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究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效果及美观满意度.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2例后牙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意愿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行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研究组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6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检测牙周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调查美观满意度[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和实用度(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2.00%,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两组牙周健康相关指数及TNF-α、IL-4、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表面形态、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牙周健康,增加美观满意度及实用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数字化辅助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冠折年轻恒牙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一种新型桩核形式被临床所应用.本文报告 1 例 CAD/CAM一体化纤维树脂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年轻恒牙冠折的临床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不同桩核材料联合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对比贵金属桩与玻璃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贵金属桩,45例患者,共55颗患牙)和研究组(采用玻璃纤维桩,45例患者,共57颗患牙).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美观度、牙周深度、碱性磷酸酶含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边缘适合、边缘着色、颜色匹配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周袋深度、碱性磷酸酶含量、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前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贵金属桩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成功率略高于玻璃纤维桩、但玻璃纤维桩修复更美观,且对牙周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 例(151 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 3 组,即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者为 A 组,选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为B组,选择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者为 C 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以上病例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获取三组均衡可比的基线资料,即A组为51 例(51 颗),B、C组各为50 例(50 颗).评估3 组修复后1 年后的修复效果,对比3 组修复前及修复1 年后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状况[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素(PGE2)]水平,观察 3 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 组的修复体完整、颜色匹配、边缘合适性、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共5 项内容修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修复1 年后,3 组咬合力较修复前有显著性增强(P<0.05),咀嚼效率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 A 组修复前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差值显著大于 B、C 组(P<0.05),B 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修复1 年后,3 组龈沟液BI、PD、AL 值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 A 组修复前后BI、PD、AL值差值显著小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小于C组(P<0.05);修复1 年后,3组龈沟液IL-1β、ALP、PGE2 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 A 组修复前后龈沟液 IL-1β、ALP、PGE2 水平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A 组修复 1 年内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96%,显著低于B、C 组的 12.00%、18.00%(P<0.05).结论:相比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用于后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不仅能提高修复效果和咀嚼功能,还能减轻牙周组织和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纤维桩和个性化氧化锆桩在上颌前牙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CAD/CAM)氧化锆桩核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6颗已经行根管治疗的上颌前牙;随机分为两组,氧化锆桩组采取根管印模,CAM/CAD氧化锆桩核和全瓷冠修复;纤维桩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全瓷冠修复.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复体疗效标准随访观察两组修复体修复24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氧化锆组有1例修复后15月出现牙根折裂,失访1例,观察期内的成功率为96.30%.纤维桩组修复后4个月、10个月时分别有1例出现纤维桩松脱,观察期内的成功率为92.86%.两组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和纤维桩桩核系统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时均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领高度与厚度对氧化锆全冠抗折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肩领高度与厚度对氧化锆全冠抗折强度的影响,分析肩领高度与厚度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拔除的72颗正常形态下颌前磨牙,制备牙体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A、B、C三组,分别保留1、2、3mm牙本质肩领高度.各组进一步随机划分出3个亚组,以a、b、c标记,各亚组包含8颗牙.Aa、Ba、Ca组预备牙本质肩领厚度为颊舌侧、近远中分别为1.0、0.5 mm,Ab、Bb、Cb组上述厚度分别1.5、1.0 mm,Ac、Bc、Cc组分别为2.0、1.5mm.所有样本采用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冠修复,完成后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检测不同样本抗折强度.结果:Aa组折裂载荷最低,为(400.63±12.21)N.固定厚度时,随着牙本质肩领高度的升高,样本折裂载荷呈明显上升趋势,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高度时,随着牙本质肩领厚度的升高,样本折裂载荷呈明显上升趋势,两两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牙本质肩领高度、厚度对抗折性能均有影响(P<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下颌全磨牙牙体缺损,当牙本质肩领高度1mm时,保留颊舌侧1.0mm,近远中0.5mm的肩领厚度,通过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冠修复牙体,患者能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增加肩领高度能进一步提升修复体抗折性能.当肩领高度过低时,需增加肩领厚度以保证修复体具备足够的抗折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纤维桩与氧化锆桩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纤维桩树脂核与CAD/CAM氧化锆桩核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应用,以指导临床.方法:临床选择磨牙大面积缺损病例76例,息牙88颗,其中上颌磨牙42颗,下颌磨牙46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CAD/CAM氧化锆全瓷桩(A组、46颗),纤维桩树脂核(B组、42颗)修复,外冠均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3年后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成功43例、失败3例,3例中1例出现桩核松动脱落,2例牙根折断.B组成功36例、失败6例,失败均为桩核松动脱落.两组桩核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议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时,牙根较长且主副根均无无弯曲、狭窄,冠/桩比例较小者可首先考虑CAD-CAM氧化锆桩核修复;而对于副根情况较差或冠/桩比例较大者可考虑纤维桩核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修复方式对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修复方式用于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修复患者,根据患者主观选择修复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烤瓷冠修复,B组采用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修复前后的牙龈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修复后的效果.结果 修复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3.33%,P>0.05).修复后1年复查,A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vs73.33%,P<0.05).修复后1年,A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修复后1年,A组患者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高于B组(P<0.05).两组修复体表面光滑、颜色匹配、固定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的效果优于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在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应用于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患者150颗已接受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牙体缺损患牙,根据患者对材料不同的选择,分为纤维桩组及金属桩组,每组75颗,后续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2组修复前、修复后4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局部龈沟液(GCF)水平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两组随访3年后的修复体完整性、龈缘颜色和边缘适合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4周、6个月及1年,纤维桩组及贵金桩组GCF、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纤维桩组相对于贵金属桩组同期更高;治疗后2年和3年,贵金属桩组和纤维桩组之间GCF、AL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年,纤维桩组修复失败率显著高于贵金桩组(P<0.05),牙龈透色及美观方面显著优于贵金桩组(P<0.05).结论:纤维桩及贵金属桩核用于前牙区大面积牙体缺损均有较好效果.对于牙颈部缺损较多的病例,选用贵金属铸造桩核,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冠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磨牙大面积缺损是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由于年龄增加、外伤或龋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磨牙破坏、折断或缺损,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若不及时修复,不仅会影响咀嚼进食,还容易引发口腔疾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目前,桩核冠修复已经成为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之一[2].其中在桩核选择上,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桩核材料,由于具有较强的耐疲劳性能、较高的美观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得到口腔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