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术后进行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训练4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等速肌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与VAS评分降低(P<0.05),屈伸、内旋、外旋关节活动度提升(P<0.05),伸膝力矩峰值、屈膝力矩峰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提高(P<0.05).结 论 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对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分,同时检测2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膝关节屈肌及伸肌峰力矩(PT)。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其膝关节屈肌、伸肌P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5),且观察组屈肌、伸肌PT值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膝关节屈肌、伸肌肌力,促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肉失衡参与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引起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可能是骨关节炎形成的始动因素。KOA的发生与人体下肢力线的偏移密切相关,通过改善下肢肌肉失衡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本综述总结了肌肉失衡在KOA中的发病机制,讨论了肥胖、肌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过高及关节损伤等危险因素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汇总了近年来改善轻、中度KOA患者肌肉失衡的一些干预方法,如步态矫正训练、髋膝踝周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全身振动疗法、开链和闭链运动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拉伸训练以及肌肉贴扎技术等,旨在为KOA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肢等速肌力训练对中重度COPD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下肢等速肌力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COPD稳定期患者(Ⅱ、Ⅲ级)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疾病健康教育。运动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行12周下肢等速肌力训练。2组于干预前后测定膝关节肌群肌肉功能、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运动组干预后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 t=-2.567, P<0.05),而CAT评分、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抑郁评分和汉密顿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 P值均<0.05)。与运动组干预前相比,运动组干预后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 t=-9.667, P<0.05),而CAT评分、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抑郁评分和汉密顿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 P值均<0.05)。与运动组干预前相比,运动组干预后双下肢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均显著升高( P值均<0.05)。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右下肢伸肌群峰力矩显著降低( t=-2.699, P<0.05),左下肢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显著降低( P值均<0.05)。 结论:下肢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减轻中重度COPD患者气促程度及负性情绪,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可以作为肺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与步态不对称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不对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ACL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9.4±5.2)岁]。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流程。采集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测试数据,分别测试伤侧和健侧的60°/s、180°/s、300°/s向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60°/s离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分析其肌力峰值。采集患者步行过程的三维运动信息及地面反作用力,通过逆向动力学分析患者步态支撑期的膝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包括屈曲力矩峰值、伸展力矩峰值、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屈曲角度峰值、步态支撑末期伸展角度峰值、足跟着地屈曲角度、外展角度最大值、步态支撑末期外旋角度最大值。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等速肌力双侧对称指数(LSI)与步态参数LSI的相关性。结果:ACL重建术后1年伤侧60°/s、180°/s、300°/s向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60°/s离心伸膝肌力和屈膝肌力峰值显著低于健侧( P均<0.01)。与健侧相比,ACL重建患者术后1年伤侧步态支撑期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显著降低( P<0.01),步态支撑末期膝关节伸展角度不足( P<0.01)。伤侧与健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屈曲角度峰值、足跟着地屈曲角度、外展角度最大值、步态支撑末期外旋角度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L重建术后1年6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内旋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 R=0.42, P<0.05);18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LSI与屈曲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 R=0.45, P<0.05);180°/s等速向心屈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 R=0.46, P<0.05);30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 R=0.42, P<0.05);60°/s等速离心屈膝肌力LSI与步态支撑期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 R=0.54, P<0.01)。 结论:ACL重建患者1年后大腿等速伸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旋转力矩、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等速屈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提示ACL重建患者1年后仍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提高肌力与运动功能水平,以降低ACL再断裂及继发损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伸肌群肌力及做功特征,为歼击机飞行员腰腹部肌力及耐力训练和预防腰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航空医学鉴定合格的60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年龄24~46岁。按年龄分为24~30、31~40和41~46岁3组。采用60°/s 和 180°/s两种角速度,应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歼击机飞行员的腰腹屈、伸肌群的肌力和做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飞行员腰腹屈、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比以及耐力比情况。结果:相同角速度下,歼击机飞行员腰腹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大于屈肌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1~9.13, P均<0.001);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63~17.25, P均<0.001)。在角速度60°/s下,不同年龄组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肌群的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伸肌群的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1、6.61, P=0.008、0.003),41~46岁组的均低于24~30和31~40岁组( P=0.019、0.003、0.002、0.004)。在角速度180°/s下,不同年龄组歼击机飞行员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82、3.47、3.83、5.49, P=0.028、0.043、0.027、0.008);24~30岁组飞行员的腰腹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力矩高于41~46岁组( P=0.032、0.006),31~40岁组飞行员的腰腹屈肌群的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均高于41~46岁组( P=0.008、0.013)。峰力矩比值合格率低,表明腰腹屈、伸肌失衡,腰腹伸肌群的耐力较屈肌群弱。不同年龄组腰腹屈、伸肌群耐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歼击机飞行员体能训练中,应重视腰腹屈、伸肌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对年龄>40岁的飞行员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减缓其腰腹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等速肌力训练、作业治疗、蜡疗、低频脉冲电、推拿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组块测试(BBT)评定患儿手部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FMA-UE、MBI评分及BB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A-UE评分[(57.32±19.35)分]、MBI评分[(90.98±26.91)分]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2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和等速测试仪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和膝关节重现角度差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1.75±3.18)分、(31.55±3.39)分、(3.15±0.49)级和(6.25±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膝关节本体感觉和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活动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化、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放疗后均根据其肢体功能状况及身体耐受情况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指爬墙、伸展运动、耸肩运动、扩胸运动、过顶触耳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及肌内效贴治疗,持续治疗5周。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对比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肩臂手残疾问卷(DASH)评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以及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放疗结束时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放疗前明显减小( P<0.05),但观察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放疗后观察组DASH评分[(13.37±1.79)]及淋巴水肿发生率(1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放疗可导致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放射性皮肤损伤,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升机飞行员腰腹屈伸肌群等速测试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直升机飞行员腰腹屈肌群和伸肌群的肌力及做功特征,为直升机飞行员的腰腹部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和预防腰部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为78名男性直升机飞行员,平均年龄(38.9±7.5)岁,身高(173.3±3.0)cm,体重(72.7±7.7)kg,体质指数(24.2±2.2)kg/m 2。选取60°/s 和180°/s两种角速度,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直升机飞行员的腰腹屈、伸肌群的肌力和做功情况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角速度下的屈伸肌峰力矩、屈伸肌相对峰力矩的差异;比较相同角速度下屈、伸肌之间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的差异。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42人,40~59岁组36人。比较不同年龄组飞行员腰腹屈、伸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的差异。 结果:相同角速度下,直升机飞行员腰腹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大于屈肌群( t=5.43~8.90, P<0.01);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t=11.36~12.19, P<0.01)。随着年龄增加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减少不明显;而相对峰力矩减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峰力矩比值合格率极低,腰腹屈伸肌平衡性减弱;腰腹伸肌群的耐力较屈肌群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对直升机飞行员进行针对性的腰腹屈肌群的力量训练和伸肌群的耐力训练,提高屈伸肌群的平衡性,减缓随年龄的增加腰腹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