麻、柴胡、羌活、防风、生姜等。风药古代使用剂量集中在0.68~4.00 g,最大值为8.00 g,最小值为0.09 g,现代使用剂量集中在3~10 g。常用风药剂量比例为3%~60%,其功效各有不同。关联规则算法提取风药组合为25个,升麻-柴胡支持度最高;在置信度为75%,支持度为10%、15%、20%的条件下,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4条、7条、3条。常用风药间配比不同,其功效亦有不同。结论:李东垣注重生发和升提脾阳,善用风药以升阳、补元、祛风、胜湿、散火、开郁、泻肝、通便、通窍、引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中药内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9月.对涉及的药物进行使用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功效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筛选出中药内服治疗肩周炎244条处方,功效以补虚药、祛风湿药多见,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为主,主要归肝经、脾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联药物组合5组,三联药物组合8组,四联药物组合1组,核心药物包括甘草、白芍、当归、川芎、防风、黄芪、桂枝、细辛等.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2)筛选出中药外治治疗肩周炎245条处方,功效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见,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居多,主要归肝经、脾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联药物组合4组,三联药物组合5组,核心药物包括草乌、川乌、没药、乳香、羌活、红花等.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肩周炎主要以葛根汤与独活寄生汤两方化裁,以外感为主要原因导致的肩周炎可选用葛根汤加减,以肝肾不足为主要病因所致的肩周炎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于中药外治,则多选用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解表药相配伍,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风寒伏肺论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病因病机,从风寒伏肺论治慢性咳嗽,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分析慢性咳嗽发生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总结治疗规律。结果:风寒伏肺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正虚邪气伏肺是其重要病机,运用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慢性咳嗽疗效颇佳。结论:从风寒伏肺治疗慢性咳嗽具有良好疗效,为临床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来中药紫茉莉根的药性再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L.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原产自热带美洲,明代传入我国,以根为主要药用部位。整理发现,紫茉莉根的药性研究不完善,药性记载与目前应用不完全相符,且存在“生熟异治”情况。本研究对其药性进行再探索,紫茉莉根苦、辛,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祛风除湿、滋阴之功。内服,入煎剂,成人用量为15~30 g,不宜以原粉形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熟紫茉莉根,土家族和维族医学所载,其经水煮或蒸透,药性改变,补益作用增强,但缺少相关研究。对紫茉莉根的中药药性进行再探索,可为临床应用、标准完善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派顾氏外科治疗荨麻疹学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介绍海派顾氏外科传承人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荨麻疹的临证经验.海派顾氏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外邪内虚"有关,注重精细化问诊,治疗以"祛风为本"、"从血论治"、"益气固表"、"通络搜风"等为原则,针灸与中药结合,针对不同病因的荨麻疹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血管性痴呆(VD)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发布的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154个,涉及中药227味,应用最多的中药为石菖蒲(44次,28.57%),常用药对有丹参-石菖蒲(17次,11.03%)等,用药药性多属温,药味多属甘,归经以肝经为主;关联规则置信度较高的有“山萸肉-石菖蒲”(0.90)、“山萸肉-熟地黄”(0.90),基于复杂网络得出核心药物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等14组,通过熵聚类分析提取新处方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天冬”等7组。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VD以补益亏虚、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祛风通络、开窍醒神为主,可为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