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筛查患者营养风险,采用简明运动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fformance battery,SPPB)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利用腹部CT扫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 SMI),同时测量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小腿围。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分析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影响因素以及肌肉质量与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为28.3%(34/120),男性患病率为28.9%(22/76),女性患病率为27.3%(12/44);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营养风险、体重指数、小腿围、L3 SMI、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及SPPB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力/握力、L3 SMI、6 m步行速度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肌肉衰减症密切相关( P<0.05);两组L3 SMI与活动能力(SPPB)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肌肉衰减症是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重视老年胃肠道肿瘤合并肌肉衰减症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以期降低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危险因素,并明确肌少症对OHE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肝硬化队列,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山东省立医院3个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接受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480例患者。以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男性<44.77 cm 2/m 2、女性<32.50 cm 2/m 2作为肌少症诊断标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基线期病史、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肌少症对肝硬化OHE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随访2年发现,OHE发生率为16.2%(78/480)。OHE患者的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AST、GGT、PT、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均高于未发生OHE者[(59.67±10.30)岁比(53.41±12.06)岁、35.25 μmol/L(20.10 μmol/L, 60.53 μmol/L)比22.70 μmol/L(15.10 μmol/L, 35.20 μmol/L)、40.00 U/L(27.25 U/L,61.00 U/L)比33.00 U/L(24.75 U/L,47.00 U/L)、52.50 U/L(26.25 U/L,86.75 U/L)比34.50 U/L(22.00 U/L,73.00 U/L)、(17.71±3.52) s比(15.50±2.98) s、1.50±0.34比1.31±0.29、(8.95±2.19)分比(7.20±1.94)分、(13.56±4.42)分比(11.42±3.92)分],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未发生OHE者[(29.72±5.55) g/L比(33.19±5.89) g/L、139.00 mmol/L(136.00 mmol/L, 142.00 mmol/L)比140.00 mmol/L (138.00 mmol/L,142.00 mmol/L)、60.00×10 9/L(43.75×10 9/L,90.25×10 9/L)比80.00×10 9/L(56.00×10 9/L,131.00×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7, Z=-4.10、-3.13、-2.24, t=-5.19、-4.71、-6.57、-3.98、4.99, Z=2.44、3.48;均 P<0.05)。OHE患者基线期合并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比例,以及肌少症者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OHE者[82.1%(64/78)比63.7%(256/402)、41.0%(32/78)比3.5%(14/402)、5.1%(4/78)比1.0%(4/402)、14.1%(11/78)比2.5%(10/402)、37.2%(29/78)比19.7%(79/402)],L3-SMI低于未发生OHE者[(43.14±8.97) cm 2/m 2比(46.29±8.49) cm 2/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11、101.97、4.52、18.38、10.53, t=2.86;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 OR=0.995,95%置信区间0.991~1.000, P=0.038)、L3-SMI( OR=0.959,95%置信区间0.922~0.997, P=0.035)和肝性脑病( OR=14.724,95%置信区间6.741~32.161, P<0.001)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OH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肌少症者[26.9%(29/108)比13.2%(49/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3, 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OHE( P<0.001)。 结论:肌少症与OHE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患者发生OHE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以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the third lumbar skeletal muscle index,L3-SMI)定义肌少症,调查其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人群中的患病率,探讨肌少症对于IBD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0例IBD患者的基线腹部CT图像获取L3-SMI,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最优截断值定义肌少症。IBD组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4例,克罗恩病患者66例,纳入正常对照组100例。收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疾病活动度、治疗药物等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随访结局包括基线药物治疗方案优化、使用新的生物制剂或联合药物治疗。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药物治疗升级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评价其对IBD患者药物治疗升级的预测能力。结果:研究中,IBD组肌少症患病率39.6%,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肌少症患病率36.0%,克罗恩病患者肌少症患病率48.5%。IBD患者营养不良(BMI<18.5)的患病率为18.7%,但有69.2%的IBD合并肌少症患者BMI值≥18.5。IBD组中位L3-SM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6.30 cm 2/m 2比39.37 cm 2/m 2, P=0.004)。肌少症( OR 3.33, 95%CI 1.06~10.50, P=0.040)与IBD患者药物治疗升级相关。基于患者年龄、肌少症、白蛋白、BMI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2(95% CI 0.691~0.834, P<0.05),提示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χ2=11.906, P=0.156);绘制决策曲线表明,预测模型有一定的临床效益。 结论:肌少症在IB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IBD患者药物治疗升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情绪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抑郁情绪倾向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23年6至9月入院的190例肝硬化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主观全面评定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等级,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为工具,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倾向,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8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为无营养不良组(126例)和营养不良组(59例)。两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得分、年龄、体重指数、血小板、D-二聚体、血清钠、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钠、有抑郁情绪倾向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P<0.05)。5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可达81.9%。 结论:抑郁情绪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钠≤135 mmol/L、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未达到正常值、有抑郁情绪倾向是肝硬化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肝硬化营养不良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硬化肌肉衰减症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寻找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危险因素构建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诊断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73例肝硬化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肝硬化相关指标及腹部CT图像,通过Sliceomatic软件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横截面积,行身高标准化得出骨骼肌指数。通过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针对亚洲人群的肌肉衰减症诊断标准分为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分析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诊断模型。结果:在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中,肌肉衰减症患病率为65.75%(48/73),男性患病率为47.73%(21/44),女性患病率为93.10%(27/29)。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Child-Pugh分级、病因、铁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Child-Pugh分级、性别、铁蛋白与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发生密切相关。4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曲线下面积高达95.7%。 结论:年龄≥60岁、女性、Child-Pugh-C级、铁蛋白<29.60 μg/L是肝硬化肌肉衰减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指标对肝硬化肌肉衰减症良好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补充性肠外营养期间血糖在骨骼肌脂肪浸润与并发症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非糖尿病胃癌患者的骨骼肌浸润及术后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ry parenteral nutrition,SPN)期间血糖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胃癌根治术后予以SPN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营养炎症指标,术前CT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标,术后血糖及30天内的并发症。根据是否存在骨骼肌脂肪浸润[用CT骨骼肌密度(skeletal muscle density,SMD)评估]将患者分组,比较术后血糖及并发症的差异。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血糖在SMD与术后并发症关联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共纳入357例患者,与无肌脂肪浸润的患者(299例,83.8%)相比,肌脂肪浸润组(58例,16.2%)术后SPN期间高血糖发生率、血糖的平均值、最高值及波动幅度均更高,且综合并发症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P<0.05)。血糖在SMD与综合并发症指数间存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892, P<0.05),占总效应的19.3%。 结论:骨骼肌脂肪浸润及高血糖均与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且血糖在骨骼肌脂肪浸润与并发症关联中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腰大肌指数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营养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the third lumbar skeletal muscle index,L3-SMI)、第三腰椎腰大肌指数(the third lumbar psoas muscle index,L3-PMI)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营养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肝硬化腹水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第三腰椎骨骼肌、腰大肌面积,并计算L3-SMI、L3-PMI,根据L3-SMI划分为肌量减少组(62例)和肌量正常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L3-SMI、L3-PMI、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及随访期间再入院次数、死亡率,评价各指标在营养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肝硬化腹水肌量减少组患者L3-SMI、L3-PMI、白蛋白显著低于肌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肌量减少组BMI低于肌量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3-PMI与白蛋白、BMI相比具有更好的营养评估价值。肌量减少组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死亡率显著高于肌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3-SMI、L3-PMI可有效反映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营养状态,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为治疗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经典手术方法,尽管技术日益成熟,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这些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测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肌少症作为一种与多种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的疾病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POSSUM评分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的工具,其预测效能已得到初步验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确定P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准确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2023年行PD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liceOmatic软件获取患者的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并基于该指数进行肌少症的诊断;同时,统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分为严重并发症组(≥Ⅲa)和非严重并发症组(<Ⅲa);采用POSSUM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OSSUM评分对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效能,并通过Youden指数找出最佳截断点;利用单因素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及一致性指数内部验证等方法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79例患者中,肌少症患者41例,非肌少症患者38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5%,严重并发症组与非严重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肌少症、POSSUM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POSSUM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是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 9.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预测精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也提示预测模型拟合良好,一致性指数内部验证证实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肌少症、POSSUM评分和术中出血量为P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所构建的PD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联合白细胞介素6、激活素A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激活素A(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7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恶病质,分为恶病质组(n=58)、非恶病质组(n=16).观测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L3-SMI、IL-6、Activin 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胰腺癌恶病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3-SMI以及血清IL-6、Activin 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恶病质组L3-SMI水平明显高于非恶病质组,血清IL-6、Activin A水平明显低于非恶病质组(t值分别为8.649、3.049、8.10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3-SMI(OR=0.266,95%CI:0.103~0.683)以及血清IL-6(OR=4.158,95%CI:1.368~12.333)、Activin A(OR=5.124,95%CI:1.550~16.939)是胰腺癌恶病质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L3-SMI、IL-6、Activin A预测胰腺癌恶病质的AUC分别为0.851、0.752、0.791,均明显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946(Z值分别为-2.841、-2.552、-2.647,P值均<0.001),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0.9%、87.8%、0.788.结论 L3-SMI联合血清IL-6、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具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克罗恩病患者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在营养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与临床指标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0月156例住院期间腰椎CT检查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计算L3-SMI,比较不同L3-SMI水平患者的特点.结果 低L3-SMI组患者的年龄、身高、NRS2002评分≥3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粪钙卫蛋白明显高于高L3-SMI组,低L3-SMI组的BMI、25-羟基维生素D、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高L3-S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pearman相关结果显示,L3-SMI与BMI(r=0.996)、25-羟基维生素D(r=0.978)、白蛋白(r=0.999)、血红蛋白(r=0.552)、淋巴细胞绝对数(r=0.244)呈正相关;与NRS2002评分≥3分(r=-0.387)、血小板计数(r=-0.271)、红细胞沉降率(r=-0.988)、超敏C反应蛋白(r=-0.984)、粪钙卫蛋白(r=-0.906)呈负相关.结论 L3-SMI对于C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CD患者营养不良的综合评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