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小梁分数在成都地区人群中变化及临床应用精确度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 选择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7 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 963 例,其中女性 3 708 人,男性 1 255 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 30 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 ①TBS在男性 20~29 岁、女性 30~39 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②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 BMD呈正相关;③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 22.9%、40.5%.L1~4 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 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 1.429%、3.958%.结论 ①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②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聚醚醚酮在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骨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骨导板。然后在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 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欧洲腰椎体模(ESP)评估不同CT机的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仪(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和短期精确度。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全国多个中心(QCT和DXA分别来自31和32个中心)的40台不同品牌的CT设备(德国Siemens 12台、荷兰Philips 12台、美国GE 9台、日本Toshiba 5台和国产联影2台)和53台不同品牌DXA设备(美国GE Lunar 34台、美国Hologic 14台和法国Medlink 5台)。QCT扫描采用Mindways QCT系统,以常规腰椎扫描条件对ESP体模重复扫描10次,每次重新摆位,测量ESP中低、中、高密度椎体的骨密度值以及3个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根据实测值与体模标定值的差异计算不同设备的准确度误差,并计算标准差均方根(RMS-SD)和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来评价短期精密度误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设备间测量的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不同CT和DXA设备测量的不同密度椎体和平均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iemens的准确度误差范围为1.20%~7.60%,Philips为-1.83%~0.20%,GE为1.18%~13.20%,Toshiba为-0.12%~3.55%,联影为-1.65%~6.32%,GE Lunar为6.59%~21.34%,Hologic为-6.65%~5.45%,Medlink为-6.97%~-0.68%。QCT和DXA测量的所有椎体骨密度值的RMS-%CV为0.38%~3.85%;QCT的RMS-SD为0.54~2.45 mg/cm 3。DXA的RMS-SD为0.009~0.037g/cm 2。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RMS-%CV值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呈减低趋势,RMS-SD值则呈升高趋势。 结论:基于ESP,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ESP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误差和短期精密度误差在合理范围,可以用于临床随访观察。QCT的短期精密度误差和准确度误差波动范围较DXA略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子放疗独立剂量计算平台的搭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上海先进质子放疗设备(SAPT)水平固定束,利用开源剂量计算引擎搭建质子放疗独立剂量计算平台并验证该平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测量SAPT水平固定束的绝对积分深度剂量以及空气中束斑大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水中束斑大小增量,笔形束参数与剂量计算引擎相结合,搭建了适用于该水平固定束的剂量计算平台。计算平台精确性的验证主要通过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实现。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单个立方体计划射野中心轴线上不同深度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误差。相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横向一维及二维相对剂量分布。同时,对单高斯束斑模型和双高斯束斑模型的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绝对剂量偏差在2%以内。3个立方体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20%~80%半影宽度及半高全宽的偏差分别在1、2 mm以内。3个立方体计划及2个临床病例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二维γ通过率(3 mm/3%)均>95%。双高斯束斑模型在剂量梯度变化较大或者射程较大的计划中相较于单高斯束斑模型计算得更准确。结论:独立剂量计算平台的精确度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利用此平台研究其他剂量相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鸿鹄"手术机器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执行个性化力线重建方案的精确度以及手术机器人辅助TK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烟台毓璜顶医院骨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接受机器人辅助TKA的患者106例,男24例、女82例,年龄(67.6±7.3)岁(范围45~80岁);体质指数(26.42±4.31) kg/m 2。均采用鸿鹄 ?SkyWalker TM手术机器人系统,依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辅助截骨导块定位,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比较术前规划与术后测量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angle of femur,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angle of tibia,MPTA)等影像学指标,比较术前规划与最终植入的股骨假体及胫骨假体型号,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和总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12-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SF-12)。 结果:106例随访时间为(109.60±9.80) d(范围95~143 d)。手术时间为(105.30±23.22) min,术中出血量为(141.70±58.33) ml,住院天数为(5.82±2.80) d。角度实际误差为术前规划角度与术后测量角度的差值,取角度实际误差的绝对值作为绝对误差,HKA绝对误差<3°者占99.1%(105/106),LDFA为90.8%(69/76),MPTA为98.7%(75/76)。在获得数据的4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术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均与术前规划大小一致,仅存在亚洲髁等版本选择差异。患者WOMAC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分别从术前的(7.34±2.85)分、(25.10±9.85)分、(34.75±13.02)分降低至术后的(3.34±2.66)分、(14.68±9.64)分、(18.66±1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F-12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分别从术前(27.24±6.42)分、(30.68±8.26)分改善至术后(38.83±5.74)分、(39.36±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3, P<0.001; t=4.53, P=0.043)。1例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 结论:"鸿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可辅助术者实现精确的个性化下肢力线重建并取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个性化重建带来的远期效果及假体生存率变化仍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性能检查系统在加速器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验证Varian公司TrueBeam系列加速器机器性能检查(MPC)系统的可靠性、精确度与稳定性。方法:装机完成后通过验收数据与第1次MPC运行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PC结果可靠性;通过人为引入误差的方法验证MPC结果在图像引导放疗应用中的精确度。收集2019—2020年间60组MPC部分结果求,比较各指标稳定性差异。结果:MPC获得的设备误差参数均低于验收获得的误差参数,两者数据差异最大仅为2mm且占阈值比<20%。MPC对辐射和成像位置偏移的感应精度较高, r值均>90%;其中治疗床Vertical方向对位移精度感应较差, r值<73.7%。对于此次验证指标稳定性最好的为治疗床角度方向,标准差均≤0.01,其余各指标稳定性差异不大。 结论:MPC可以作为图像引导放疗常规质量保证的一种验证工具,对于辐射、成像等中心的验证精度优于机架、准直器和治疗床的机械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8.0±8.2)岁。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膜个性化定位方式;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膜常规定位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1次采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进行摆位验证,对2组头颈部肿瘤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50例患者完成了258次EPID验证,其中观察组验证101次,对照组验证157次。以靶区为感兴趣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805)、(0.569±1.611)、(0.020±2.946) mm,小于对照组的(-0.599±2.531)、(0.637±2.239)、(0.780±1.957)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5, P=0.016; t=2.289, P=0.023)。以头部中心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7±1.898)、(0.594±2.089)、(0.891±1.944) mm,小于对照组的(0.975±1.950)、(0.917±2.245)、(1.070±1.912) mm,且2组在腹背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0, P<0.001)。以颈部中心为ROI,观察组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2.278)、(0.554±2.095)、(-0.574±2.321) mm,小于对照组的(1.217±2.663)、(0.637±2.397)、(-0.764±2.600)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 P<0.001; t=3.431, P=0.001)。 结论: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体位固定,可明显提高摆位精确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 (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1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 χ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 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472, 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cm 3和(72.46±6.37)cm 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cm 3和(56.37±4.52)cm 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26、7.696,均 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 10、V 20(接受10、20 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Gy对(24.59±2.67)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5、7.64、-2.43,均 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 χ2=5.64、11.57、13.33、8.23,均 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相对危险度( RR)=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 P<0.001]和GTV长度( 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 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联合分割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纤维化区域联合分割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定量分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确诊为DCM,并接受心脏MR-钆延迟强化检查显示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的200例患者资料,分为训练集120例、验证集30例、测试集50例。由影像科医师勾勒左心室心肌轮廓和选取正常心肌区域,应用标准差法(SD)计算阈值提取纤维化心肌,作为左心室分割和纤维化量化的参考标准。通过凸形先验的U-Net网络分割左心室心肌,然后应用VGG图像分类网络识别正常心肌图像块,计算SD阈值提取纤维化心肌。采用精确度、召回率、交并比和Dice系数评价心肌分割效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深度学习联合分割模型与手动提取测得的左心室心肌纤维化比率的一致性。根据纤维化比率中位数,将测试集样本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纤维化量化效果差异。 结果:在测试集中,心肌分割精确度为0.827(0.799,0.854),召回率为0.849(0.822,0.876),交并比为0.788(0.760,0.816),Dice系数为0.832(0.807,0.857)。联合分割模型与手动提取的纤维化比率的一致性高(ICC =0.991, P<0.001)。轻度和重度纤维化比率的误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该联合分割模型实现了左心室心肌纤维化比率的自动计算,与医师手动提取结果一致性高,能够较为精准地实现DCM患者的心肌纤维化自动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X线容积成像技术探讨在线红外定位系统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X线容积成像技术探讨在线红外定位系统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放疗红外定位系统对反光定位球位置变化反应的准确度,运用X线容积成像技术与放疗红外定位系统同时对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初治的19例鼻咽癌肿瘤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比较患者用OPS摆位与普通摆位所用时间和误差。结果:反光定位球位置变化值与OPS测得值成线性关系,线性关系常数b1在三维方向分别为0.999、0.998、1。运用XVI测量在X、Y、Z轴向摆位平移误差分别为(1.54±0.97)、(1.33±0.99)、(1.55±0.94)mm,摆位旋转误差分别为(1.61±0.94)°、(1.49±0.93)°、(1.62±0.84)°;运用OPS测量在X、Y、Z轴向摆位平移误差分别为(1.61±1.01)、(1.43±0.93)、(1.66±0.96)mm,摆位旋转误差分别为(1.52±0.88)°、(1.48±0.87)°、(1.41±0.82)°,两种摆位误差测量方法在摆位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两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摆位所需时间统计可见普通摆位所用时间为(134.63±26.38)s,OPS摆位所用时间为(139.31±28.35)s, P>0.05。 结论:在线放疗红外定位系统的运用既可以避免患者低剂量照射,提高摆位效率,还可以及时对患者位置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治疗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