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连油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紫连油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连油中紫草、黄连、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紫连油的指纹图谱,并测定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显示,紫草、黄连、冰片斑点清晰,专属性好;通过HPLC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紫连油的13个共有峰,并确认了盐酸小檗碱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特征峰,各批次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0.981;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40.48~202.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好,可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紫草油联合中药外洗在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紫草油联合中药外洗在失禁相关性皮炎(I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IA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氧化锌软膏外涂,观察组给予紫草油外涂联合中药外洗。比较两组的皮炎愈合疗效、SCAT评分、皮损面积、疼痛程度、渗出量、皮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炎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的SCAT评分、皮损面积、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皮炎渗出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皮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紫草油联合中药外洗可以促进IAD愈合,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紫草油改善轻中度尿布皮炎临床症状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19家医院纳入0 ~ 12月龄轻中度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复方紫草油,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每日6 ~ 8次,观察期为7 d。分别于治疗第0、7天进行访视,评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评分(DFI)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成组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生存资料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343例尿布皮炎患儿中,31例违背方案,31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均完成第0、7天访视。试验组总有效率87.26%(137/1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71%(122/1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4, P = 0.044)。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5.33 d、6.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67, P = 0.025)。治疗7 d后,两组DF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02 ± 6.96,对照组3.58 ± 5.90, Z = -0.39, P = 0.686)。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5/171),对照组5.45%(9/1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3, P = 0.865)。 结论:复方紫草油可显著改善尿布皮炎患儿临床严重程度,提高总有效率,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紫草油促进肛裂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紫草油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120例肛裂术后患者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40例。于肛裂术后第1天起至创面修复,分别给予紫草油、湿润烧伤膏、凡士林外用并统计3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组分别于第1、7、14、21天取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血清中TGF-β1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各组间比较采用 F检验。 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表明,紫草油组愈合时间(19.20±2.86) d优于湿润烧伤膏组(21.58±3.88) d及凡士林组(26.55±3.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109, 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第21天紫草油组中的TGF-β1和VEGF因子的mRNA分别为(1.934±0.030) ng/L及(2.001±0.028) ng/L,均高于凡士林组及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9.094、937.85,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油组的中的TGF-β1和VEGF的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869±0.019) ng/L及(0.879±0.017) ng/L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699、20.127, P<0.05)。 结论:紫草油能够促进术后肛裂创面愈合。对肛裂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凡士林、湿润烧伤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制备并优化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并对其进行表征、创面刺激性测试及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通过饱和溶解度测定、脂质相容性和乳化能力筛选了紫草素NLC的处方.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考察紫草素NLC的制备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制备紫草素NLC,单因素法考察固液脂质比、总脂质用量、乳化剂用量和投药量的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固液脂质比、总脂质用量、投药量对PDI和载药量的影响,得到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验证及表征.通过在大鼠背部表皮造成破损后连续给药,测试紫草素NLC的创面刺激性.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NO释放率为指标评价紫草素NLC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采用Transcutol P为液体脂质,固体脂质为双硬脂酸甘油酯,乳化剂为BRIJ?O20,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NLC,最优处方:乳化剂用量为6%,固液脂质比为4:6,总脂质用量为6%,投药量为20mg.大鼠背部破损皮肤均未见红斑或水肿,皮肤组织结构均基本正常,同时等剂量下的紫草素NLC抑制RAW264.7释放NO的能力存在比紫草素更强的趋势.结论 制得的紫草素NLC载药量高,粒径均一.紫草素被制成NLC后,对创面无刺激性,细胞毒性有所下降,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疆紫草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圆二色谱等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研究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新疆紫草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6-异丙基-2,3-二氢-1H-茚-4-基)乙-1-酮(1)、(Z)-2-(2-(2,5-二羟基苯基)-2-氧亚乙基)-6-甲基庚-5-烯酸乙酯(2)、2-(2Z)-(3-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基)-1,4-苯二醇(3)、新藏紫草酚(4)、(+)-(R)-脱氧碘化叶黄素(5)、3-(4-甲基-3-戊烯-1-基)-6-羟基-9-甲氧基-2H-1-苯并氧杂环庚烯-5-酮(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乙酰香草酮(9)、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0)、guttaquinol B(11)、岩大戟内酯E(12)、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13)、羟基何帕酮(14)、β-谷甾醇(15)、豆甾-4-烯-3,6-二酮(1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7)、柠黄醇(18)、euchroquinol B(19)、docosanyl ferulate(20)、arnebin-7(21)、阿卡宁(22)、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23)、异丁酰阿卡宁(24).化合物21、22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6.58+0.02)μmol/L 和(9.19±0.02)μmol/L.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新疆紫草酮(euchromone)和新疆紫草酚(euchromol).化合物7~11、16、18为首次从软紫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12为首次从新疆紫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2具有良好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紫草油外敷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5/18
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是指因大小便失禁,迫使皮肤持续暴露于尿液或粪便中而发生的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有红斑、水肿、红疹和糜烂等,IAD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用,影响疾病的康复,还增加了照护者的负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困扰,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孙丽蕴教授基于燕京赵氏皮科阴阳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葡萄疫"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孙丽蕴教授在传承燕京赵氏皮科"首辨阴阳"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将本病划分为病起之阳斑、病进之阳斑及阴斑,补充本病阴阳辨证论治体系.阳斑治用凉血五根汤化裁,病起之阳斑重清热凉血祛风,病进之阳斑重活血养阴;阴斑治用养血健脾经验方化裁,健脾益气、养血消斑、止血.孙教授辨伴发肢体水肿之阴阳,阳证用白茅根、丝瓜络祛风清热行水,阴证加赤茯苓皮、川牛膝健脾化瘀利水;内外同理,外治上对三阶段分别予以芙蓉膏清热凉血,紫色消肿膏化瘀,紫草茸油健脾活血.本文特举典型病案予以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紫草油联合化瘀生肌方对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分析紫草油联合化瘀生肌方对 3~4 期老年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时间、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3~4 期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 92 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瘀生肌方治疗)、观察组(紫草油联合化瘀生肌方治疗),每组 46 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 2 个月的中医症候积分、压疮愈合程度评分及 VEGF、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压疮愈合程度评分较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油与化瘀生肌方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 3~4 期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压疮愈合程度评分,还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提高VEGF表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5种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应用网状meta分析对5种常用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成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项研究,共包含279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81.8%)>金黄散(80.6%)>康复新液(71%)>复方紫草油(64.9%)>射线防护剂(56.9%)>湿润烧伤膏(46.1%)>生长因子(27.6%)>抗菌药物(16.5%)>常规护理(4.6%);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累计概率排序为康复新液(98%)>抗菌药物(66.1%)>湿润烧伤膏(35.9%)>常规护理(0%);重度皮炎发生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78.6%)>湿润烧伤膏(57%)>康复新液(56.2%)>医用射线防护剂(51.4%)>常规护理(6.9%);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抗菌药物和生长因子相比,5种中成药均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与常规护理比较,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可缩短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在控制重度皮炎发生率方面,三黄膏、湿润烧伤膏和康复新液均优于医用射线防护剂和常规护理.结论5种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常见西医治疗更佳,其中三黄膏的疗效可能更为突出.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质量、研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中成药的SUCRA累计概率排序需谨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