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调控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的5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另有10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对小鼠进行连续14天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小鼠足爪的炎症程度,取下各组小鼠脾、腹股沟淋巴结和踝关节、膝关节,对踝关节、膝关节进行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脾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自噬指标.结果 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AI)评分降低(P<0.05);雷公藤组及穿山龙薯蓣皂苷组足爪厚度差值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小鼠膝关节滑膜和足爪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组对比对照组出现免疫细胞浸润、骨质侵蚀、软骨破坏和滑膜增生的症状;雷公藤组与穿山龙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对CIA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和预防症状.与CIA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治疗组中LC3、Beclin-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62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结论 穿山龙薯蓣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自噬对CIA模型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龙加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龙加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查阅文献获得穿山龙、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 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 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 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批量处理.结果:筛选出穿山龙、刺五加针对缺血性中风的 14 个活性成分和 179个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白蛋白(ALB)、蛋白激酶 B1(AKT1)、胱天蛋白酶 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SRC)是穿山龙、刺五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发现龙加通络胶囊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中性粒细胞脱粒、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过程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多个方面;KEGG信号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Ras相关蛋白 1(Rap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物质与靶点蛋白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其中薯蓣皂苷与 AKT1 的结合力最强.结论:穿山龙、刺五加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相互协同的特点,为今后龙加通络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离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并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及分类鉴定.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采用载片培养法、挑片培养法、插片培养法,对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半知菌纲手册》进行初步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柠檬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itreu、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mosa、变形杆菌Bacterium termo、肺炎杆菌Bacillus endocarditidis capsulatus、福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乙型副伤寒杆菌Bacterium paratyphosumB作为受试对象,检测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以及菌丝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从穿龙薯蓣叶片中分离得到52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将10株产孢子的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2个目、3个科、9个属;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的菌丝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C37菌为赤霉属Gibberella真菌,C30和C50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结论 穿龙薯蓣叶片中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具有开发抑菌生物制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穿龙薯蓣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区选择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吉林省内穿龙薯蓣进行实地调查,运用MaxEnt模型和GIS技术,筛选出影响穿龙薯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对穿龙薯蓣进行分布区划研究,绘制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图.MaxEnt模型研究发现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0月份降水量等6项主要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的生长适宜度影响最大,生长适宜度数值范围为4.612 08×10-6 ~0.544 31,利用分位数法对穿龙薯蓣进行分布区划,划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不适生区4部分.其中高适生区集中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面积47 988 km2.利用ArcGIS提取采样点的环境因子,统计主要环境因子在各适宜区内的数值情况.该研究绘制的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明确最适合穿龙薯蓣生长的自然环境,也为开展穿龙薯蓣资源的保护和栽培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龙薯蓣皂苷元对小鼠T淋巴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皂苷元(Dio)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7(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io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Dio与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用CCK-8检测Dio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反转录PCR法检测Dio对IL-2、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Dio浓度在0.937 5~15.000 0μg/mL范围,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3.750 0~15.000 0 μg/mL范围,对T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随Dio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P<0.05),7.500 0 μg/mL为最佳抑制浓度,超过此浓度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Dio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L2、IFN-γ mRNA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山龙皂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穿山龙属于薯蓣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青海等地区,其根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据中医学记载,该药材具有止咳化痰、祛风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该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脂、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鉴于其诸多的生物学活性及药理作用,针对其开发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该文对穿山龙皂苷的药理活性、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为进一步研发穿山龙皂苷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龙薯蓣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穿龙薯蓣根茎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筛选能产生皂苷类成分的功能菌株.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穿龙薯蓣根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共分离纯化内生真菌50株,HPLC检测发现内生真菌C12能产生与薯蓣皂苷元具有相同紫外吸收的结构相近化合物,经HPLC-MS分析鉴定该成分为△3,5-去氧替告皂苷元.结论:穿龙薯蓣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其中内生真菌C12具有产生皂苷类成分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穿山龙咀嚼片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穿山龙咀嚼片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比为自变量,以薯蓣皂苷含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取出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20min,提取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平均值为1.4%,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0.976 9.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穿山龙咀嚼片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山龙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电压门控Ca2+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观察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中钙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探究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参照Sally等造模方法诱发糖尿病大鼠,以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采用WQ-9E痛阈测定仪测定痛阈值,符合条件者列为PDPN模型大鼠.将大鼠分为STZ模型组、薯蓣皂苷高剂量组、薯蓣皂苷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采用RT-PCR技术法分别于2周、4周、8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中钙离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钙离子通道rnRNA表达在4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上呈下降趋势(P<0.01),8周时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的钙离子通道mRNA表达低于薯蓣皂苷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P<().01,P<0.05).结论: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对PDPN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同时优于强的松组,反映出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能够缓解PDPN,效果超过强的松.说明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可以下调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钙离子通道mRNA表达,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psbA-trnH序列对穿龙薯蓣及同属物种的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sbA-trnH序列建立一种能快速精准,将穿龙薯蓣区别于其他同属物种的方法.该实验收集全国17个不同产区,共144份穿龙薯蓣样本,从GenBank上下载的23份薯蓣属其他植物的sbA-trnH序列,使用DNAMAN 8.0软件对测序后所得到的峰图进行拼接和校对,使用MEGA 6.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穿龙薯蓣与毛胶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盾叶薯蓣亲缘关系最远,使用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有效区分穿龙薯蓣与薯蓣属中的其他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