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自我忽视的关系:抑郁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自我忽视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抑郁在心理弹性与自我忽视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于2020年7—10月选取青岛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60名社区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老年自我忽视量表进行调查。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9份,有效回收率为98.04%。结果:549名社区空巢老人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64.30±14.57)分,老年自我忽视量表条目均分为(3.72±2.67)分,存在抑郁症状者174名(31.70%)。社区空巢老人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简版老年抑郁量表总分呈负相关( P<0.01);除安全自我忽视维度外,老年自我忽视量表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 P<0.01),与简版老年抑郁量表总分呈正相关( P<0.01)。抑郁在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和自我忽视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85%。 结论: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可直接影响自我忽视,也可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我忽视,应关注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提升,减少自我忽视的发生,以促进其健康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态度及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深入探究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理解与体验,获取可能影响该类群体对互联网+医疗服务采纳意愿的相关因素,以促进该服务在空巢老年人群体中的有效应用。方法:2022年3—5月采用质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个人半结构化访谈,对13名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歌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洞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渝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住院和体检的空巢老年人进行访谈。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纳入的13名空巢老年人中,男6名,女7名,年龄60~85岁。共提炼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采纳意愿主题4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有采纳意愿及有使用需求。结论:空巢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有使用的需求和意愿,但因技术难度及感知风险等因素而受限。建议相关机构予以针对性的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空巢老人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空巢老人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3 918名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的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空巢老人4周就诊率为20.80%, 1年住院率为18.2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患慢性病数量、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程度与社会活动参与度是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年龄、患慢性病数量、自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子女经济支持与医疗保险是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空巢老人的4周就诊率略低于一般老年人,而其1年住院率高于一般老年人,且空巢老人可能存在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现象,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律活化运动对空巢老人孤独感与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音律活化运动对空巢老人孤独感与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无陪护病区入住的90例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1实施康复运动功能锻炼,观察组2遵照护士指导进行音律活化运动。干预12周后,比较3组患者生活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肢体运动各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2患者的Barthel指数总分为(68.66±6.00)分,高于对照组的(58.00±8.16)分及观察组1的(60.00±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2患者的孤独感总分为(20.06±1.93)分,低于对照组的(27.11±1.77)分及观察组1的(26.32±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2患者的肢体运动活动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音律活化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肢体活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面临着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高龄人口基数庞大、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空巢家庭逐步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和未来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剧的严峻形势。老年人群存在着生理健康水平下降、功能状态受损、营养不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显著等突出的健康问题,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以及老年健康标准制定等带来一系列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尽快摸清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并定期监测评估应对进展,在国家层面制定老年人口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创新协同、分工明确的我国老年人口卫生保健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大力度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以老年人健康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开展老年健康防护与干预工作试点,强化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于老年人群多层次健康需求,多措并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3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消化内科的15例农村空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使用Nvivo 12.0质性研究软件和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体验,提炼出3个主题:负性心理体验(包括孤独、无助、自责、担忧);正性心理体验(包括感恩、乐观);住院需求(包括改善病房环境、提升医护操作舒适度、缓解经济压力、提供情感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其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激发患者正性心理体验,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并提供社会支持,努力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健康素养在农村空巢老年人老化期望和健康老龄化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数字健康素养在农村空巢老年人老化期望和健康老龄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量表、健康老龄化量表、老化期望量表对河北省承德市457名农村空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 承德市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得分为(96.77±11.90)分,老化期望得分为(34.98±8.96)分,数字健康素养得分为(34.90±17.18)分.相关分析显示,承德市农村空巢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老化期望和健康老龄化间呈两两正相关(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健康素养在农村空巢老年人老化期望和健康老龄化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14.53%.结论 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处于中等水平,老化期望可直接影响健康老龄化,又可以通过数字健康素养间接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索我国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以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 321名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 321名空巢老年人中918人被检出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55%,男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25%,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9.81%,睡眠时间<5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2.47%,5~<7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1.15%,7~<9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55%,9~<11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81%,≥11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5 h和5~<7 h病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是7~<9 h病人的2.529倍和1.549倍(P<0.05).R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按性别分层,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1,非线性检验P<0.01).结论: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是其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改善空巢老年人睡眠环境,降低空巢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不同失能水平的老年人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对65~105岁老年人以年龄进行分层,探究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特点.方法:共纳入12 244名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横断面数据中的老年人,分为低龄(65~79岁)、中龄(80~89岁)、高龄(90~105岁)三组.利用综合失能指数(disability index,DI)从四个维度评估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反映其照料需求,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2 244名老年人中,中、高照料需求的老年人占比达43.4%.老年人照料需求高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更大、患慢性病数量更多、无锻炼习惯、睡眠时间过长(≥9 h/d)、有抑郁倾向、与子女同住、空巢合居、未受过教育(P<0.05).此外,低龄组老年人还有吸烟史(OR=2.009,95%CI:1.019~3.959)、饮酒史(OR=2.213,95%CI:1.141~4.291)和自评贫穷(OR=2.051,95%CI:1.189~3.540);中龄组老年人还有女性(OR=1.373,95%CI:1.038~1.817)、从不饮酒(OR=1.551,95%CI:1.059~2.269)和无医疗保险(OR=1.598,95%CI:1.053~2.426);高龄组老年人还有女性(中照料需求vs.低照料需求:OR=1.412,95%CI:1.062~1.878;高照料需求vs.低照料需求:OR=1.506,95%CI:1.137~1.993)、自评贫穷(OR=2.064,95%CI:1.282~3.323)和无医疗保险(OR=1.621,95%CI:1.148~2.291).结论:各年龄组老年人照料需求的共性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慢性病、锻炼、睡眠、抑郁倾向、居住方式和受教育情况,低龄组的特有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和经济水平,中、高龄组的特有因素包括性别和医疗保险.建议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重点人群的干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