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高,其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中,体现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开启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本文根据循证证据及相关指南的更新对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rythroferrone在铁代谢与能量代谢中的功能联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Erythroferrone(ERFE)是人体内铁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的影响,并通过铁调素调节全身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其在贫血、无效造血、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除铁调节功能外,ERFE亦对全身能量和物质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其参与糖脂代谢、心血管疾病及骨代谢的调节,在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中呈现出ERFE复杂功能间潜在的联系。对ERFE功能联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ERFE亦有望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ERF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种疾病状态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更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重点不仅在于血糖的控制,还在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对降糖药物的探索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表现出降糖、降压、减重、调脂,改善心血管、肾脏、肝脏功能等多方面的获益。该文总结了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恩格列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家庭医疗经济负担,需要更为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以改善其临床结局。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具有强效降糖以及降糖之外的多种益处,可与多种降糖药联用。新型降糖药物恩格列净除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具有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恩格列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疗效确切,可以减少患者服药次数,提高依从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LP-1RA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障碍,其特征是睡眠时上呼吸道间歇性变窄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关闭。肥胖是其发生和恶化的主要因素,患者可合并全身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仅可以使这类患者体重下降,还能改善其诸多并发症。本文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降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争鸣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决定了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任务,降低血糖可消除高血糖症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后必须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降糖外改善和延缓ASCVD、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45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年龄≥45岁4 815例,根据既往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脑出血、脑梗死病史,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947例和对照组3 868例;并根据年龄分为45~59岁组2 123例,60~74岁组1 434例,≥75岁组1 258例。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0~74岁( OR=1.67,95% CI:1.37~2.02, P<0.01)、≥75岁组( OR=2.95,95% CI:2.42~3.61, P<0.01)、消瘦( OR=1.44,95% CI:1.21~2.26, P<0.01)、超重( OR=1.24,95% CI:1.04~1.48, P<0.05)及肥胖( OR=1.49,95% CI:1.17~1.91, P<0.01)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较未患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 OR=1.74,95% CI:1.42~2.14, P<0.01);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亦增加( OR值分别为1.50、1.78和2.96),血压控制达标者,其患病风险较无高血压人群亦升高( OR=1.92,95% CI:1.46~2.54, P<0.01)。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及脂肪肝与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无相关性。 结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维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对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子显像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有超过4亿的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胰岛β细胞的减少和功能受损相关。糖尿病患者若长时间高血糖,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其他并发症。笔者就不同种类的PET或SPECT分子显像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监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自主神经病变、大脑异常和糖尿病足的早期精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在肥胖和糖尿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主要受胆汁酸的调节。FGF19有助于减轻体质量,多种减肥措施均通过提高FGF19水平来实现,且FGF19可逆转肥胖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由此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FGF19可从根本上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不依赖胰岛素活性的途径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并发症,FGF19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挥保护糖尿病心肌细胞的作用,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FGF19在治疗肥胖、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T1DM患者3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眼底照相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完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完善振动觉、10 g尼龙丝试验、踝反射、温度觉和针刺痛觉评估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判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采用 χ2检验、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年龄(50±11)岁,病程(10±9)年,其中男性162例(51.6%),BMI为(23.1±3.3)kg/m 2,糖化血红蛋白9.4%±2.1%。颈动脉斑块组共171例(54.5%)。与无颈动脉斑块组(143例)相比,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同时腰围、收缩压更高,且甘油三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而eGFR水平更低,并且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比例更高(均 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OR=1.13, P=0.001),吸烟(OR=2.93, P=0.006),eGFR(OR=0.94, P=0.015)和糖尿病神经病变(OR=1.84, P=0.049)。 结论:T1DM患者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合并症风险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