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内胆管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内胆管癌(ICC)指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分支的胆管癌类型。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ICC诊断与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和易耐药性。传统的药物筛选和肿瘤机制的研究局限于二维细胞水平及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但细胞模型无法还原肿瘤的异质性,PDX模型受限于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无法在临床上普及应用。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模型的局限性,有研究者在二维细胞的基础上研发出类器官模型。类器官模型集合了以上两种培养方式的优点,在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这篇综述将主要讨论ICC类器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现有的培养方案及其在精准医疗和生物样本库建立中可能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柏酮抗脓毒症潜在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黄柏酮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分析黄柏酮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化合物靶标预测平台工具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化学成分靶向蛋白服务器(DRAR-CPI),以Z'值<-0.5筛选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已报道的蛋白信息与脓毒症相关疾病靶标进行匹配,筛选黄柏酮抗脓毒症的靶点;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软件鉴定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果:黄柏酮口服生物利用度(OB)为81.58%,药物相似度(DL)为0.57,表明其口服吸收较好,具有很好的成药性。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服务器共筛选到242个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其中有13个靶点与脓毒症直接相关。经分子对接软件鉴定,组织蛋白酶G(CTSG)、胱天蛋白酶1(CASP1)、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蛋白C(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PRO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5a受体1(C5AR1)、胱天蛋白酶3(CASP3)、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凝血酶受体(F2R)和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为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自由结合能分别为-32.55、1.26、-30.00、300.08、-31.88、-30.29、-21.38、-30.79、16?777.84、-21.80、6?443.36、-20.38、-23.47 kJ/mol。结论:黄柏酮通过调控PROC和F2R抑制凝血并改善炎症反应;调节MIF、S100A9、G6PD和IL-10起到免疫应答作用;调节CTSG、CASP1、MAPK1、C5AR1和CASP3起到保护脓毒症损伤器官的作用;调控CXCR2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过度迁移,减轻组织损伤;调控NAMPT改善细胞能量状态,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损害,并通过减轻脓毒症的症状和炎症反应来发挥其抗脓毒症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患者源性类器官作为评估胰腺癌治疗反应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胰腺癌患者源性肿瘤类器官(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PDOs)生物样本库,探索PDOs药敏检测技术指导胰腺癌化疗药物选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和穿刺活检患者的胰腺癌组织标本,体外培养胰腺癌PDOs并进行组织学鉴定;采用吉西他滨(Gemcitabine)、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奥沙利铂(Oxaliplatin)、伊利替康(Irinotecan)处理PDOs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分析PDOs药物敏感性与患者实际临床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PDOs可再现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不同PDOs对同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PDOs药物敏感性与患者实际治疗效果的一致性为75.76%(25/33);基于类器官的药敏检测对患者治疗反应具有预测价值(AUC=0.733,95% CI:0.546~0.919, P<0.05)。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胰腺癌PDOs生物样本库,其药敏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用药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PDOs的药敏检测技术具有指导胰腺癌个体化治疗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芦可替尼治疗中国人群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效果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芦可替尼治疗中国人群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GVH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芦可替尼" "移植物抗宿主病" "ruxolitinib" "Graft vs Host Diseas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bscore 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7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芦可替尼治疗中国人群SR-GVHD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文献特征;结局指标为总体客观缓解率(ORR)、激素减量及停用比例、生存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采用Stata 16.0软件或R3.6.3软件对ORR、受累器官缓解率、12个月总生存率、总体死亡率和因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率进行Meta分析;对患者激素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纳入19篇关于芦可替尼治疗中国人群SR-GVHD的文献,共7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芦可替尼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ORR为84%(285/339),各研究间具有中等异质性( I2=62.04%, P<0.01),其中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和未缓解(NR)率分别为56%(190/339)、28%(95/339)和14%(47/339);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ORR为77%(332/431),各研究间具有中等异质性( I2=50.17%, P=0.02),其中CR率、PR率和NR率分别为36%(155/431)、41%(177/431)和21%(91/431)。aGVHD患者中有46.5%激素减量,34.9%激素停用;cGVHD患者中有28.2%激素减量,36.9%激素停用。SR-GVHD患者经芦可替尼治疗后的12个月总生存率为71%(95% CI:63%~79%, I2=72.70%, P<0.01)。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760例次,其中病毒感染[287例次(36.0%)]和血细胞减少[269例次(34.7%)]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结论:芦可替尼可有效治疗中国人群SR-GVHD,有助于减少激素依赖,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培养肿瘤模型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统的肿瘤培养模型包括二维肿瘤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模型,前者存在缺乏肿瘤异质性、模型失真等问题,后者存在建模成功率偏低、耗时长、价格贵等缺点。近年出现的体外三维(3D)培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的空间结构与生长环境,保留肿瘤细胞的病理与遗传学特征,并反映肿瘤细胞间、肿瘤与微环境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肿瘤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有力工具。球状体、类器官、微流控装置等3D肿瘤模型技术日渐成熟,共培养、3D生物打印、气液界面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模型的仿真性进一步提高,一些模型可重建肿瘤微环境,一些模型甚至具有内源性免疫成分与微脉管系统。近年来,有学者将异种移植物模型与类器官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体内/体外配对的生物模型库,发挥出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可针对具有特定分子学特征的肿瘤进行个体化精准疗法研发。至今,上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研究领域。作者团队目前研究采用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3D微肿瘤模型指导术后化疗药物选择,建模成功率高、药物筛选实验结果理想。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3D肿瘤模型将在结直肠癌研究、药物研发与转化、疗法筛选及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及在肝癌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统的2D细胞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s)一直被用作肿瘤模型的研究,但其不能联合免疫细胞,限制了这两类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类器官是一种用于肿瘤研究的新型模型,具有整合免疫细胞的可能性,并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此外,类器官模型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也有很大潜力。本文将介绍目前构建类器官模型的方法及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最新应用,并对该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胰腺导管腺癌三维类器官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导管腺癌(PDA)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的干细胞或祖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而来的含有多种细胞类型、通过细胞自我更新的自组织结构,其类似于体内细胞原始器官功能的活体生物样本库。PDA类器官培养可来自手术或活检组织,从活检建立类器官的能力将会促进更大范围PDA患者人群的抽样,且重复采样可纵向追踪患者疾病的全过程。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相比,PDA类器官三维培养的时间短、成功率高、可冷冻保存并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种模拟疾病的类器官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药物测试系统,不仅可更好地解决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效果,还可减少动物实验的次数,且无需先验性地理解潜在的分子机制,可直接进行化学敏感性测试,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分析了PDA类器官不同三维培养方法的优缺点及PDA类器官稳定性和侵袭性的验证方法,阐述了PDA类器官用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筛查的机制,并探讨了患者个体化和精准医学治疗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肺结核定义的概况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重症肺结核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梳理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及其纳入标准。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pistemoniko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在2017—2022年发表的研究对象为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研究。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词包括:结核、重症、呼吸衰竭、气胸、多器官功能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提取纳入研究中的重症肺结核相关的定义及纳入标准。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共获取19 981篇文献,最终共纳入100篇文献,共涉及8 309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共8篇(8.00%)研究明确提及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共53篇(53.00%)研究明确了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纳入标准。共提取到5种定义和30种纳入标准。纳入研究所关注的重症肺结核患者相关的结局指标中,共有132种二分类变量,113种连续型变量。结论: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亟须制订明确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帮助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亲属活体器官移植供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亲属活体器官移植供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亲属活体器官移植供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汇集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32个研究结果,归纳整合成13个新类别,综合成5个整合结果,分别为决定捐献的动机、移植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捐献带来的身心不适、捐献产生积极影响、渴望多方面的支持与需求。结论:亲属活体器官移植供者在器官捐献过程中存在多重心理体验,护士应动态评估供者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供多元化支持以满足其需求,帮助供者积极应对,提高供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器官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类器官是一种体外培养的三维微型结构,源自健康个体或患者的人多能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相对于传统的细胞系或动物模型,类器官被视为更有前途的高保真模型,在疾病建模、药物开发、建立活体生物库和探索个性化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革新肿瘤临床前实验模型和推动临床个性化诊疗带来了新希望。本综述旨在介绍类器官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讨论癌症类器官模型的优势和局限,并对其在放射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