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放线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86岁,因背部结节伴疼痛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结节,初起为鸡蛋黄大小,表面微红,有触痛,后皮损逐渐增大。患者自行口服头孢氨苄和甲硝唑并外用聚维酮碘溶液、酒精,效果欠佳,红肿加重,疼痛加剧。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半年,未规律控制;脑梗死病史4年,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有青霉素过敏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力3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右背上部见1个长径约5 cm红色结节,表面微隆起,散在脓疱及结痂,边界欠清;皮损中央质软,触痛明显,挤压后有黄白色、脓性及血性分泌物溢出,未见"硫磺样颗粒"(图1A)。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3%(参考值:40% ~ 75%,下同),C反应蛋白40.04 mg/L(0 ~ 5 mg/L),血白蛋白34.4 g/L(40 ~ 55 g/L),血糖9.54 mmol/L(3.9 ~ 6.1 mmol/L)。抽取脓液送细菌分离培养,3 d后在哥伦比亚血平板(法国梅里埃公司)上培养出奶油色菌落,其他微生物未生长。细菌涂片示革兰阳性杆菌。生化鉴定:耐氧试验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脲酶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七叶苷水解试验阳性,葡萄糖苷酶阳性,半乳糖苷酶阳性,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阴性,不产生色素,发酵麦芽糖,不发酵甘露醇,协同凝集试验阴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初步鉴定为欧洲放线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与欧洲放线菌(AF355191.1)的同源性为99.35%。根据CLSI的M45标准行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条法),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敏感,对克拉霉素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滇中云南松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开展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可为理解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元素循环和养分限制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云南松林为对象,于2019年开始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0g N·m-2·a-1)、低氮(LN,10 g N·m-2·a-1)、中氮(MN,20 g N·m-2·a-1)、高氮(HN,25 gN·m-2·a-1)4个处理,于2022年9月采集土壤样品(分为0~5、5~10、10~20 cm 土层)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以及碳氮磷获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C∶N和C∶P,降幅分别为6.9%~29.8%、7.6%~45.2%和6.5%~28.6%;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和N∶P,增幅分别为10.0%~45.0%和19.0%~46.0%;对土壤全磷含量则无显著影响;除土壤C∶N和C∶P外,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在0~5cm 土层最高.MN和HN处理显著抑制了土壤MBN,降幅为11.0%~12.7%,氮沉降下土壤MBC和MBP及相关计量比无显著变化;0~5 cm 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土层.氮沉降显著抑制了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降幅为14.5%~16.2%和48.7%~66.3%);HN处理促进了 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幅68.0%),但抑制了土壤酶化学计量碳氮比和氮磷比(降幅95.4%和88.4%);LN和MN处理促进了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幅68.3%~116.6%),但抑制了土壤酶化学计量碳磷比(降幅14.9%~29.4%);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微生物养分与矢量角度(表征微生物氮或磷限制)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矢量长度(表征微生物碳限制)与矢量角度始终呈显著正相关,代表微生物碳限制与磷限制之间协同促进.氮沉降在缓解云南松林微生物氮限制的同时逐渐向磷限制转变,此外,研究区还受到微生物碳限制,且微生物碳和磷限制的关系呈正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土壤化学计量学和酶计量学揭示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索森林土壤中的养分限制对森林抚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为探究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中微生物养分的限制情况,在陕西省永寿县选择不同造林时间(15、25、35、45年)的刺槐人工林以及林地旁边的摞荒坡耕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磷酸酶(AP)活性的变化特征,通过化学计量和酶计量解析土壤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土壤pH随植被恢复由碱性变为酸性;全磷在刺槐植被恢复的0~25年间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在0~25年间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有机碳、全氮、AP和LAP在25~45年间逐渐降低;NAG、BG、CBH在25~45年间先增加再降低.植被恢复过程中刺槐林的(BG+CBH)/(LAP+NAG)、(BG+CBH)/AP、(LAP+NAG)/AP均高于全球尺度的平均值.本研究区刺槐恢复过程中矢量长度小于1且逐渐增大,表明微生物碳限制逐渐增强;矢量角度大于45°且整体上降低,表明土壤微生物受磷限制且磷限制逐渐减缓,未出现微生物氮限制.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造林时间序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酶水解法制备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探究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通过α-L鼠李糖苷酶水解白头翁皂苷B5,分离纯化后得到其衍生物,采用ip LPS致雄性BALB/c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阳性药,5mg·kg-1)和白头翁皂苷B5低、高剂量(20、40mg·kg-1)组及白头翁皂苷B5衍生物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每组10只,造模前2h和造模后6 h给药.末次给药后6 h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仪计数血液中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皂苷B5组及其衍生物组小鼠的血清WBC、Neu、CRE、BUN水平及血清和肾组织中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白头翁皂苷B5组相比,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衍生物组可显著降低WBC、Neu和BUN的数量(P<0.05、0.01、0.001);在低剂量下可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CRE的水平(P<0.001)和肾组织中IL-6、IL-1β的释放(P<0.001);在高剂量下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由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肾脏组织损伤程度,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药效优于白头翁皂苷B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穿心莲糖苷水解酶基因ApGH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穿心莲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和相对表达量分析.方法:取穿心莲新鲜叶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作为模板,以穿心莲转录组中筛选到的糖苷水解酶ApGH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经测序后获得的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基因编码蛋白特征,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pGH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所得ApGH基因的ORF全长 1734 bp,编码 57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OR887606).ApGH为稳定亲水蛋白质,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pGH归属于GH1 家族.将ApGH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HIS-MBP-pET28a上,在大肠埃希菌Transetta(DE3)中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pGH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茎和根中表达量较低.结论:克隆得到穿心莲ApGH基因并对其蛋白质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其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质,且主要在穿心莲叶中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穿心莲糖苷水解酶的催化功能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两个柠檬品种叶片离区响应乙烯利处理的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艾伦尤力克是尤力克柠檬的一个芽变品种,结果性状优良,但冬季落叶严重,影响翌年产量,且其落叶的响应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探究柠檬叶片脱落的分子调控机制,以2个冬季落叶程度不同的柠檬品种艾伦尤力克和云柠1号为材料,分别于落叶前期(E24)、落叶中期(E48)和落叶后期(E72)采集叶柄离区,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2个品种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落叶前期、落叶中期和落叶后期分别获得1400个、2466个和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落叶中期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GO分析表明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铁离子结合、转录调节活性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葡聚糖代谢过程、葡聚糖代谢过程、细胞外围、细胞壁等相关基因在这3个时期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KEGG分析表明,落叶中期富集的差异基因数及相关代谢途径最多,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等途径,通过对以上4个途径的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进行分析,最后筛选得到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蛋白、吲哚乙酸诱导蛋白、吲哚-3-乙酸-氨基合成酶、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发病相关基因转录激活因子AP2和发病机制相关蛋白等13个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柠檬叶片脱落的调控有关.qRT-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相一致.以上结论丰富了柠檬叶片脱落相关研究,为柠檬落叶候选基因筛选、落叶途径解析提供可靠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亚热带三种林分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研究依托同质园观测样地,选择次生林(主要树种为米槠)、10年生的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和计量比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6%、47.4%和60.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 42.9%、36.7%和61.1%.相比于次生林,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显著降低40.6%、35.5%和45.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53.7%、56.4%和61.7%.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杉木人工林的碳获取酶(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51.2%和59.8%,氮和磷获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0%和29.8%,碳获取酶/氮获取酶以及碳获取酶/磷获取酶分别显著降低11.3%和7.7%.冗余分析表明,MBN和硝态氮是驱动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林分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与次生林相比,营造杉木人工林会刺激植物与微生物的养分竞争,加剧微生物的氮、磷养分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AO-492对线虫的降解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为探究捕食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诱导过程中分泌蛋白AO-492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对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AO-492 主要结构域编码区进行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ReAO-Z492,采用NAG检测法分析了该重组蛋白在不同温度、pH及金属离子条件下的酶学活性,并将其作用于秀丽隐杆线虫及虫卵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几丁质酶AO-492 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含有两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和一个糖苷水解酶18 家族结构域,并含有糖苷水解酶 18 家族几丁质酶高度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SVGGWT-和水解酶活性位点-FDGGDLDWE-,含有典型的TIM桶形分子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蛋白与坚粘孢单顶孢几丁质酶(EPS35099.1)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eAO-Z492 分子量约为 59 kD,可与小鼠抗少孢节丛孢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ReAO-Z492 最适温度为 40℃,最适pH为 7.0;Mg2+对其酶活有促进作用,而Ag+、Cu2+、Fe3+和Zn2+有抑制作用.ReAO-Z492 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壁及其虫卵卵壳有较强的降解活性.[结论]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 AO-492对秀丽隐杆线虫及虫卵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MC).测定0-20、20-40、40-60 cm 土壤化学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水解酶间的关系.不同林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 土层,改造林pH、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其中有机质分别提高22.52%与21.04%,有效磷分别提高5.9%与9.57%.20-40 cm 土层,改造林有机质显著增加,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对养分全量的影响不一.40-60 cm 土层,改造林与杉木纯林在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土壤N∶P均低于我国亚热带区域土壤N∶P,土壤有效磷元素缺乏;改造林土壤C∶N、C∶P均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改造林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相比杉木纯林显著降低;土壤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杉木-刨花楠改造林较杉木纯林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结论]杉木纯林间伐后近自然改造有助于土壤养分积累,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提高杉木胸径、材积,减缓单一树种种植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丽蝇蛹集金小蜂几丁质酶基因鉴定与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几丁质酶是降解几丁质的糖苷水解酶,参与昆虫蜕皮、器官发育、免疫等重要生理过程.目前,寄生蜂等膜翅目昆虫中几丁质酶的鉴定以及功能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基因组中鉴定到14个几丁质酶基因,氨基酸个数介于312~2 682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丽蝇蛹集金小蜂几丁质酶分为9个亚家族,其中Group Ⅳ、Ⅶ亚家族可能通过基因串联复制而发生基因家族扩增.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其中NvCht1、NvCht5、NvCht6、NvCht7 4个基因在1.5 d幼虫表达量最高,NvCht3在5 d幼虫表达量最高,NvCht8在幼虫期高表达.此外,幼虫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NvCht4、NvCht5、NvCht10、NvCht12 在表皮中高表达,NvCht7、NvCht8、NvCht13 在肠道中高表达,NvCht9 在脂肪体和表皮中高表达,NvCht11在唾液腺中高表达.本研究为寄生蜂几丁质酶的进化分析以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