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耳环双标多测法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快速筛选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建立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双标多测法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双标线性校正法准确定位猴耳环中5个成分色谱峰,以没食子酸为参照物,计算没食子酸与其余4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将所得结果与外标法进行比较.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快速筛选猴耳环中具有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结果:双标线性校正法相比于相对保留时间更能准确地预测待测组分在未知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相对校正因子法和外标法结果的RSD<2.00%.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可以快速筛选出猴耳环中7-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杨梅苷等不同程度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双标多测同时测定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方法准确可行,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能快速、灵敏、高通量筛选猴耳环中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HPLC-DPPH·-UV/Vis-MS法筛选窄叶鲜卑花叶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HPLC-DPPH·-UV/Vis-MS技术筛选并鉴定窄叶鲜卑花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比较不同产地的差异.方法:窄叶鲜卑花叶提取物通过Agilent 1260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DPPH·反应液用岛津SPD-10Avp系统输送,检测波长为517 nm.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负离子模式),得到各个组分的结构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进行鉴定.结果:在线衍生的最佳条件为DPPH·甲醇溶液,浓度为30μg·m L-1,流速为0.3 m L·min-1,PEEK反应管 (0.254 mm) 长度为11 m.从窄叶鲜卑花叶中筛选出14个抗氧化活性物质,其中7个成分得到鉴定,10个为不同产地样品共有成分,青海西宁市郊和祁连县样品含较为丰富的抗氧化成分.结论:该筛选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窄叶鲜卑花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多维在线高效液相色谱-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筛选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药效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生物化学检测 (HPLC-BCD) 多维在线联用分析方法,筛选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痴呆疾病 (Alzheimer disease,AD) 的药效成分.方法 运用HPLC-UV (紫外)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联氮-二 (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 二铵盐 (DPPH/ABTS)、HPLC-UV-乙酰胆碱酯酶 (Ach E) 方法快速筛选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自由基清除剂和Ach E抑制剂.以加兰他敏为阳性对照,考察在线HPLC-UV-Ach E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LTQ/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orbitrap MS) (UPLC-LTQ/orbitrap MS) 方法鉴定主要活性成分.结果 HPLC-UV-DPPH/ABTS方法检测到银杏叶提取物中的14个强抗氧化成分,而运用HPLC-UV-Ach E方法发现了3个Ach E抑制剂,通过UPLCLTQ/orbitrap MS方法鉴定了3个酶抑制剂分别为4-O-beta-glucopyranosyl-cis-coumaric acid、ginkgolide A和3-O-[2-O- (β-D-glucosyl) -α-L-rhamnosyl]quercetin.结论 实验建立的在线HPLC-BCD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能够快速筛选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抗氧化剂和Ach E抑制剂.为快速发现中药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成分提供一种有效、快速、便捷的分析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面针果壳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两面针非药用部位果壳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LTQ/Orbitrap-MS采集数据后,对各色谱峰的质谱图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与文献数据库进行对比,对各色谱峰进行结构推测和确认.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两面针果壳样品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两面针果壳中共鉴定了2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两面针碱、鹅楸掌碱、木兰箭毒碱),吡咯类生物碱(别隐品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喹啉类生物碱(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有机胺类生物碱(γ-山椒素).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均随着试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该文对两面针果壳进行了化学成分及活性的研究,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药总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质量控制方法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山药总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药总皂苷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含量,为山药总皂苷成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邻苯三酚超氧阴离子反应体系,以维生素C作为参照物,检测山药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色谱柱:Kroma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10 min,30%→40%A;10~ 14 min,40%-→54%A;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当山药总皂苷浓度为0.5 mg·ml-1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为39.4%;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1.6%.总皂苷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的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52.40~838.00 μg·ml-1(r=0.999 7),58.40~934.00 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6.3%,RSD分别为1.8%,1.9%(n=9).结论:表明山药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对其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山药总皂苷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杜仲叶中8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测定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儿茶素、绿原酸、车叶草苷、芦丁、异槲皮苷及紫云英苷等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杜仲叶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采用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FRAP)法和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8种测定成分分离度良好,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9% ~ 103.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5% ~3.98%(n=6).杜仲叶抗氧化活性良好.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杜仲叶中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差异.经蒸制或发酵后,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和车叶草苷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明显增加;绿原酸含量依次为蒸制微波干燥法>烘干法>发酵烘干法.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对杜仲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产生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蒽醌含量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同时测定大黄、虎杖、决明子以及何首乌中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4种药材中10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4种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10种蒽醌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在要求范围内;蒽醌类成分种类:大黄>决明子>虎杖>何首乌;蒽醌苷总含量:虎杖>大黄>决明子>何首乌;游离蒽醌总含量:大黄>虎杖>决明子>何首乌.DPPH清除能力为:虎杖>大黄>决明子>何首乌;抗氧化活性与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总蒽醌苷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蒽醌苷类成分可能是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本研究为含蒽醌类成分药材的分析检测及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在线、离线结合快速筛选杨梅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活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一种2,2-联苯基-1-苦基肼基高效液相色谱(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PPH-HPLC)法在线筛选杨梅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活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4.6 mm,5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杨梅叶中黄酮类成分,通过DPPH-HPLC法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并以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及铁离子还原(FRAP)实验,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在HPLC条件下可以检测出杨梅叶中所含的杨梅苷、杨梅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并达到完全分离.四种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槲皮素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杨梅素,且两者抗氧化能力都强于L-抗坏血酸,而杨梅苷和山柰酚抗氧化能力较弱.结论:所建立的DPPH-HPLC法可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在线HPLC-自由基清除检测-ESI-IT-TOF-MSn技术的蓝刺头抗氧化成分筛选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蓝刺头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传统蒙药,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不明确是限制其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活性物质筛选策略费时费力,本研究采用在线HPLC-自由基清除检测-ESI-IT-TOF-MS"技术对蓝刺头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实现分离、鉴定、活性筛选一体化.此外,该技术还有助于阐明活性成分间的构效关系.由于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与氧化应激有关,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蓝刺头中抗氧化成分进行筛选,通过DPPH等效法确定其中抗氧化活性最高的成分.该策略不仅能够筛选、鉴定出蓝刺头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还能够评价这些成分的构效关系.最终,蓝刺头中20个成分(包括芹菜素葡萄糖苷、咖啡酸、双咖啡酰奎尼酸、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等)被准确鉴定,其中18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研究14种蓝刺头中分离所得的化合物发现各物质氧化活性与以下结构特点有关:(1)有酚羟基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2)酚羟基的数目并不能影响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但咖啡酰基的数目会影响抗氧化剂的活性;(3)咖啡酰基在奎宁酸上的取代位置对DPPH活性有较大影响;(4)甲氧基可降低其抗氧化活性.综上所述,该研究以生化视角将蓝刺头中的活性化合物与其抗骨质疏松作用联系起来,为进一步阐释蓝刺头如何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作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离线2D-HPLC-DPPH-ESI-Q-TOF/MS联用技术的金银花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基于离线二维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结合技术(2D-HPLC-DPPH-ESI-Q-TOF/MS)的金银花中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方法.方法 采用离线二维色谱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分析,第一维采用semi-PREP-HPLC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极性分段制备和富集浓缩,第二维分别采用亲水和反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DPPH在线筛选技术实现金银花复杂组分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发现;采用ESI-Q-TOF/MS技术进行初步鉴别,并通过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该方法可以实现金银花中不同极性和不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快速筛选,从金银花提取物中共筛选出3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采用高分辨质谱初步鉴定出12种,对9种成分进行活性验证,其中7种成分(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芦丁、隐绿原酸、绿原酸)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速,为复杂体系天然产物中不同极性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发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