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为新形势下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该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相关使用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使用情况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总体使用金额和占西成药使用金额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肿瘤药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虽逐年下降但排名仍稳定靠前,开窍剂、肿瘤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变化波动较大,与医保政策、纳入国家谈判药品有一定相关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医疗政策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均有较大影响.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受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应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半夏泻心汤枢转中焦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具有调整人体脏腑气机、平衡阴阳之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半夏泻心汤通过辛开苦降调整一身之气机,枢转中焦化生气血奉养心神、祛痰降浊上清脑窍,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实验研究亦证明,半夏泻心汤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神经炎症因子,保护神经元,调节多巴胺(D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神经递质,改善肠道菌群,改善突触超微结构,调节海马PI3K/Akt、NF-κB、mTOR通路,促进脑神经功能重建,改善认知功能,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危害,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证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免疫浸润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方调节线粒体功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子机制.方法 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相关性分析、KEGG分析以及免疫浸润分析.对公用数据集样品聚类分类后分析免疫细胞差异,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筛选特征基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建立AD大鼠模型,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及RT-qPCR检测,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DEGs相互联系、调节免疫系统并调控P53(tumor protein 53,p53)信号通路.结果 显示有 13 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和免疫细胞在亚型分布上有差异.最佳机器学习模型是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评分前 5 的特征基因是MAOB、MAOA、CASP9、Bcl-2、ABA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高,预测误差的风险小.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学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损伤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特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数据挖掘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温脾通络开窍方可能是通过13 个差异性分子靶点相互网络调控、P53 信号通路和免疫调控作用实现调节线粒体功能以缓解AD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活血化瘀方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规律,探讨活血化瘀方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kg/L)、模型组(生理盐水2 kg/L)、脑蛋白水解物组(BP组,5.6 g/kg)、桃红四物汤组(TH组,10.2 g/kg)、血府逐瘀汤组(XF组,15.6 g/kg)、通窍活血汤组(TQ组,9.6 g/kg)、补阳还五汤组(BY组,28.7 g/kg)7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sTBI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予创伤处理。各组分别于伤后6 h灌胃相应药物,伤后1、3、7 d进行NSS评分;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伤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表现为NSS评分明显升高,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DNF和N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说明sTB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并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与模型组相比,XF组、TQ组和BY组NSS评分于伤后1 d即明显下降(分:6.6±1.5、6.1±2.0、5.7±2.4比9.4±1.5,均 P<0.05),而BP组及TH组NSS评分于伤后7 d才明显下降,且TQ组和BY组NSS评分下降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加显著。与模型组比较,BP组海马组织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分别于伤后1 d、3 d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以BY组升高更为显著〔Wnt3a mRNA(2 -ΔΔCt):154.7±4.1比17.4±1.0,β-catenin mRNA(2 -ΔΔCt):17.05±0.45比2.74±0.13,均 P<0.05〕,其次为TQ组〔Wnt3a mRNA(2 -ΔΔCt):126.6±2.8比17.4±1.0,β-catenin mRNA(2 -ΔΔCt):8.70±1.19比2.74±0.13,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BP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升高,但3 d达峰值后有所下降;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TQ组和BY组在伤后1 d即明显高于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个/MP):56.4±6.2、61.6±7.0比37.4±2.0,NGF阳性细胞(个/MP):58.4±5.0、62.4±4.4比53.4±3.6,均 P<0.05〕,且伤后7 d时升高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为显著。 结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和补阳还五汤对sTBI急性期大鼠的神经再生修复均有一定疗效,但作用强度有所不同,以补阳还五汤和通窍活血汤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霖《脉说》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分析清代医家叶霖的著作《脉说》,介绍其脉学思维与心得。笔者认为,叶霖评释脉理,独具匠心,如从脉形体和脉韵意处详析长脉,从病主虚实不同处精解短脉,认为散脉亦有虚实之别,而虚实二脉寓于诸脉中,脉形体之大小和脉力势之强弱是辨别二者的眼目;其审脉论势,独具真识,在表里上下、五行生克、初诊久按中探寻病理机转,且注意色脉相参、病不独断。其介绍脉法实践,精授诊法之诀窍,发人深思,值得学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岭南名中医治疗鼻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岭南名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治疗鼻鼽的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读秀数据检索平台,检索国内发表的期刊文献和名老中医医案书籍。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对岭南中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医案统计分析中“数据挖掘分析”与“医案标准化”等模块和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Ochiai算法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和42则医案,得到岭南地区治疗鼻鼽处方73首。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40种(频次≥5),主要以益气健脾药、发散风寒药、宣通鼻窍药为主;聚类分析得到药组7个;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6条,3味中药药对组关联规则18条。结论:岭南医家治疗鼻鼽病重视补脾益气、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体现了培土生金、攻补兼施的治法。岭南医家常使用广东道地药材佐治鼻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指导鼻鼽中医药治疗及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氯雷他定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地氯雷他定+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治疗21 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分别为(1.42±0.10)分、(1.20±0.13)分、(1.25±0.13)分、(1.33±0.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12)分、(1.68±0.15)分、(1.68±0.11)分、(1.68±0.13)分( t=17.20、17.10、17.85、12.95,均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6、8水平分别为(16.12±5.05)ng/L、(5.33±2.10)ng/L、(37.16±9.80)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2±5.58)ng/L、(8.12±2.15)ng/L、(48.55±9.65)ng/L,干扰素γ水平为(26.58±2.5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68±2.6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6.56、5.86、5.50,均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总评分为(61.58±8.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8±8.35)分( t=12.17, P <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5/50),对照组为14.00%(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8, P > 0.05)。 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控制炎症的效果,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石氏醒脑开窍理论探讨针灸脑病的辨证论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通过挖掘醒脑开窍理论的核心思想,分析醒脑开窍理论与中医脑病的关系,探究针灸辨治中医脑病的必要性,以明晰针灸脑病当如何辨证论治。“醒脑开窍”是调神理论的核心,是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的原则而确立,其调神思想与中医脑病证治密不可分。基于针灸疗法的特色及中医脑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针灸治疗脑病理应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针灸实践过程中,中医脑病证治当以“脑”为本,以“醒神调神”为总治则,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基础上化裁,针对不同脑病配合相应的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先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版诊疗方案,其中推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临床合理用药的角度分析了第六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的特点,认为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病机以血瘀为基础,疫毒炽盛进而导致闭证和脱证同时并现,提出:重型疫毒闭肺证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重型气营两燔证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固脱,但必须与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开窍合用,且须辨明阴阳,阳脱者使用参附注射液,阴脱者使用生脉注射液,阳闭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血瘀证是重型和危重型的共有病机,应选用血必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充分灌流,为调动人体抗病潜能,截断扭转病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炎症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及其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老年病科181例AECOPD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风寒袭肺证26例、外寒内饮证40例、痰热壅肺证48例、痰湿阻肺证48例、痰蒙神窍证19例。行血常规检测,计算NLR;行CRP、肺功能检测,进行COPD患者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评分,测定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进行BODE指数测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气道阻塞程度(Airflow Obstruction, O)、呼吸困难(Dyspnea, D)、运动能力(Exercise Capacity Index, E)]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评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外寒内饮证、痰蒙神窍证患者NLR、CRP水平高于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 P<0.05或 P<0.01);痰蒙神窍证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痰湿阻肺证( P=0.024);外寒内饮证患者6MWT小于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 P值分别为0.006、0.024);各证型间mMR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367, P=0.049);外寒内饮证患者BODE指数高于痰热壅肺证( P=0.015),痰蒙神窍证CCI评分高于痰湿阻肺证( P=0.012)。 结论:AECOPD患者不同证型间NLR、CRP、6MWT有明显差异,其中,外寒内饮证、痰蒙神窍证患者炎症程度较重,而在呼吸困难程度及预后方面,尚未出现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