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比太极拳训练前后患者大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的变化,探讨太极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 招募CFS患者25例(试验组)及健康受试者27例(对照组),均接受1个月的太极拳训练,比较2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变化及VMHC改变.结果 训练前,试验组SF-36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双侧枕下回、中央旁小叶、舌回、岛叶、颞上回等脑区的VMHC减弱.训练后,试验组SF-36各项得分均显著升高(P<0.001),双侧枕下回、颞上回、楔前叶、中央旁小叶等脑区的VMHC显著增强且全脑VMHC差值与SF-36中精力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0.456,P=0.025);对照组SF-36中部分得分显著升高(P<0.05),未见VMHC显著变化的脑区.结论 太极拳能够有效提升CFS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改变可能与枕下回、颞上回、楔前叶、中央旁小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干预前、干预2周及4周后,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BA)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与运动功能。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2周及4周后的行走功能维度评分、BBA总分、TUGT用时显著改善( P<0.05),且干预4周后上述指标较组内干预2周后改善优异(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同时间点比较,试验组干预2周及4周后的行走功能维度评分[(2.80±0.41)分、(3.55±0.50)分]、BBA总分[(8.80±0.41)分、(9.55±0.50)分]、TUGT用时[(25.93±2.93)s、(21.68±2.18)s]改善优异( 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SS-QOL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增高( P<0.05),精力[(9.38±1.17)分]、语言[(15.10±2.48)分]、运动功能[(16.88±1.83)分]、情绪[(14.70±1.87)分]、自理能力[(11.38±1.53)分]、上肢功能[(8.18±1.01)分]维度评分及SS-QOL总分[(135.30±8.47)分]较对照组增加( P<0.05)。 结论: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6月某医院气道狭窄患者104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采用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对患者术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支架置入术前根治性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浸润隆突、支架置入部位、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等,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疲劳评估,ICFS总分为(82.16±8.07)分,术后疲劳、注意力、活力、精力、日常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中术后疲劳28例,发生率为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浸润隆突、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是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疲劳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12月实施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IPAH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3例IPAH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干预前、出院1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6 min步行距离(6MWD)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住院及出院1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ESCA量表中自理技能、自理概念、自理责任、健康知识及自理能力总评分得分分别为(35.52±2.16)、(22.32±1.55)、(27.15±2.02)、(48.67±2.85)、(130.67±3.38)分,SF-36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整体健康得分分别为(74.73±12.83)、(71.79±11.31)、(72.06±11.43)、(69.67±10.54)、(71.23±10.72)、(72.43±13.30)、(65.45±14.27)分,6MWD距离(512.67±86.85)m,BS得分(3.79±0.8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住院及出院1个月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能够提升IPAH患者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罗伊适应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理不良状态,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加快,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住院医师培训基于场景的知识推送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培基地常会将住院医师培训学员看作是普通医师进行使用,将其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日常的医疗程序性工作当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培训和带教,对规培学员的基本技能培训产生了忽视。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业务场景的主动知识推送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敏感操作识别层、知识索引层、资源推送层3个部分,以培养规培学员诊疗的规范,合理解决临床工作中资源获取不便的问题。通过初步应用,发现该系统有效提高了规培学员住院医师迷你评价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温岭市精神康复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主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以及总分分别为(6.34±1.68)分、(8.73±2.42)分、(7.44±2.39)分、(22.31±4.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5±0.76)分、(4.08±0.85)分、(5.14±1.60)分、(13.30±2.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52、10.877、4.798、9.957,均 P<0.05);观察组心里社会、症状/副反应、精力/动力及总得分分别为(15.01±5.37)分、(5.52±2.18)分、(27.13±5.46)分、(48.70±6.7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48±6.54)分、(9.73±4.16)分、(32.64±6.72)分、(65.37±8.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78、5.378、3.818、9.001,均 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多维度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科医生服务对慢性病共病患者积极度及其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科医生服务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基于网络平台,对某功能性社区626例慢性病共病患者提供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膳食及运动指导、发布健康资讯、建立健康档案和合理用药指导5项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比较干预前、干预中(干预6个月)、干预后(干预1年)患者的积极度、生命质量、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患者积极度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26例患者中,536例完成为期1年的干预,失访率为14.38%(90/626)。干预前、中、后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有所增加( F值分别为12.350、13.215、10.515、29.114、42.972、10.951、89.783、33.311,均 P<0.05);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F值分别为30.039、33.849、7.152、27.453、59.938、214.270、73.488、62.014,均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 F=16.491, P<0.01);积极度总分增加( F=9.471, P<0.01),积极度水平分级发生变化(χ 2=16.183, P<0.05);但躯体疼痛评分( F=1.486, P=0.227)无变化;积极度与一般健康状况( r=0.099, P=0.013)、精力( r=0.101, P=0.011)、精神健康评分( r=0.099, P=0.013)存在弱相关。 结论:全科医生基于网络平台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积极度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按摩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提供方向。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共干预3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估2组干预效果、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9%(98/107),高于对照组的80.37%(8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583, P<0.05)。2组干预前认知功能、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认知功能中的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得分和总分分别为(2.54 ± 0.51)、(2.35 ± 0.37)、(1.96 ± 0.31)、(2.78 ± 0.38)、(2.88 ± 0.41)、(17.48 ± 2.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0 ± 0.62)、(2.13 ± 0.36)、(1.54 ± 0.38)、(2.25 ± 0.43)、(2.52 ± 0.38)、(15.66 ± 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92~9.554, 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命质量中的精力、家庭角色、情绪、个性、语言、活动、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85 ± 2.16)、(12.94 ± 3.17)、(23.46 ± 3.87)、(12.53 ± 3.02)、(23.76 ± 4.03)、(27.52 ± 4.48)、(24.92 ± 3.27)、(20.94 ± 4.07)、(13.15 ± 2.00)、(24.54 ± 4.30)、(12.20 ± 2.58)、(13.54 ± 2.38)、(222.35 ± 24.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0.04 ± 2.02)、(10.52 ± 3.03)、(21.25 ± 4.02)、(11.15 ± 3.00)、(21.46 ± 3.31)、(24.37 ± 4.32)、(22.38 ± 3.05)、(18.60 ± 4.02)、(12.47 ± 2.05)、(22.08 ± 4.21)、(11.42 ± 2.63)、(11.05 ± 2.51)、(197.49 ± 2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90~9.829, 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治疗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检测两组患者穿刺使用前、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穿刺时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内瘘并发症。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1.3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7%(3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3, P=0.04)。观察组患者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为(4.36±0.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30, P< 0.01);两组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均较穿刺前明显增加(均 P < 0.05)。观察组穿刺时VAS评分为(0.82±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9, P< 0.01)。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5, P=0.04)。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36.32±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8±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5, P< 0.01)。观察组患者体力所致的角色受限(PHP)、疼痛(P)、情感所致的角色受限(EHP)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体能(PF)、一般健康看法(GHP)、情感状况(EW)、社会功能(SF2)、精力状况(EF)和总体健康评级(OH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