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手术期外周血 SEPT9水平变化对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 SEPT9水平变化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肛肠外科2017年1月—2022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4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7例,女性137例,年龄29~83岁,平均(62.8±10.7)岁。术前 SEPT9阳性患者为阳性组( n=241),术前 SEPT9阴性患者为阴性组( n=93)。在阳性组患者中有169例在接受手术术后1周 SEPT9转阴(转阴组),另外有72例未转阴(未转阴组)。对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9%、70.9%、57.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前 SEPT9是否阳性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4、<0.001、0.041),而对于术前 SEPT9阳性的患者,肿瘤TNM分期及术后 SEPT9是否转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26、0.001)。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3个月和71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67.0%、55.0%和95.7%、79.1%、64.6%( P=0.007)。术后未转阴组和术后转阴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62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0.5%、48.1%和93.5%、72.9%、63.5%( P<0.001)。 结论:围手术期 SEPT9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相关,术前 SEPT9阴性的患者预后好于 SEPT9阳性的患者。术前阳性患者术后未转阴往往提示肿瘤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诱导肺泡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核转位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转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①实验1: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建立H1N1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H1N1病毒感染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4、Importin 7)表达,探讨HIF-1α核转位是否依赖Importin 4、Importin 7。②实验2:采用不同MOI(0、0.1、0.5、1.0、2.0、4.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0、3、6、12、18、24、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胞裂蛋白9基因变异剪接体1(SEPT9_i1)mRNA表达,探讨不同MOI和感染时间对SEPT9_i1表达的影响。③实验3: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 h抑制SEPT9_i1,建立沉默SEPT9_i1的A549细胞模型(siRNA-SEPT9_i1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siControl组)。3组细胞转染24 h后均给予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以探讨siRNA对SEPT9_i1的干扰效率。④实验4:将细胞分为siControl组和siRNA-SEPT9_i1组,两组细胞转染方法同实验3。转染24 h后,两组均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于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HIF-1α核内外分布情况;于6、12、24、36、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M基因表达,以明确SEPT9_i1对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的影响。⑤实验5: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SP600125组〔100 μmol/L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2 h〕、H1N1病毒感染组(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和H1N1病毒+ SP600125组(100 μmol/L的SP600125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探讨JNK信号通路对SEPT9_i1表达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①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Importin 4和Importin 7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portin 4蛋白(Importin 4/GAPDH):1.08±0.03比1.05±0.03,Importin 7蛋白(Importin 7/GAPDH):0.87±0.11比0.78±0.03,均 P>0.05〕。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可能不依赖Importin 4和Importin 7。②实验2: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随H1N1病毒MOI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分别于MOI 2.0和感染18 h达峰值,与MOI为0或感染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ΔΔCT:MOI 2.0为1.39±0.05比1.00±0.00,18 h为1.47±0.04比1.00±0.00,均 P<0.01)。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与病毒MOI及感染时间相关。③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明显下调(2 -ΔΔCT:0.38±0.11比1.00±0.00, P<0.01),而siContro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ΔΔCT:1.03±0.16比1.00±0.00, 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可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④实验4:siRNA-SEPT9_i1组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较siControl组明显减少。siControl组感染H1N1病毒后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明显下调,48 h与si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ΔΔCT:3.47±0.66比8.17±0.38, 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后可以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⑤实验5: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1N1病毒+ SP600125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H1N1病毒感染组(2 -ΔΔCT:SEPT9_i1 mRNA为0.12±0.10比1.53±0.14,病毒M基因为2.13±0.10比4.66±0.14,均 P<0.05);SP600125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可以调控SEPT9_i1的表达,而抑制JNK信号通路可以下调SEPT9_i1的表达及抑制病毒复制。 结论:H1N1病毒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SEPT9_i1的表达,从而提高HIF-1α转运效率以及促进病毒复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磁共振图像的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图像的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收治的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57(38~69)岁。术前均行MRI增强扫描,采集检查数据上传至全息分析规划系统工作站,建立全息影像模型。在术前用于手术规划。在术中与实时手术影像融合,用于术中导航。可以实时观察前列腺形态,肿瘤大小、位置,膀胱颈位置等信息。例1为高危前列腺癌,行RARP+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例2为低危前列腺癌,行RARP,术中保留右侧神经血管束(NVB);例3为低危前列腺癌,行RARP,术中保留双侧NVB;例4为低危前列腺癌,行RARP,术中保留右侧NVB;例5为高危前列腺癌,行RARP+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双侧NVB。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1.7(160~250)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426.7(60~1 000)ml。病例1~5术后病理分期分别为pT 3bN 0期、pT 2aN 0期、pT 2aN 0期、pT 2aN 0期和pT 3aN 1期,例1和例5切缘阳性;5例均无远处转移(cM 0期)。围手术期均未发生Clavien-Dindo Ⅱ级以上并发症。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4例到达控尿。 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技术在RARP的前列腺癌肿瘤控制、保护NVB、保护尿控功能和降低相关手术并发症方面有重要实用临床辅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苯溴马隆对痛风患者体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痛风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招募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就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痛风患者140例,经2周洗脱,给予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连续12周,检测降尿酸治疗前后血生化、体脂肪(BF)、体脂百分比(BFP)和内脏脂肪面积(VFA),观察检测指标的前后差异及影响BF、BFP及VFA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降尿酸治疗后患者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酸(sUA)、BF、BFP和VFA均显著降低( 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肌酐(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影响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降尿酸治疗前、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越低,体脂及内脏脂肪面积改善越显著( P<0.05)。 结论: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降尿酸治疗不仅显著改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评分系统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APCS)评分系统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2至12月和2018年3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7分)、BMI测量、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血浆甲基化Septin9基因( mSEPT9)检测,以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方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确定优化APCS评分系统筛查效能的策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筛查对象494例,其中结直肠息肉133例,包括结直肠腺瘤86例(非进展期腺瘤82例,进展期腺瘤4例)和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47例。APCS评分高危筛查人群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3.3%,33/99)分别是中危(16.5%,39/237)、低危(8.9%,14/158)人群的2.02和3.7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Bonferroni校正法, P均<0.016);BMI>23.9 kg/m 2筛查人群中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 2人群[22.2%(59/266)比11.8%(2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26, P=0.003);而血浆 mSEPT9表达阳性筛查人群中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与血浆 mSEPT9表达阴性人群比较[22.4%(15/67)比17.3%(47/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13, P=0.378)。在同时行BMI测量、FOBT和血浆 mSEPT9检测的158例中低危(APCS评分≤3分)人群中,BMI>23.9 kg/m 2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 2者[17.8%(16/90)比5.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7, P=0.030);BMI>23.9 kg/m 2且FOBT阳性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 2且FOBT阴性者[28.1%(9/32)比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42, P=0.027);FOBT和血浆 mSEPT9表达均阳性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两者均阴性者[5/14比12.9%(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8, P=0.045)。 结论:APCS评分系统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序贯筛查时,优化选择BMI替代或联合FOBT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筛查效能,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胞裂蛋白9和多配体蛋白聚糖2前体甲基化联合检测与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诊断效果的对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血浆胞裂蛋白9(septin 9,SEPT9)和多配体蛋白聚糖2前体(syndecan-2,SDC2)甲基化联合检测与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3—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胃肠镜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3组,结直肠癌组74例,结直肠腺瘤组7例,以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或有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者作为对照组(47例)。128例研究对象均采用罗氏Lightcycler 480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检测血浆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的水平,采用罗氏Cobas 800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的浓度,采用χ 2检验比较各标志物在3组中的阳性检出率,采用Medcal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组的单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1%(60/74)和67.6%(50/74),当两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后提升至85.1%(63/74)。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在结直肠癌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74)、33.8%(25/74)、6.8%(5/74)、13.5%(10/74),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仅提升至43.2%(32/74),3组阳性检出率比较,除了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25外(χ 2值分别为3.847、2.430, P均>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SEPT9甲基化、SDC2甲基化、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用于预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 CI)分别为0.854(0.781,0.910)、0.795(0.715,0.861)、0.575(0.485,0.662)、0.685(0.597,0.764)、0.603(0.513,0.689)和0.631(0.541,0.715),两种DNA甲基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95% CI)为0.872(0.801,0.924),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95% CI)为0.712(0.625,0.789)。两种DNA甲基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优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胎蛋白: Z=4.990, P<0.001;癌胚抗原: Z=3.743, P<0.001;糖类抗原125: Z=4.951, P<0.001;糖类抗原199: Z=3.983, P<0.001);两种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AUC优于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334, P<0.001)。 结论:血浆中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比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更适合结直肠癌非侵入性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EPT12基因突变导致弱畸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septins基因家族成员SEPT12在人类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及其对精子运动力和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收集的375例弱畸精子症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筛选出一例携带SEPT12复合杂合突变的特发性不育患者,行Sanger测序验证,家系共分离分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扫描电镜(SEM)分析患者精子形态畸形,透射电镜(TEM)分析精子超微结构缺陷.然后,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IF)分析突变对其蛋白水平及位置的影响及缺陷结构标志物位置及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1位弱畸精子症患者中筛选并鉴定SEPT12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c.C332A(p.T111K)和 c.406_416 del TGCTCGTATTG(p.q 136 VFS*39).Sanger 测序验证,符合家系共分离遗传模式.突变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精子活力降低和精子形态畸形,主要包括短尾、卷尾、精子头部不规则.精子超微结构显示精子鞭毛中段与主段连接处的环缺失、精子头部顶体膜脱落、核空泡.精子鞭毛中段线粒体鞘排列紊乱、中央二联管缺失、微管双联体缺失及部分放射轴辐缺失.Western blot及IF结果显示SEPT家族相关蛋白SEPT4蛋白水平降低,SEPT6蛋白不变,顶体相关蛋白ACTL7A和ACROSIN蛋白缺失,线粒体及轴丝相关蛋白TOMM20,SPAG6和RSPH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EPT12基因突变引起SEPT12蛋白缺失,导致精子鞭毛中段与主段连接处环缺失,引起精子顶体、线粒体鞘及鞭毛组装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膀胱尿路上皮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尿路上皮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尝试通过联合使用SEPT9甲基化检测降低膀胱镜活检组织的假阴性率.方法 对160例经病理诊断的尿路上皮病变进行SEPT9甲基化检测,分析其辅助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癌和癌旁组织间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在12例首次膀胱镜活检为炎症或良性病变而后续活检、电切为癌的病理组织中分别检测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鉴别诊断尿路上皮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88/90)和94%(66/70).47%(7/15)的癌旁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为阳性,显示癌旁组织表观遗传修饰异常;12例首次膀胱镜活检为炎症或良性病变的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为67%(8/12),再次活检、电切病理证实为癌的组织SEPT9甲基化检测阳性率为100%(12/12).结论 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以辅助尿路上皮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并可能有助于减少膀胱镜活检组织的假阴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25例儿童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调查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调查和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儿童患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调查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9 月15 日于该院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1(PD-L1)抑制剂治疗各类恶性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25 例儿童患者(<18 周岁)病历(共 137 次入院记录),记录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5 例使用PD-1/PD-L1 抑制剂的患儿中,16 例患儿合计发生 20 次不良反应.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8 例,发生率为32%)、氨基转移酶升高(3 例,发生率为12%)和凝血功能障碍(2 例,发生率为8%),此外还有白细胞计数降低、咳嗽、皮疹、腹泻、便潜血、乏力及食欲减退(各1 例,发生率均为4%)等;其中,1-2级不良反应19 次,3-5级不良反应共 1 次;相关性为"很可能"的不良反应共 15 次.4 例患儿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再次接受治疗,有 2 例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经分析,并发症涉及 3 个及以上系统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儿童患者使用PD-1/PD-L1 抑制剂时,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成人有所差异,较成人而言需要更多关注.临床需注意用药监护,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丹皮酚联合γ射线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程度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丹皮酚联合γ射线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程度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胶质瘤C6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无血清DM EM 处理)、射线组(4 Gy 剂量的γ射线照射)、Pae组(含有4 μg/mL丹皮酚的无血清DMEM 处理)、γ+Pae组(含有4 μg/mL丹皮酚的无血清DMEM 处理+4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干预后,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及促凋亡基因、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干预6、12、18、24 h后,射线组、Pae组、γ+Pae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γ+Pae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均显著低于射线组、Pae 组.干预24 h 后,射线组、Pae 组、γ+ Pae 组细胞中 p21cip1、TRAIL、LRIG1、NPRL2、SEPT7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IAS3、CEACAM1、EZH2、MDM2、c-myc、Survivin 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γ + Pae 组细胞中 p21cip1、TRAIL、LRIG1、NPRL2、SEPT7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射线组、Pae 组,PIAS3、CEACAM1、EZH2、MDM2、c-myc、Survivin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射线组、Pae组.结论:丹皮酚联合γ射线能够较γ射线单用更为有效地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加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凋亡抑制基因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