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切缘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 μm).随后将经Lugol's iodine染色后的样品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厚度为4 μm),制作数字化病理切片.分别测量影像图像和病理图像的黏膜切缘(mucosal margin,MM)和深部切缘(deep margin,DM).结果: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清晰区分肿瘤边界,且Micro-CT成像相较于二维病理切片,可以更准确地测量MM和DM,发现阳性切缘及临界切缘.结论: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全面评估OSCC切缘,提供更全面、更清晰的肿瘤边缘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十碳五烯酸通过p38 MAPK通路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EPA组、抑制剂+EPA组,每组10只,共干预6周.造模后抑制剂组灌胃1 mg/kg 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EPA组灌胃70 mg/kg EPA,抑制剂+EPA组灌胃SB203580+EPA,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骨骼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受实验(ITT)评价大鼠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磷酸化p38(p-p38)蛋白及p38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附睾脂肪湿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IPGTT血糖水平、ITT血糖水平、MDA水平明显升高,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骨骼肌组织中p-p38蛋白表达和p3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PA组和抑制剂+EPA组大鼠的体重和附睾脂肪湿重明显降低,抑制剂组和EPA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IPGTT血糖水平、ITT血糖水平、MDA水平明显降低,GSH-Px和SOD活性明显升高,骨骼肌组织中p-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骨骼肌组织中p38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EPA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源性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Shh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 μL Shh液,空白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干预7d.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比较骨密度值、Shh基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骨形成能力[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自噬相关蛋白1(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部分胞核消失或破碎或空骨陷窝;空白对照组髓腔脂肪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及形态均匀;Shh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空白对照组、Shh组、模型组Shh因子、骨密度值、E2、N-MID、BV/TV、Tb.Th、Tb.N依次明显降低,ALP、CTX-Ⅰ、TPACP5b、Tb.Sp依次明显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OPG、BGP、BALP 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低,Shh组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ANKL、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高,Shh 组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Shh因子的补充可减弱去势对小鼠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等的影响,有效调控RANKL、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促进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灸对缺血缺氧脑瘫幼鼠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缺氧脑瘫幼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脑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只SPF级7 d龄幼鼠根据体质量兼顾雌雄随机分为15小组(笼),每小组12只,其中第1小组为空白组(12只);2~3小组为假手术组(24只);4~15小组幼鼠均采用一侧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方法建立缺氧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44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灸组、药物+针灸组各36只.空白组不予干预;假手术组仅作分离颈总动脉,不予干预;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药物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药物干预,隔天1次,治疗28 d.针灸组造模术后第3天开始干预,针刺"百会",艾灸"大椎"和"至阳",隔天1次,7 d为1疗程,连续4个疗程;药物+针灸组用神经节苷脂药物干预,同时予针灸干预,隔天1次,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完成后采用Y迷宫和悬吊试验检测各组幼鼠学习与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β和IL-6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结果 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组、针灸组及药物+针灸组的Y迷宫正确次数及悬吊时间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药物+针灸组较药物组及针灸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组、针灸组及药物+针灸组炎症因子IL-1β、IL-6含量及脑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药物+针灸组低于药物组及针灸组(均P<0.05).结论 针灸可明显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瘫幼鼠的记忆与学习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和IL-6水平,改善微循环,调控脑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穿心莲内酯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获得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选择36只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Wistar大鼠I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HFD组)、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High组)和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Low组),选择12只大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High组大鼠予以经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200 mg/(kg·d),Low组大鼠予以穿心莲内酯腹腔注射100 mg/(kg·d),HFD组以及NC组仅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4 d.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值(FBG)水平进行监测,应用ELISA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油红O染色制片检测肝脏的病理变化;应用联苯三酚自氧化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进行监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内核糖体蛋白S6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S6K1)及p-胰岛素受体底物-1(p-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p-IRS-1)(Tyr63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肝脏组织内 S6K1 及 p-IRS-1(Tyr632)表达水平.应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NC组比较,HFD组、High组、Low组大鼠FBG、FINS、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FD组相比,其余3组FBG、FINS、HOMA-IR水平较低(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BG、FINS、HOMA-IR水平较低(P<0.05).相比NC组,HFD组光密度平均值增加(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光密度平均值均下降(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光密度平均值较低(P<0.05).与NC组相比,HFD组SOD活性与MDA含量增加(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SOD活性与MDA含量均下降(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SOD活性与MDA含量较低(P<0.05).与NC组相比,HFD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AT/CD36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NC组相比,HFD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CPT-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相比HFD组,穿心莲内酯High组与Low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CPT-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与穿心莲内酯Low组相比,High组FAT/CD36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CPT-1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显著改善IR大鼠的IR状态,其治疗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与下调S6K1的表达及提升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醒脑灌肠液对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寻醒脑灌肠液对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阻滞剂组和醒脑灌肠液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LPS构建脓毒症模型.造模后,阻滞剂组予以Nec-1s 2 mg/kg腹腔注射7 d,每天1次;醒脑灌肠液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醒脑灌肠液2.5、5.0g/kg连续灌肠给药7 d,每天1次.对各组小鼠行神经学反射评分,收集血清及脑组织,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损伤标志物(NSE、S100β)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o(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学反射评分降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NSE、S100β、血清及脑组织中TNF-α、IL-6水平上升,脑组织p-RIPK1、p-RIPK3、p-MLKL、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阻滞剂组、醒脑灌肠液高剂量组小鼠的神经学反射评分提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NSE、S100β、血清及脑组织中TNF-α、IL-6水平下降,脑组织p-RIPK1、p-RIPK3、p-MLKL、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与醒脑灌肠液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的神经学反射评分提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NSE、S100β、血清及脑组织中TNF-α、IL-6水平下降,脑组织p-RIPK1、p-RIPK3、p-MLKL、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 醒脑灌肠液对脓毒症小鼠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激活,抑制NF-κB P65的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虎杖苷对干眼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探讨虎杖苷(PD)对干眼症(DE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模型组(单纯DED组)、0.05%PD组、0.5%PD组和0.5%PD+PKA抑制剂H-89组(0.5%PD+H-89组),每组15只.除Norma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眼球表面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12.5 mg/d的方式制备DED模型;与此同时,各药物组给予相应药液(0.5%、0.05%的PD,滴眼,每天3次;1 mg/kg的H-89,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7 d.检测各组大鼠的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观察其角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其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ormal组比较,单纯DED组大鼠角膜组织上皮层增厚,基质层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且部分缺失,核间距较大,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泪液分泌量、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和PKA、CRE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DED组比较,0.05%PD、0.5%PD组大鼠的角膜组织病理损伤有所缓解,各定量指标均显著改善,且0.5%PD组的改善效果更优(P<0.05);而H-89可显著逆转PD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PD可增加DED大鼠的泪液分泌量和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减轻其角膜组织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上述作用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竹节香附素A通过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调节前列腺癌小鼠肿瘤免疫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0、0.5、1、2和4 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RM-1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2)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RA组和高剂量RA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RA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和4 mg/kg RA,连续给药24 d.记录小鼠体重,统计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瘤重;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干扰素γ(IFN-γ)和颗粒酶B(GzmB)水平.结果:(1)RA处理显著降低PC-3、DU145和RM-1细胞中PD-L1表达水平(P<0.05或P<0.01).(2)在体内实验中,RA处理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同时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此外,RA处理显著增加小鼠肿瘤内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提高IFN-γ和GzmB水平,同时减少活化的Treg数量(P<0.05或P<0.01).结论:RA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1表达、增加肿瘤浸润T细胞及抑制Treg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SP90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HSP90 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向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背部打孔(直径2 cm),形成创面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凡士林治疗组(凡士林组)、胰岛素凡士林治疗组(胰岛素组)、HSP90 凡士林治疗组(HSP90 组),分别进行治疗,第3、5、10、15 d在同一深度、同一方向切取背部创面.通过对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HSP90 的表达.结果 HSP90 治疗可以增加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愈合率,与对照组及凡士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SP90 治疗后创面愈合效果较胰岛素治疗创面愈合更显著(P<0.05).结论 HSP90 局部创面使用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创面组织HSP90 表达增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