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IVE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在重症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HRIVE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在重症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62例重症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THRIVE理论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创伤后成长评分(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心理状况[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量表中关于坚韧性、力量及乐观共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创伤后成长量表中关于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新可能性、精神变化、欣赏生活共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SCL-90量表中关于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共9项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以上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RIVE理论下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烧伤患者的基础护理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促进其创伤后成长,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弹训练者创伤性脑损伤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军事训练人员实弹训练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症状,及其与各类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部军事训练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般资料、实弹训练情况、TBI症状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并研究TBI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实弹训练后约 60.5%人员出现TBI症状,其中12.5%出现3种或以上的症状.TBI症状的数量与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显著相关性.TBI症状数量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ROC曲线显示,当TBI症状分界值取3时,筛查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最好,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1%、29.7%,特异度分别为89.7%、87.1%.结论 军人在实弹训练后出现TBI症状的情况较常见,多重TBI症状(3种或以上)可能与较高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气-血-神"病机演变探讨中医药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asthenia,CN)是由于心脏自主神经兴奋而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病多是由过度焦虑、紧张、惊吓或者精神创伤等因素对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影响所引起.CN患者不仅因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并存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长期CN还能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由于CN的病因众多,机制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CN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对CN的治疗还未形成较系统的诊疗体系.中医的"气-血-神"的病机演变理论与CN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启示在临床上辨证论治,调气、行血、安神均不可偏废.据此,该文从"气-血-神"病机演变切入,将CN的病机分为气郁化邪则神扰、气血不行则神乱、气血无源则神散以探讨CN的病机演变规律,引申和梳理了气血失和影响心神而诱发CN的病理过程.文中根据气、血、神三者之间的联系,从理气解郁以安神、调气化瘀以宁神、益气养血以养神3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CN的诊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CN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持,亦为其丰富了的诊疗方向,同时还归纳并总结了调气、治血、安神之类中医方药治疗CN的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证实中医药的科学性并挖掘其优势,拓宽用药思路,为CN诊疗提供进一步的启示和指导,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挥期刊学术平台优势,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创伤杂志》是展示中国创伤医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担负着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的重任。2022年,杂志在组织创伤学科体系研究、倡导创新理念、结合时事和临床热点难点问题组稿、严格把关稿件质量和拓展期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刊发了一系列体现创新理念和技术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也引领中国创伤医学发展。2023年,杂志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科技期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患者组)和社区健康对照63例(对照组)。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注意网络功能测验(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和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CTQ分与认知功能分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患者组CTQ总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因子分[48.50(37.75,57.00)分,9.00(6.00,12.25)分,7.00(5.00,9.25)分,5.50(5.00,7.25)分,13.00 (9.00,16.25)分,11.00(8.00,13.00)分]均高于对照组[34.00(30.00,37.00)分,6.00 (5.00,7.00)分,5.00(5.00,5.00)分,5.00(5.00,5.00)分,9.00(6.00,11.00)分,7.00(6.00,1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81~-6.724,均 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WCST完成分类数减低,而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升高( Z=-5.655~-6.060,均 P<0.01);ANT正确率降低,而反应时增长( Z=-5.796,-6.094,均 P<0.01); VFT和DST分均降低( Z=-3.492~-8.499,均 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CTQ性虐待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 r=-0.384)呈负相关,与错误应答数( r=0.360)、持续应答数( r=0.394)及持续性错误数( r=0.381)间呈正相关(均 P<0.01);CTQ躯体忽视分与ANT正确率( r=-0.400)和执行控制分( r=-0.417)间呈负相关,情绪忽视分与VFT分间呈负相关( r=-0.345)(均 P<0.01),控制年龄、受教育年限和PANSS总分后,这种相关性仍存在。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经历创伤性事件较多,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缺陷,童年创伤对患者认知灵活性、注意、记忆和言语功能具有负性影响,但患者童年创伤与注意网络执行控制间的正性关联尚需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创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其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总平均分为(165.56±16.78)分,整体心理症状较明显;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发现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症状更为突出。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 P<0.05)。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生理需求总平均分为(42.53±6.27)分,其需求程度为中度;需求维度得分排序为生理需求→形象需求→社会适应需求→其他需求→疾病知识需求→医疗信息需求,需求内容得分最高为了解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其次为恢复口腔颌面功能,得分最低的为掌握医护人员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强患者的护理措施辅助其治疗,以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其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科护理员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老年科护理员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集绍兴市3家医院同时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老年科护理员102人为观察组,以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老年科护理员100人为对照组,调查护理员的一般资料,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调查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情况,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情况,用《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心理弹性情况,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调查社会支持情况。采用 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均分为(1.49±0.48)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惧因子分明显增加( P<0.05)。观察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总分(34.51±9.87)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L-C总均分、再体验、回避、警觉因子分明显增加( P<0.05)。发生工作场所暴力护理员SCL-90总均分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均 P<0.05),多元线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坚韧与控制、乐观、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是影响护理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老年科护理员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提高其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加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1月— 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0岁[(37.2±13.4)岁]。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4.6~14.0 cm[(8.6±2.8)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针引导控制搬移骨块的力线。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FI)、患肢力线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系统评定骨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CS)评价生活质量,并与我国人口常模比较。结果:患者外固定架去除后随访12~37个月[(29.9±4.4)个月]。创面在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须皮瓣转移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42~801 d[(436.5±154.6)d],EFI为35.7~60.5 d/cm[(50.6±6.2)d/cm]。1例患肢残留成角畸形,其余均力线恢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无感染复发。ASAMI评分骨愈合优良率88%,功能优良率94%。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2个问题、7个障碍、1个后遗症。SF-36中PCS为(85.8±11.6)分,MCS为(69.6±11.1)分;与我国人口常模[PCS(87.6±16.8)分;MCS(78.8±15.4)分]相比,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实现创面和骨折愈合,控制感染,恢复良好的患肢力线,虽然伴有一些并发症和心理影响,但可恢复患肢生理功能,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后发生认知障碍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连线测试(TMT)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执行功能。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试、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和警戒性注意能力指数(E)测试。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T1WI、DTI扫描,获取脑白质损伤区域左侧扣带回、丘脑、额下回、海马旁、楔前叶区域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Pearson分析FA值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数字广度测验评分、DSST评分、E及脑白质损伤各区域F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压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TMT-A、TMT-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FA值与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各项指标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注意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评估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