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立体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科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该宗旨的实现依赖于创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结合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四大模块,改进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1"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对急诊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病情分级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对急诊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病情分级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低年资护士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22例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对比两组考核成绩、病情分级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使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案例分析、平时表现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两组病情分级能力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两组自我动机信念、任务分析、自我监控与调节、自我评价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急救护理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关怀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能够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教学效果,增强其病情分级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多元智能立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智能结构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本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医学遗传学教学的现状,创新地进行多元智能立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该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标,教学资源为平台,网络为依托,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动用多种教学要素,全面整合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3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多元线上载体的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元线上载体的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突破了传统纸质平面教材的局限。本文旨在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构建基于多元线上载体的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理念、策略及实施效果,以学生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资源,形成多模态互动联系的多维度、立体化的医学英语教学体系。多元线上载体的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不仅从形式上改变了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更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对医学英语课程进行创新。这对于改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质量检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构建高质量检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检验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建设国家一流专业过程中秉持高质量高等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全程式德育体系、立体化培养模式、国际化师资队伍、智能化教学技术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本文对高质量检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在增加院校间交流与沟通的同时,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做出本专业应有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生安宁疗护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安宁疗护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安宁疗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152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医学生安宁疗护知晓情况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医学生安宁疗护认知平均得分为17.12±6.012分,性别、照护经历、《医学伦理学》课程和安宁疗护教育等是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多重因素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认知水平,需要设置多元立体化的安宁疗护课程补充学生安宁疗护知识盲区、借助性别差异化教学和同伴教育实现认知水平的精准提高,同时拓展医学生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渠道,在医学教育中突出医学的社会性,实现医学观从"病"向"人"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向生物工程类专业的"生化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生化仪器分析"课程是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具体内容包括多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关仪器构造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为了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脱节、课本知识偏离实际应用、缺乏科学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问题,笔者从教学方法、产学研结合和课程思政三个方面改革创新.实践表明,通过以"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为教学主线,结合信息化手段和过程性考核,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强化基础知识积累;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课程思政立体化、灵魂化,引发学生的情感触动.这可为其他生物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灾害护理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灾害准备度、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灾害护理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灾害准备度、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为灾害护理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2022 年 10-12 月将来自苏州市某高职院校的131 名大二护生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 65 名和对照组 66 名,观察组采用 8 模块系统化理论及情景实践教育模式进行灾害护理教育课程授课,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计划授课.采用灾难准备度评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灾害护理教育课程授课前,两组学生灾难准备度总分、备灾能力、应对能力、灾后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生的一般灾难准备度总分、备灾能力、和灾后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生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护理教育课程授课前,两组学生灾难反应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和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灾害护理教育课程授课对高职护生灾害准备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有积极影响.通过心理支持与健康宣教,自发产生主动关怀情感和行为,帮助学生胜任将来灾害护理角色.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渗透性教学,培养利他精神,落实护理关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提高生物学复习效益的"五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4/6
通过提高复习效益将学生从烦琐的记忆和盲目刷题中解放出来,是复习课永恒的主题.结合实例说明高三复习可基于学习者立场,以生本化组织教学;重返教材,立体化使用教材;注重归纳,实现零散知识结构化;强化迁移和应用,将惰性知识活跃化;易化难点,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