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中 FOXL2基因相关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眼睑及颜面部发育异常,典型的眼睑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睑裂狭小、逆向内眦赘皮、上睑下垂和内眦间距过宽。BPES分为两型,Ⅰ型表现为眼睑畸形及女性患者不孕,男性患者生育功能正常;Ⅱ型BPES患者临床表现为眼睑发育不良同时男女患者均可生育。通过对BPES患者行遗传学分析发现 FOXL2基因是首位致病基因,并且 FOXL2基因突变与2种表型BPES发病均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 FOXL2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有研究发现 FOXL2基因的同一突变在不同家系,甚至同一家系可能出现不同表型。就 FOXL2基因突变与BPES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个小睑裂综合征家系的FOXL2基因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寻小睑裂综合征(BPES)的FOXL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对4个BPES患病家系进行了FOXL2基因检测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先证者和其他家系成员的FOXL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个家系共有8例BPES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4~52岁,平均24岁。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模式。家系1先证者的FOXL2基因在染色体Chr3∶138,944,224-138,947,137区域存在杂合缺失;家系2先证者的FOXL2基因在5’端上游存在一段杂合性缺失;家系3先证者及患病母亲FOXL2基因存在c.241 T>C(p.Y81 H)的错义突变;家系4的先证者及患病母亲存在c.672_701dup(p.A224_A234dup)重复突变。结论:FOXL2基因c.241 T>C(p.Y81 H)和c.672_701dup(p.A224_A234dup)突变为既往已在不同人种中报道的热点突变。FOXL2基因Chr3∶138,944,224-138,947,137区域杂合缺失和5’端上游的杂合缺失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新依据,丰富了FOXL2基因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FOXL2、AKT1、DICER1的突变情况及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组织学诊断为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21例,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15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8例,卵巢其他类型性索-间质肿瘤4例的患者资料和存档切片。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FOXL2、AKT1、DICER1,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突变情况。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中FOXL2、AKT1、DICER1突变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7%(18/21)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与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13.0%,3/23;只包括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及支持-间质细胞瘤)相比,FOXL2突变在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例卵泡膜纤维瘤、2例支持-间质细胞瘤及2例两性母细胞瘤中也检测到FOXL2突变。4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DICER1突变,主要见于中-低分化病例中。1例携带DICER1突变的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均未检测到DICER1突变。入组病例中均未检测到AKT1突变。 结论:FOXL2突变是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特异度较高的分子标志物,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但因其也可见于其他性索-间质肿瘤中,鉴别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DICER1突变检测有助于卵巢支持-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中观察到DICER1与FOXL2突变共存现象,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个睑裂狭小综合征家系的表型及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 and 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为临床诊断确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个BPES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Sanger测序筛查 FOXL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对结果为阴性的家系进行二代测序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查询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检索相关变异的致病性,利用蛋白质预测软件阐释其功能。结合患者的眼部外观、病史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 结果:在6个家系中找到了致病变异,其中4个为已知变异、1个为既往未见报道的 FOXL2基因c.299dupA(p.Asn100Lysfs*2)变异、1个为涉及 FOXL2基因的染色体3q22.3q23区杂合缺失。 FOXL2基因c.299dupA移码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为致病性变异。 结论:综合运用Sanger测序、二代测序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明确了6个BPES家系的致病变异,为相关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ox8基因过表达诱导中华鳖ZW性腺的雄性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了研究Sox8基因在中华鳖性别分化中的功能,研究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在性别分化前的雌性中华鳖中过表达Sox8.通过组织学分析和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在Sox8过表达后,50%的ZW性腺髓质区发育出睾丸特有的、含有生殖细胞的性索结构;q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雌性特异性基因Foxl2和Cyp19a1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调控睾丸发育的Dmrt1、Sox9和Amh基因表达上调.实验结果表明Sox8的过表达诱导ZW胚胎性腺往雄性方向分化,揭示了Sox8在中华鳖睾丸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性别决定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有性生殖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常见的就是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系统有着悠久的起源,在高等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物种采用的性别决定方式大相径庭,而同源转录因子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方式也是有区别的,比如DMRT转录因子家族,这说明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性别决定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结构生物学视角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生物体内这一重大进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一例新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测序在鉴定新发染色体结构异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1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ins(3)(q21p13p21)的患儿,其异常表型包括眼裂小、睑下垂、鼻梁低平等.结果 全基因组测序提示患儿的染色体断裂发生于3号染色体的55 473 257~78 341 929位置,这段序列插入到了3号染色体136 876 730~138 643 831的位置,所涉及的4个染色体断裂点均发生于基因间区,此外患儿在138 643 831~138 694 476之间的序列发生了缺失,其间包含睑裂狭小-睑下垂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的重要致病基因FOXL2.结论 染色体结构异常有可能造成断裂处基因的破坏或者在断裂区域发生染色体微缺失.要准确判断其致病性,需要同时进行基因和基因组层面的检测,而全基因组测序已成为其可选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睑裂狭窄、上睑下垂、逆向性内眦赘皮和内眦间距增宽四联症.其致病基因为FOXL2,定位于3q23.由于多种畸形存在,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本文就近年来该病在病因、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向卵巢颗粒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体外研究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s)向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GC)定向分化.方法 利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诱导iPSCs向GC定向分化.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E2水平;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颗粒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免疫化学鉴定诱导后细胞FSHR表达.结果 诱导后细胞成角形或梭形,与颗粒细胞形态相似;共培养第1、3、5和7天的E2值依次为(35.46±5.68) pg/mL、(44.58±4.10) pg/mL、(50.08土8.20)pg/mL和(63.49±7.04)pg/mL,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细胞FSHR、LHR、AMHR2、FOXL2和CYP 19A1基因表达均上调,与iPSC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细胞FSHR表达阳性.结论 iPSCs与GC共培养可分化为具有颗粒细胞功能的颗粒样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OXL2的研究现状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FOXL2(winged helix/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基因是定位于3q22.3区域的单一外显子基因,属于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小睑裂综合征、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以及不孕不育相关并参与性别决定.迄今为止,围绕FOXL2展开的研究仍然是相关领域的一大热点.该文综述了FOXL2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FOXL2基因突变与BPES(blepharophmi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在基因型-表型上的对应关系;FOXL2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哪些生命进程及其时空表达;作为一个转录因子FOX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及其功能.该综述将为深入研究FOXL2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