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中国11所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监测2018年我国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病原谱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全国11家教学医院的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对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实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折点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M100S(第29版)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收集1 590例病例,包括BSI 831例,HAP 450例,IAI 309例。BS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9.2%,243/831)、肺炎克雷伯菌(16.2%,135/8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1%,84/831);IA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6.2%,81/309)、屎肠球菌(15.5%,48/309)和肺炎克雷伯菌(13.3%,41/309);而HAP最主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4.7%,111/450)、铜绿假单胞菌(20.7%,93/450)和肺炎克雷伯菌(16.2%,73/4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糖肽类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对头孢洛林的敏感率为77.8%(105/135)。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29.6%(40/135),低于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83.7%,41/49)。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1.1%,1/95),1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3%,1/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为56.1%(193/344)和22.1%(55/249),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4.1%(14/344)和22.9%(57/24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3%(8/344)和2.0%(5/249),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5/344)和7.6%(19/249),均未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99.5%,184/185)和替加环素(91.4%,169/185)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达到78.9%(146/185)。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为36.7%(66/180);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180/180)、93.3%(168/180)和85.6%(154/180)。结论: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大部分院内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发生率继续升高,需要引起关注并进行持续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3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HuiNet)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安徽省细菌耐药的现状,及时掌握细菌耐药形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网(HuiNet)成员单位83所医院的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检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检出情况。采用WHONET 5.6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1 647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占74.8%(150 847/201 647)。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8%,16 648/50 800)、表皮葡萄球菌(14.0%,7 098/50 800)、粪肠球菌(10.7%,5 458/50 800)、屎肠球菌(9.1%,4 613/50 800)和人葡萄球菌(7.4%,3 778/50 800)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8.9%,43 577/150 847)、肺炎克雷伯菌(22.5%,34 006/150 847)、铜绿假单胞菌(14.7%,22 171/150 847)、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9.4%,14 194/150 847)和阴沟肠杆菌(3.5%,5 235/150 847)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检出率分别为39.5%(6 442/16 325)和75.7%(12 343/16 312),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5%和0.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O)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的检出率分别为1.9%(805/42 956)和11.7%(3 950/33 761);CR-KPN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9%。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A)复合体检出率分别为18.4%(3 936/21 447)和62.9%(8 649/13 744)。CR-PAE和CR-ABA复合体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6.9%和1.7%。皖北地区的MRSA、CR-ABA复合体、耐三代头孢菌素大肠埃希菌(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TX/CRO-R-ECO)和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quinolone-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QNR-ECO)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3%、72.9%、59.2%和55.6%,高于皖中和皖南地区( χ2=112.734和575.069,132.747和233.885,93.986和471.209,60.062和230.669; P值均<0.001),并且皖中地区的检出率高于皖南地区( χ2=278.671、29.219、207.395和80.267, P值均<0.001)。皖中地区的CR-KPN和耐三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菌(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TX/CRO-R-KPN)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5.5%和33.3%,高于皖北和皖南地区( χ2=156.237和325.533,76.928和180.686, P值均<0.001),并且皖北地区的检出率高于皖南地区( χ2=32.202和25.539, P值均<0.001)。老年人CTX/CRO-R-ECO和QNR-ECO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2%和55.8%,高于儿童和成人( χ2=23.906和120.575,376.404和196.612, P值均<0.001);新生儿CTX/CRO-R-KPN的检出率最高(57.1%),高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 χ2=46.141、38.843和32.093, P值均<0.001),并且老年人的检出率也高于儿童和成人( χ2=13.604和13.471, P值均<0.001);儿童MRSA和MRCNS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8%和77.8%,高于成人( χ2=21.766和10.704, P值均<0.001)。除MRSA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外,三级医院的主要耐药菌检出率均高于二级医院( P<0.05或<0.01)。 结论:2023年安徽省抗菌药物耐药形势较严峻,尤其是皖北和皖中地区,需要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耐药控制措施;同时须重点关注老年人、新生儿和儿童的细菌耐药情况,加强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遏制耐药菌流行播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肾内科收治的58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尿培养呈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的统计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尿路感染者102例,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占比较多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3株(31.13%)、肺炎克雷伯菌11株(10.38%)、阴沟肠杆菌7株(6.60%);而占比较多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屎肠球菌15株(14.15%)、粪肠球菌9株(8.49%)、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3.77%);真菌共分离3株(2.83%)。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高于大肠埃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较敏感,未发现相关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高血糖、高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低白蛋白和1,25(OH) 2D 3低水平(均 P<0.05)。 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定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获取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的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检验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完成敏感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 筛选到1531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狭义梭菌属1、粪球菌属3、粪杆菌属、纺锤链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塞利单胞菌属与骨质疏松症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IVW法的OR值分别为 1.291(95%CI 1.037~1.607,P=0.022)、0.627(95%CI 0.440~0.894,P=0.010)、1.520(95%CI 1.125~2.054,P=0.006)、1.271(95%CI 1.037~1.558,P=0.021)、0.801(95%CI 0.674~0.951,P=0.012)、1.220(95%CI 1.010~1.473,P=0.039)、0.854(95%CI 0.744~0.979,P=0.024),表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IVW(P>0.05)和MR-Egger回归(P>0.05)的Cochran Q检验表明SNPs并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法的egger_intercept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s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结论 狭义梭菌属1、粪球菌属3、粪杆菌属、纺锤链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塞利单胞菌属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探讨肠道菌群介导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基于不同地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数据,解析T2DM特有的肠道菌群特征,为T2DM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也为T2DM患者的精准益生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公共数据库下载89例T2DM患者(T2DM组)和48例健康人(HC组)粪便宏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解析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结果 T2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中长链多尔菌、产甲酸多尔菌和Coprococcus catus等有害菌的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如粪考拉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肠道中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以及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等次级胆汁酸代谢物均发生显著变化.此外,不同地域(北方患者46人和南方患者43人)T2DM患者的疾病特征微生物及其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居住地、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结论 研究结果明确了 T2DM患者的特征肠道菌群与代谢通路,为基于肠道菌群对T2DM患者进行精准营养干预提供了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湖南省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对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脑脊液标本共分离细菌11 837株,前5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 397株,54.0%)、鲍曼不动杆菌(764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606株,5.1%)、屎肠球菌(465株,3.9%)、大肠埃希菌(447株,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8.9%~66.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4.4%~62.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均P=0.00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5.0%,处于较高水平;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60%,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60%,对含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3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在3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测试药物的耐药率>6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59.0%~79.4%,对多黏菌素B保持较低水平耐药.结论 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原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细菌耐药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ICU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网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方案,应用WHONET 2022软件对所有湖南省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上报的ICU临床分离细菌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各年份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ICU分离细菌总数为5 777~22 3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每年占比为76.1%~7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直稳居每年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之首.革兰阴性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检出率为0.6~1.1%,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为0.6%~2.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5.7%、7.7%~20.9%.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6%~40.1%、76.1%~80.9%,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10%.结论 ICU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较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在2019年后有升高趋势,需要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肠道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Phascolarctobacterium faecium与2型糖尿病中代谢紊乱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寻找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差异菌群,并初步评估差异核心菌群在疾病代谢紊乱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9-1 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名T2DM患者与体检中心的3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构成T2DM组与对照组(NC组).收集2组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和粪便标本,血液标本用于葡萄糖、胰岛素和血脂类指标的检测,粪便标本用于肠道菌群的16SrRNA检测,之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组间的T2DM血液指标和差异菌种进行分析;使用RT-qPCR验证前期小RNA谱筛选结果,并将筛选的差异菌与早期实验的脂质代谢组、miRNAs谱基因组数据进行多组学关联分析,构建多参数的ROC曲线模型.结果T2DM具有特异性的肠道菌群特征,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与粪考拉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 faecium,P.faecium)在患病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P.faecium 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r=-0.78,P<0.001)、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r=-0.89,P<0.001)、胰岛素(r=-0.71,P<0.01)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Phascolarctobacterium 则与胰岛素(r=-0.67,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64,P<0.001)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所构建的基于 Phascolarctobacterium/P.faecium、脂肪酸 α-linolenic acid、miR-122-5p的联合指标的ROC曲线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将T2DM患者与健康者区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28(P=0.001)与0.934(P<0.001).结论 T2DM患者具有特异性的肠道菌群分布,其中,Phascolarctobacterium菌属和P.faecium菌与疾病的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两类细菌理论上可作为T2DM的核心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骨疏丹补肾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整合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策略探讨骨疏丹(Gushudan,GSD)预防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证(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KYDS)大鼠的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的肠道微生物组学方法,分析正常对照组、肾阳虚证模型组、骨疏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粪便代谢物谱与肠道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与差异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发现骨疏丹参与调控肾阳虚症的 22 种差异代谢物,如色氨酸、鹅去氧胆酸、肌酐和油酸酰胺等,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基于 16S rRNA 测序分析发现骨疏丹在属水平显著上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下调颤杆菌(Oscill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与在属水平显著改变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考拉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显著负相关(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与毛螺菌(Lachnospiraceae)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骨疏丹通过良性调节内源性代谢和肠道菌群结构发挥补肾作用,为中药通过肠-肾轴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