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SVT)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建库至2022年11月27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VT的文献,采用WPS表格 12.1.0.15990对中药频次及其性味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SVT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281篇,包括内服方245首,涉及中药182味;外用方123首,涉及中药188味。其中,内服中药的高频用药有当归、赤芍、牛膝等,外用中药的高频用药有大黄、黄柏、红花等,均以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高频内服中药药性多为微寒、平、寒性,药味以苦、甘味居多,归经以肝、心、脾、肺经为主;高频外用中药药性多为寒、温性,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胃经为主。内服中药关联规则有22条,外用中药关联规则有7条。聚类分析中,内服中药可分为5类,外用药可分为4类。结论:中医药治疗SVT以清热、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随证搭配,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0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25、SPSS Modeler 18对药物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5篇,包括201个处方、186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牛膝、红花;性味归经以性温为主,味甘为首,肝、心经为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补血药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芪、当归、川芎为最常见的药物组合。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辨证兼施祛风散寒、温阳通络、化痰除湿、养阴清热之法。黄芪、当归、川芎为核心用药,可联用牛膝、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日本汉方药物的妊娠期和哺乳期风险评估及对我国中成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日本汉方药物的药品说明书进行妊娠期和哺乳期风险分析,评估日本汉方药物的用药风险及其对于我国中成药妊娠期风险评估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我国中成药的妊娠期和哺乳期风险评估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针对日本医药品与医疗器械局平台收集及整理的 148 种医用日本汉方药物相关药品说明书,分析妊娠期和哺乳期相关表述,评估具有用药风险的日本汉方药物及中药组分.结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 年版)、《中药药物警戒》和《中药药性论》等中药典籍,对日本汉方药物可能存在的妊娠期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基于日本汉方药物妊娠期风险中药组分,对我国 505 种中成药进行妊娠期风险评估,分析其对我国中成药妊娠期风险的影响.结果:日本 148 种日本汉方药物中,存在妊娠风险的药物共 39 种.妊娠期风险的中药组分包括大黄、牡丹皮、附子、桃仁、牛膝、芒硝和红花,主要为自身毒性及对于流产、早产的影响.哺乳期风险日本汉方药物中,因含有大黄而易引起新生儿腹泻的药物共 18 种.根据我国典籍评估,日本汉方药物具有潜在风险共 93 种.依据日本汉方药物风险组分,我国 505 种中成药中具有妊娠期潜在风险的药物共 59 种,占 345 种未标注妊娠期禁忌药物种类的 17.1%.结论:日本汉方药物基于妊娠期和哺乳期风险的中药组分对其日本汉方药物成药风险进行评估,其特殊人群的风险表述方法对我国中成药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刘佃温从久病入络理论运用角药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刘佃温教授认为慢性便秘病程长,病久则气血运行不畅,病邪由经入络,故刘教授提出应以"久病入络"为理论治疗慢性便秘.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行滞化瘀、润肠通便等,并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总结出五组角药.临证中常用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当归-生地-牛膝补虚润肠、柴胡-枳实-厚朴疏利气机、黄芪-白术-大黄补气健脾通便、地龙-虻虫-水蛭搜风入络,引经报使,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患者日常养护,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专利数据库筛选有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利用Excel、R4.3.1、Cytoscape3.9.1等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75首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涉及中药411种,药物总频次4 115次.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高频中药有牛膝、当归、甘草等,药物以补虚、祛风湿、活血化瘀药多见.药性以温性多见,药味以苦、辛、甘居多,多归于肝经.关联规则得到乳香-没药、黄芪-当归、杜仲-牛膝等34对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狗脊-杜仲-甘草、川芎-白芍-熟地黄等6首新处方.因子分析得到川芎-乳香-没药-红花、桂枝-防风-细辛等7个因子组合.复杂网络发现核心药物组合涵盖补肾强督治偻汤、独活寄生汤等方剂.结论: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牛膝、当归、甘草等药物,以补虚、祛风湿、活血化瘀为常用治法,临床多用补肾强督治偻汤、独活寄生汤、当归补血汤加减方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宏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药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肝肾亏虚、感受外邪、瘀血阻滞,治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为重,兼顾健脾燥湿.王宏坤教授基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标本兼治,内外并调,巧用药对:牛膝-补骨脂、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香附-丹参活血行气;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止痛;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瑶药红牛膝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瑶药红牛膝为苋科植物柳叶牛膝(Achyranthes longifolia)的根及根茎,为瑶族地区习用药材,目前仅有个别省区收载了其质量控制方法.该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采集的 14 批红牛膝药材进行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并采用飞诺美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溶液(15∶85)进行等度洗脱,柱温 25℃,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 243 nm,建立红牛膝中β-蜕皮甾酮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红牛膝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显微鉴别可见栓内层、维管束、异常维管束、导管、射线细胞、草酸钙砂晶或方晶等.(2)薄层色谱分离好,β-蜕皮甾酮和人参皂苷RO对应的斑点清晰.(3)含量测定中,β-蜕皮甾酮在 5.606~224.22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8%,RSD为1.37%(n=6).(4)14 批样品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为0.005%~0.158%,平均含量为 0.095%.该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合理评价红牛膝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四妙方联合化学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四妙方由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4种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痹病.本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了2018-2023年四妙方临床联合用药治疗痛风的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四妙方与治疗痛风的化学药(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联用能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患者关节肿痛,并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本文从增加疗效、提高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方面,对四妙方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四妙方的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牛膝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基于 UPLC-Q-TOF-MS/MS 技术对怀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红牛膝 Cyathula capitata和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牛膝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共初步指认出230种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81种、生物碱类26种、甾酮类12种、有机酸类75种、木脂素类19种和黄酮类17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t检验(P<0.05)从4种牛膝中共筛选出25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竹节参皂苷、牛膝皂苷在怀牛膝中占比居多;竹节参皂苷Ⅳa在红牛膝中的占比最高;甾醇、黄酮醇、有机酸和糖苷类成分在川牛膝中的占比最高;齐墩果烷型皂苷和酪胺类生物碱类成分则在安徽土牛膝中占比最多.结论 该方法快速、全面地对牛膝植物资源的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牛膝的品种分类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的出血风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疾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 2022 年该院服用口服抗凝血药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 158 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分为联合组(80 例)和对照组(78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包括丹参、川芎、牛膝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 PT-INR、FIB、D-D、APTT和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 66.25%(53/80),高于对照组的 42.31%(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后,虽然相关凝血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用药时,需重点关注含有丹参、川芎、牛膝和红花等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或中药复方制剂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本研究为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