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代测序技术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将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至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IPV)生产质量监控中,以期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批间一致性.方法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Sabin株Ⅰ型、Ⅱ型和Pfizer株Ⅲ型工作种子批分别接种至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的单层Vero细胞上,33 ℃培养3~4d,获得疫苗代次病毒液,每个型别制备3批.提取各型别工作种子批毒种和疫苗代次病毒液RNA,用NGS技术分析基因突变频率、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突变热点及批间一致性.结果 3种型别PV工作种子批毒种经培养后,Sabin株Ⅱ型和Pfizer株Ⅲ型比Sabin株Ⅰ型更易发生突变,非编码区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突变频率明显上升(t=3.21~5.83,P均<0.05),编码区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突变频率变化较小(t=1.29~2.34,P均>0.05)或明显下降(t=6.01~9.62,P均<0.05);Sabin株Ⅱ型毒株的nt869位点及Pfizer株Ⅲ型毒株的nt2 493位点各发生1个突变热点,突变方式均为C→T,其中nt2493既是神经毒力决定位点,也是突变热点.3种型别各3批疫苗代次病毒液均具有良好的批间一致性,基因组VP1区域各核酸位点突变频率批间拟合R2为0.947~0.995.结论 NGS技术可高效检测sIPV生产过程中PV基因组的突变,且稳定可靠,可用于该疫苗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564例 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淋巴结肿大—多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疑诊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常规骨髓及淋巴结检查均无异常淋巴细胞克隆证据。进一步排查发现患者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直接库姆实验阳性、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仍提示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学检测CD3 +CD4 -CD8 -双阴性T淋巴细胞升高,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提示FAS基因热点突变,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ALPS为罕见病,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患者,CD4 -CD8 -双阴性T淋巴细胞流式检测及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可提供帮助。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激素减量病情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A损伤修复和遗传缺陷导致的脂肪分化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脂肪组织不仅是体内的储能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细胞分化异常,会影响机体能量平衡,导致代谢异常。脂肪分化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近年来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DNA损伤修复异常会影响脂肪分化过程;同时,DNA损伤修复网络中相关基因突变可引起罕见遗传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及早衰等表型。本文探讨DNA损伤修复与脂肪分化异常的关系,以及这些特殊临床表型潜在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和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治的10例确诊为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对其中3例患儿实施头颅、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肌电图检查,2例实施肌肉活检。结果:患儿分布为东北和华东地区各1例,华南地区8例。10例患儿中,男8例,女2例。患儿之间无血缘关系,出生时均正常。患儿发病年龄为2~12个月。10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腹直肌(8例)、颈部肌(7例)、后背肌(2例)和肋间肌(1例)僵硬,导致呼吸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轻度至中度升高(436~5 804 IU/L)(参考范围:24~229 IU/L)。肌电图示复合重复放电,未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股外侧肌和腹直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和空泡变性,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改良格莫瑞染色部分视野可见红色颗粒状异常沉积物。骨骼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desmin蛋白大量沉积。电镜下可见肌纤维的肌节结构严重紊乱,Z盘破坏及颗粒状沉积物。10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表现为分别来自于父母的 CRYAB基因的c.3G>A,p.Met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 结论:腹直肌僵硬等中轴肌受累是婴儿致死性僵直性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特征。 CRYAB基因c.3G>A,p.Met1?变异是中国患儿的热点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肿瘤患者VTE为核心的护理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1日,借助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678篇,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妇科肿瘤"为最为高频关注的肿瘤类型,"围手术期""PICC""化疗"为主要聚焦的研究场景;"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等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在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议我国护理学者在该领域深化特异性风险评估与细节化预防、加强院外持续随访,继续推进完善循证护理、生活质量等相关研究,还可结合该领域国外护理研究、国内外医疗研究以明晰进一步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文献数据库对中国小儿骨科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科学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Database,WoS数据库)和国内三大数据库探索中国小儿骨科机构的发文特点。方法:收集WoS数据库(SCIE/SSCI)、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近十年中国小儿骨科机构发表的原始论文及综述文献,借助计量工具CiteSpace及VOSviewer,对该领域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对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期刊、基金分布和关键词等进行热点展示,并精确统计小儿骨科三级机构第一完成单位发文特点。结果:中国小儿骨科机构近十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文发文量高于英文发文量,但发文量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中国小儿骨科机构国际发文与美国合作最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发文最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在文章被引频次、发文影响力方面表现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基金项目资助最多的机构,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小儿骨科专业杂志和骨科杂志。主题集中分布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骨肉瘤、预后与生存分析、基因表达与突变、骨损伤与骨重建、影像学检查、高科技手段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等方面。结论:小儿骨科应强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合作,适应复杂手术和精准医疗的发展需求,实现研究质和量的飞跃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罗莫司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其治疗手段包括硬化剂注射、手术、射频消融等。但是,对于弥漫性浸润式生长的难治性LM,传统的局部治疗手段无法取得良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发现,LM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发生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PI3K/AKT/mTOR通路持续激活,是LM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为靶向该通路的抑制治疗提供了分子基础。其中,西罗莫司(mTOR抑制剂)治疗LM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西罗莫司治疗LM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尿液游离DNA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尿液游离DNA(ucfDNA)中除含有来自泌尿系统细胞裂解释放的DNA片段外,血液游离DNA(ccfDNA)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也可以进入尿液中,且ucfDNA与ccfDNA含有的肿瘤DNA所携带的突变信息具有一致性。因此,ucfDNA作为泌尿系统和非泌尿系统肿瘤分子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是近年来液体活检领域的研究热点。ucfDNA在个体化治疗、早期诊断、疗效的动态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要实现尿液ucfDNA的临床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ucfDNA的提取和精准检测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四个小睑裂综合征家系的FOXL2基因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寻小睑裂综合征(BPES)的FOXL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对4个BPES患病家系进行了FOXL2基因检测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先证者和其他家系成员的FOXL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个家系共有8例BPES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4~52岁,平均24岁。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模式。家系1先证者的FOXL2基因在染色体Chr3∶138,944,224-138,947,137区域存在杂合缺失;家系2先证者的FOXL2基因在5’端上游存在一段杂合性缺失;家系3先证者及患病母亲FOXL2基因存在c.241 T>C(p.Y81 H)的错义突变;家系4的先证者及患病母亲存在c.672_701dup(p.A224_A234dup)重复突变。结论:FOXL2基因c.241 T>C(p.Y81 H)和c.672_701dup(p.A224_A234dup)突变为既往已在不同人种中报道的热点突变。FOXL2基因Chr3∶138,944,224-138,947,137区域杂合缺失和5’端上游的杂合缺失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新依据,丰富了FOXL2基因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谱仪设备检测物质分子量的谱学技术方法。质谱类型众多、功能各异,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近年来,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因其快速、高通量、准确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采用质谱技术进行核酸研究,突出表现在对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DNA甲基化及DNA拷贝数变异的检测分析。本文对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质谱的新型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