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浮游器筛选后精子超微结构变化和IVF-ET结局分析: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寻找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过程中合适的精液处理方法。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设计,选取300例因女性因素且男性生育力检查未见异常行IVF-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助孕的不孕夫妇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浮游组(新型无损伤精子筛选技术,FY组, n=100)、密度梯度组(DG组, n=100)和上游组(SU组, n=100)。收集三组患者受精后剩余的精子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比较三组优选后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 index,DFI)及IVF-ET治疗过程中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FY组精子DFI显著低于DG组和SU组(3.22%±2.73%比8.31%±2.14%比6.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FY组的精子头、尾部质膜完整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2.0%±24.2%比80.2%±29.5%比73.2%±30.1%和93.9%±1.2%比80.1%±1.1%比74.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3)。FY组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44.14%(452/1024)比32.30%(292/904)比32.46%(296/912)和54.40%(396/728)比43.52%(302/694)比46.34%(330/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新鲜周期FY组的妊娠率和植入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57.14%(24/42)比33.33%(16/48)比35.56%(16/45)和50.00%(30/60)比27.45%(14/51)比28.26%(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 P=0.02)。复苏周期FY组的妊娠率和植入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52.38%(22/42)比31.25%(10/32)比37.14%(13/35)和52.38%(22/42)比29.41%(10/34)比30.56%(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 P=0.02)。 结论:浮游法可减少对精子造成的物理损伤,提高精子质膜的完整率,降低精子DFI,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是一种遗传缺陷导致的畸形精子症。由于精子鞭毛缺失、短小、卷曲、弯折或不规则,以及不同畸形的组合,患者的精子活力低下,超微结构呈现以鞭毛轴丝中心微管缺失为主要特征的鞭毛组装异常,以及纤维鞘、外周致密纤维、线粒体鞘和动力蛋白臂等结构的缺陷。MMAF男性无法自然生育,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后代。由于MMAF分子病因的异质性,导致患者的辅助生殖结局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已发现的MMAF候选基因及其功能机制,为MMAF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造影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性睾丸微血管损伤及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在评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其与睾丸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低剂量酒精处理组(L组)、中剂量酒精处理组(M组)、高剂量酒精处理组(H组),再按不同时间梯度(30 d、60 d、90 d)分为S1、S2、S3组,L1、L2、L3组,M1、M2、M3组,以及H1、H2、H3组。各组兔实验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行超声造影,实验结束取睾丸组织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结果:①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整体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步减低(均 P<0.05),曲率亦逐步减低(均 P<0.05),而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减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光镜下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生精小管上皮逐渐变薄,腔内精子逐渐减少或无精子生成。睾丸组织Johnsen′s评分整体上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均 P<0.05)。电镜下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线粒体空泡化,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内皮细胞呈空泡,甚至脱落、基底膜中断。 结论:酒精对睾丸微血管及生精细胞的损伤呈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并可间接反映其生精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圆头精子症致病机制及临床妊娠结局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圆头精子症是一种罕见的畸形精子症,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占0.1%,是诉诸第二代试管婴儿[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病症之一。圆头精子症的精子头部呈圆形、顶体缺陷,其特征还包括颈部异常和尾部弯曲,这源于精子发生过程出现了异常(顶体形成异常、线粒体及微管排列紊乱、核染色质浓缩延长异常等)。圆头精子症发病具有家族集中倾向。目前已证实5个人类基因和17个小鼠基因与圆头精子症的发生相关。相比传统ICSI技术,结合人工卵子激活(AOA)的ICSI技术对圆头精子症更有效。本文对圆头精子的发现、认识及定义、形态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相关基因及发病机制、辅助生殖结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家系 PIH1D3基因的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个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家系 PIH1D3基因的变异及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 方法:对一例临床确诊的PCD患者进行家系分析,观察其鼻腔粘膜纤毛及精子鞭毛的超微结构,同时对患者的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史,2人具有内脏异位,表现为右位心,1例表现为不育。患者的纤毛及鞭毛结构存在异常,表现为内、外侧动力蛋白臂缺失,纤毛排列紊乱。DNA测序发现患者携带 PIH1D3基因致病变异c.355C>T,该变异位于关键的PIH1结构域,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人、猕猴、家犬、小鼠、爪蟾及斑马鱼中高度保守。 结论:PIH1D3基因的缺失可导致鼻腔纤毛及精子鞭毛中内、外侧动力蛋白臂组装失败、纤毛及精子无法正常游动等典型的PCD表型,临床可借助基因检测提高PCD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鼠暴露于射频电磁场对子鼠海马超微结构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孕鼠暴露于射频电磁场对子代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36只健康7周龄Wistar大鼠,其中雌鼠24只(150~200 g),雄鼠12只(200~250 g)。雌雄鼠以2∶1比例于每晚18∶00合笼交配,涂片结果精子阳性为交配成功,当日作为孕0 d。将孕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和3组对照组,每组4只。实验组分别给予1 800 MHz暴露、Wi-Fi暴露和1 800 MHz+Wi-Fi暴露,3个对照组给予虚拟暴露。每天12 h,连续21 d,分三批进行。暴露结束后,各组子鼠饲养到7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海马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内FTO水平,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GF水平。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 800 MHz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轻微收缩,胞质轻微水肿,雄鼠胞核明显不规则。Wi-Fi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收缩较严重,胞膜不规则,胞质出现明显水肿。1 800 MHz+Wi-Fi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均严重收缩,核膜不规则,胞质严重水肿。各组间比较,子代雌、雄大鼠FT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1 800 MHz+Wi-Fi暴露组子代大鼠海马内的NGF含量明显升高( P<0.05)。 结论:射频电磁场孕期暴露可能会对子鼠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造成影响,且1 800 MHz+Wi-Fi叠加暴露可刺激海马内的NGF表达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患者的非整倍体率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患者的精子非整倍体率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结局关系。方法:本研究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共收集到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的5例MMAF患者及10例精液参数正常的可育对照,通过巴氏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患者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患者精子非整倍体率,最后对患者行ICSI助孕并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患者精液中存在大量缺失的、短的、弯的、卷曲的和不规则的精子鞭毛,且鞭毛轴丝中央微管缺失;患者精子非整倍体率与正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对MMAF患者夫妇经过7个ICSI周期,均实现临床妊娠,其中活产3例,自然流产2例。 结论:MMAF患者精子鞭毛存在严重形态和超微结构异常,但患者较低的精子非整倍体率提示MMAF患者进行ICSI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EPT12基因突变导致弱畸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septins基因家族成员SEPT12在人类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及其对精子运动力和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收集的375例弱畸精子症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筛选出一例携带SEPT12复合杂合突变的特发性不育患者,行Sanger测序验证,家系共分离分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扫描电镜(SEM)分析患者精子形态畸形,透射电镜(TEM)分析精子超微结构缺陷.然后,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IF)分析突变对其蛋白水平及位置的影响及缺陷结构标志物位置及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1位弱畸精子症患者中筛选并鉴定SEPT12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c.C332A(p.T111K)和 c.406_416 del TGCTCGTATTG(p.q 136 VFS*39).Sanger 测序验证,符合家系共分离遗传模式.突变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精子活力降低和精子形态畸形,主要包括短尾、卷尾、精子头部不规则.精子超微结构显示精子鞭毛中段与主段连接处的环缺失、精子头部顶体膜脱落、核空泡.精子鞭毛中段线粒体鞘排列紊乱、中央二联管缺失、微管双联体缺失及部分放射轴辐缺失.Western blot及IF结果显示SEPT家族相关蛋白SEPT4蛋白水平降低,SEPT6蛋白不变,顶体相关蛋白ACTL7A和ACROSIN蛋白缺失,线粒体及轴丝相关蛋白TOMM20,SPAG6和RSPH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EPT12基因突变引起SEPT12蛋白缺失,导致精子鞭毛中段与主段连接处环缺失,引起精子顶体、线粒体鞘及鞭毛组装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回族及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诊断、精子超微结构观察和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 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析患者的遗传学病因,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联合卵母细胞激活技术(ICSI+AOA)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并观察其助孕结局.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DPY19L2基因109 681 bp纯合缺失,其中P2患者的DPY19L2基因缺失来源于近亲结婚的父母.P1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高,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发现精子顶体缺失,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超微结构缺陷;P2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DNA碎片率均正常,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观察发现精子主要缺陷为头部小而圆伴随顶体缺失,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少见.2例患者夫妇均接受ICSI+AOA助孕,ICSI受精率P1患者夫妇为62.5%,P2患者夫妇为75%,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结论 DPY19L2 基因异常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圆头精子症患者中都是主要的致病遗传学原因.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ICSI+AOA是圆头精子症患者的有效辅助生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