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节参不同部位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测定竹节参根、茎、叶中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挖掘其开发价值。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竹节参根、茎、叶中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ODS(4.6 mm×150 mm,5 μm),乙腈-0.2%磷酸(35∶6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竹节参皂苷Ⅳa在1~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5),竹节参根、茎、叶中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分别为2.169%、0.269%、0.169%。 结论:竹节参根、茎、叶中均含有竹节参皂苷Ⅳa,以根中含量最高,茎中次之,叶中最少;根可作为其药用部位,茎和叶也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低剂量组、TSPJ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Met),每组各10只。实验2: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SPJ+AMPK激动剂AICAR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模型。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糖脂代谢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活性氧簇(ROS)及Fe 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铁自噬以及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增加,血清LDH、cTnI、CK-MB升高,心肌组织SOD、GSH降低,丙二醛、ROS和Fe 2+增加,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LC3-II/LC3-I、Beclin-1、磷酸化AMPK及磷酸化ULK1表达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降低。与DC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TSPJ组相比,AMPK激动剂AICAR能够逆转TSPJ对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及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作用。 结论:TSPJ能够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介导的铁自噬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筛选适合纯化竹节参总皂苷的大孔树脂,并确定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结合吸附动力学参数筛选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竹节参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参数,确定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工艺。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1 g/ml(以生药计),上样体积为100 ml,即树脂上样量相当于3.3 g生药/ml;洗脱时先以3倍柱体积的蒸馏水、20%乙醇除杂,再用6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富集总皂苷,上样和洗脱流速为0.5 ml/min,总皂苷转移率可达85.6%。结论:D101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和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可为竹节参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谱-效相关斑马鱼肺癌细胞异种移植模型西洋参抑制肺癌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西洋参皂苷成分抗肺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建立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定量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通过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进行药效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西洋参抑制肺癌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 通过 40 批次西洋参样品的谱、效数据检测和偏最小二乘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西洋参皂苷成分绝大多数与抑制肺癌增值呈正相关,药效贡献程度排序为丙二酰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1>乙酰基人参皂苷Rb1>竹节参皂苷Ib>丙二酰人参皂苷Re>野山参皂苷B>丙二酰基Re1>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VIP>1).结论 西洋参皂苷成分能够抑制A549 肺癌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增殖,筛选的药效活性成分可以为肺癌抑制药物的深入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HPLC指纹图谱分析竹节参茎叶化学成分的累积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期竹节参茎叶中化学成分的累积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竹节参的茎叶,根据紫外光谱特征鉴别对应成分类型,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竹节参茎叶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合热图分析各类化学成分的累积变化规律.结果 建立了竹节参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 23个共有峰,对应化学成分类型主要为黄酮类和皂苷类,并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22批样品的一致性较高;竹节参茎叶在不同生长期内的成分累积特征存在差异,4、5月份黄酮类成分积累最多,而皂苷类成分的累积量在6、7月份达最大值;通过HCA、PCA和PLS-DA可将不同生长期的竹节参茎叶完全区分开来,其中,有7个特征峰可作为不同生长期竹节参茎叶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结论 竹节参茎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法能反映其生长期内次生代谢成分的动态累积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牛膝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基于 UPLC-Q-TOF-MS/MS 技术对怀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红牛膝 Cyathula capitata和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牛膝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共初步指认出230种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81种、生物碱类26种、甾酮类12种、有机酸类75种、木脂素类19种和黄酮类17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t检验(P<0.05)从4种牛膝中共筛选出25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竹节参皂苷、牛膝皂苷在怀牛膝中占比居多;竹节参皂苷Ⅳa在红牛膝中的占比最高;甾醇、黄酮醇、有机酸和糖苷类成分在川牛膝中的占比最高;齐墩果烷型皂苷和酪胺类生物碱类成分则在安徽土牛膝中占比最多.结论 该方法快速、全面地对牛膝植物资源的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牛膝的品种分类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竹节参皂苷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肺癌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竹节参皂苷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肺癌大鼠脑神经损伤、微血管密度(MVD)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术多糖组、竹节参皂苷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白术多糖组、竹节参皂苷组采用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致癌碘化油进行肺癌建模,建模成功后,对白术多糖组灌胃80 mg/kg的白术多糖,对竹节参皂苷组灌胃40 mg/kg的竹节参皂苷,正常组不建模,正常组、模型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脑神经损伤,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VD,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肺组织结构、肺泡正常完整,模型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多糖组、竹节参皂苷组病理结构明显改善,且竹节参皂苷组比白术多糖组改善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MVD、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血清中TNF-β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多糖组、竹节参皂苷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MVD、核因子κB蛋白表达、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TNF-β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竹节参皂苷组比白术多糖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竹节参皂苷可能是通过负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显著改善大鼠脑神经损伤及MVD,提高TNF-β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牛膝盐炙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牛膝最佳盐炙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牛膝补肾壮骨的5种有效成分——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0及竹节参皂苷Ⅳa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方法,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牛膝的盐炙工艺.结果:牛膝盐炙最佳工艺为2%加盐量,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20 min.结论:所得牛膝盐炙工艺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牛膝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竹节参多糖的结构表征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从竹节参中分离纯化均一多糖,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体外免疫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得到精制的竹节参多糖(PJPS),通过乙醇分步沉淀法、DEAE-52 和Sephacryl S-40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PPS,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RID测定PPS的相对分子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GC-MS分析甲基化产物,IR、一维和二维核磁等方法对PPS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 细胞株,观察了PJPS和PPS对细胞活力、NO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结果:PPS是一种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3.3 kDa,PPS的主链为α-D-(1→4)-连接的葡聚糖,每 5 个Glcp糖基的 6 位与α-t-Glcp连接形成侧链.PPS能促进RAW 264.7 细胞增殖,PJPS和PPS能促进细胞分泌NO、TNF-α和 IL-6.结论:PPS为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对PPS结构和活性的研究可为竹节参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辽宁楤木嫩叶中三萜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辽宁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嫩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运用硅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ODS柱、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和MS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辽宁楤木嫩叶中分离得到 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楤木皂苷 A(2)、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an-chusosid 2(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8)、竹节参皂苷Ⅳa(9)、randianin(10)、macranthoside A(11)、常春藤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 4、8、11、13、14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