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浮萍治疫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文章在简要疏理浮萍的功效基础上,结合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中浮萍的临证运用,总结其运用浮萍治疗疫病的用药经验和规律.文章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探讨浮萍在疫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一是气血双清,凉血解毒,透疹消癍;二是辛散清解,引药外达;三是祛风清热,除湿止痒;四是临证可作柴胡、犀角的变通用药.余奉仙以浮萍为主药创制 8 首新方,用于治疗包括疫癍、葡萄疫、羊毛疫、大头瘟、蝥刺瘟、瓜瓤疫、虾蟆疫、天泡疫、疙瘩瘟等9 种疫病.这9 种疫病病位皆偏于上,处于肌表、肌肤之间,与浮萍之性味与功效非常切合.余奉仙是继刘奎、黄元御之后,进一步主张使用浮萍作为疫病治疗主药,丰富浮萍临证应用经验的医家,为中医疫病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风湿热瘀”论治肛周湿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肛周湿疹以风、湿、热、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下焦,与肺、脾密切相关。该病初发多见风、湿,日久则化热,瘀血既是病变产物,又是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临床以自拟湿疡宁洗方加减,通过淋洗坐浴治疗本病,主要选用荆芥、防风、苦参、大腹皮、黄柏、白鲜皮、紫草、蛇床子、蝉蜕、川芎、红花等药,治以祛风、除湿、清热、化瘀,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来中药紫茉莉根的药性再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L.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原产自热带美洲,明代传入我国,以根为主要药用部位。整理发现,紫茉莉根的药性研究不完善,药性记载与目前应用不完全相符,且存在“生熟异治”情况。本研究对其药性进行再探索,紫茉莉根苦、辛,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祛风除湿、滋阴之功。内服,入煎剂,成人用量为15~30 g,不宜以原粉形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熟紫茉莉根,土家族和维族医学所载,其经水煮或蒸透,药性改变,补益作用增强,但缺少相关研究。对紫茉莉根的中药药性进行再探索,可为临床应用、标准完善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0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25、SPSS Modeler 18对药物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5篇,包括201个处方、186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牛膝、红花;性味归经以性温为主,味甘为首,肝、心经为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补血药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芪、当归、川芎为最常见的药物组合。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辨证兼施祛风散寒、温阳通络、化痰除湿、养阴清热之法。黄芪、当归、川芎为核心用药,可联用牛膝、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探讨藤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痹病"范畴,以周身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络病学说,其阐述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思想揭示了痹病疼痛的本质,"不通则痛"则被认为是尪痹疼痛的病机关键,"络毒蕴结""络脉失养"则是旭痹的辨治关键.藤类药多具有通络散结的功效特点,可有效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不通则痛"的病机进行治疗,不同的藤类药又因性味归经不同具有各自的功效偏重及特点.常用的八种通络藤类药中,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偏于祛风除湿;鸡血藤、大血藤偏于活血通络;忍冬藤、络石藤偏于清热通络;首乌藤可养血安神.基于此,将"络以通为用"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疗思想,根据临床辨证合理应用藤类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湿证"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前研究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IMN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特发性膜性肾病在中医中属"水肿""尿浊""虚劳"等病证范畴,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湿邪是IMN主要的病因及病理产物,临床上也观察到IMN患者多数有湿证的表现.既往有研究表明IMN相关检验指标与湿证有关联,再者根据其所兼邪气的不同,各大医家从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燥湿化痰、祛湿化瘀等角度去治疗IMN,具有一定疗效.此外,基础研究发现IMN湿证患者可能存在特异性蛋白、水通道蛋白、肠道菌群等与湿证相关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IMN与湿证的相关性提供了大量前期数据支持.本文就IMN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生物信息学等与中医学"湿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同时总结从湿论治IMN的名家经验,以望对临床和科研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桂枝附子汤证的核心病机是风湿搏结、正虚邪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烦疼、活动障碍,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治疗方义.桂枝附子汤具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是中医治疗痹病的经典方剂,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桂枝附子汤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改善关节症状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万病验方》内外疗痹特色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万病验方》又名《订补简易备验方》,是明代新安医家胡正心、胡正言所辑的临证方书,汇集了二人所积验方简省者,充分体现其治病用药特色.该书论及内、外、妇、儿诸科,于痹证治疗经验丰富,善于内外同治,不论内治外治,用药皆以简便验廉为特色.于内治用药精简,辨治得当,善用苍术、白术理脾祛湿,久病及肾则重补益,喜用膏酒滋补,发挥药食同源之效.于外治灵活运用敷、洗、熨诸法,总以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止痛为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脏腑风湿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多因阳虚郁痹、风寒湿外邪侵袭、正气无力抗邪,致使邪气潜藏,伏而内留,肾络瘀阻.该病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微观病理等方面与脏腑风湿病理论极为相似.故临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宜采用通阳解郁、扶正宣痹,祛风除湿、透散伏邪以及活血祛瘀、和络通脉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宏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药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肝肾亏虚、感受外邪、瘀血阻滞,治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为重,兼顾健脾燥湿.王宏坤教授基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标本兼治,内外并调,巧用药对:牛膝-补骨脂、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香附-丹参活血行气;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止痛;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