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为前牙美学修复的材料选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前牙修复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5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以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显著小于对照组,龈沟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2个月后,观察组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二氧化锆全瓷冠,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具有良好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可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龈健康,并能提高前牙美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冠修复体的仿生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仿生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提高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并阐明其最佳弹性模量分布。方法:构建7种具有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分别为氧化锆全冠(A模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B模型)、氧化锆-饰瓷全冠(C模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饰瓷全冠(D模型)、仿人牙釉质8层结构全冠(E模型)、经遗传算法(GA)优化使全冠拉应力峰值最小的8层结构全冠(F模型)及经GA优化使水门汀黏接层剪切力峰值最小的8层结构全冠(G模型)。在全冠咬合面平行牙长轴模拟施加600 N载荷,计算并分析各模型的最大主应力,以提高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并阐明其最佳弹性模量分布。结果:冠部拉应力主要集中在颈缘及组织面。其中E模型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拉伸应力峰值17.72 MPa,其在F模型降至16.25 MPa,在G模型为25.79 MPa;水门汀黏接层的剪切应力主要集中在靠近肩台的轴壁侧及肩台外侧边缘。其中E模型剪切应力峰值为11.81 MPa,F模型为11.79 MPa,在G模型降至6.14 MPa。结论:经GA优化以降低水门汀剪切力峰值的弹性模量分布可更好地改善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用氧化锆临时冠磨改回切为个性化修复基台1年内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即刻修复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制作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和种植导板,导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并即刻安装氧化锆临时修复体。3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口内磨改回切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形成个性化氧化锆种植修复基台,全冠修复方法取模制作永久修复体。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3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2±6.1)岁(26~50岁)。患者在戴入最终修复体后即刻、6个月及1年时复查,记录种植体存留率,检查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根尖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采用牙龈乳头指数(apilla index score,PIS)评价牙龈乳头充盈度。结果: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小于5 mm。戴入最终修复体后6个月及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 (0,0) mm和0 (-0.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戴入最终修复体即刻、6个月及1年时PIS分别为3.0 (2.0,4.0)、3.0 (2.8,4.0)和3.0 (3.0,4.0)。 结论: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的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均较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种植修复10分钟及1个月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本横断面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种植系统修复单颗前磨牙或磨牙缺失,观察种植修复体戴入,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后的10 min及1个月,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方法: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科完成单颗后牙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转修复科修复的患者268例,戴入了在二氧化锆全冠中央开孔并与基台口外粘接的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修复体.修复体调整至合适后,按照各厂家要求的扭矩旋紧基台中央螺丝.分别观察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及1个月后,当扭矩扳手再次旋紧基台中央螺丝至厂家要求的扭矩时,扭矩扳手自旋转起点至终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旋转的角度越大,说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越严重.结果: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旋紧时,所有实验组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均为0°.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个月后再次旋紧时,无论实验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曾再次旋紧)还是对照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未再次旋紧),无论前磨牙组还是磨牙组,无论种植体是Ankylos、Strau-mann、Zimmer或Nobel,所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角度均>0°.其中,共有29例病例(10.82%)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90°,且这一比例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达到或超过180°.结论:在部分种植系统中,单颗后牙种植修复后1个月,部分病例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较为明显,且比例与是否曾在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加力,及前磨牙或磨牙位点、采用何种植系统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比较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种植牙修复的80例患者(共9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患牙46颗)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n=40,患牙44颗)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修复前与修复6个月后种植体牙周指标,以及周围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表达水平,对比随访12个月的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GCF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且观察组修复6个月后GCF中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牙周炎、牙龈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牙龈适应性及牙敏感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相比,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明显改善种植体牙周指标及GCF中SOD、IFN-γ、MMP-2、GP-x表达水平,且远期效果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氧化锆全冠的临床应用原则及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氧化锆全冠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氧化锆机械性能佳,但半透性较差,透明氧化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氧化锆的美学性能.但在临床中,应对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合适的全锆冠修复体,同时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牙体预备量以及预备方式.在氧化锆的临床粘接过程中,要对基牙和修复体做好表面处理,选择合适的粘接剂以获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和美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关于全锆冠的几个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氧化锆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口腔临床医生的青睐.迅速发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可以精确设计并制作出全解剖式的氧化锆全冠,不仅有效避免了饰面瓷崩瓷的问题,提高了其抗折性能,而且减少了牙体预备量,在修复后牙非美观区、甚至前牙美观区的牙体缺损中都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全锆冠的实际应用远期效果仍需大量的实验数据及临床研究来支持.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就全锆冠的力学性能、磨耗行为、表面粗糙度、低温老化现象、美观问题及短期临床报告等问题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单冠对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影响的光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光弹模型分析3种单冠对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为种植修复单冠的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医用纯钛仿照种植体(Nobel Replace,直径为4.3 mm,长度为11.5 mm)及美观基台(标准型,穿龈高度1 mm)铸造种植体-基台一体化试件,包埋于光弹模型中.使用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完成树脂陶瓷冠和氧化锆全冠的单冠制作,对切削成形的冠部形态制取硅橡胶阴模,辅助金属烤瓷冠的饰瓷堆塑.制作树脂陶瓷冠组、氧化锆全冠组和金属烤瓷冠组光弹模型试件,每组5个.对3组光弹模型分别进行垂直及斜向75°加载(300 N),通过数字光弹法分析3组种植体周围骨内不同观测面(0.5、1.5、2.5、3.5 mm)上颈部、颈1/3、中1/3、根1/3及根尖共5个观测点的应力,评价3种单冠受力后的应力缓冲作用.结果 相同加载模式下,树脂陶瓷冠组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到达峰值的时间[垂直和斜向加载分别为(1.58±0.08)和(2.75±0.21)s]均显著大于氧化锆全冠组[垂直和斜向加载分别为(1.40±0.12)和(2.30±0.25)s](P<0.05);3组种植体周围相同观测点的等效应力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氧化锆全冠组,树脂陶瓷冠组各观测点的等效应力值均呈减小趋势.斜向加载时金属烤瓷冠组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程度最明显.结论 与氧化锆相比,复合树脂陶瓷对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的缓冲作用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粘接剂排溢沟对后牙氧化锆全冠适合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粘接剂排溢沟对后牙全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三维建模一颗下颌第一磨牙,在Rhinoceros 5.0软件中设计4种预备体模型:A为常规全冠预备设计,B、C、D分别在A组的基础上设计1、2、4个粘接剂排溢沟,3D打印树脂预备体各5个.根据A预备体设计全冠,CAD/CAM制作氧化锆全冠20个,完全随机分为4组.三维扫描仪扫描试件,进行偏差分析及壁厚分析.硅橡胶法复制冠与预备体之间的间隙,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间隙大小.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冠边缘和内部间隙从大到小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接剂排溢沟能显著提高全冠的适合性,且排溢沟数量越多,全冠适合性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全瓷材料在CAD/CAM系统中的边缘适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全瓷材料由同一种CAD/CAM系统制作后其边缘适合性的差异,观察不同材料在烧结、结晶、上釉前后的边缘适合性变化,为临床选择全瓷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制作前磨牙牙备后树脂试件,分别使用长石类全瓷材料,二硅酸锂全瓷材料和氧化锆全瓷材料在SironainLab CAD/CAM系统中制作全瓷修复体各8个,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冠边缘与试件间隙.结果 在基底冠和全冠两个阶段的边缘间隙,长石类分别为(59.18±8.15) μtm和(59.78±8.47) μtm,二矽酸锂类分别为(56.16±6.64) μm和(57.22±7.45) μtm,氧化锆类分别为(18.12±4.69) μm和(22.36±4.48) μtm.其中,长石类与二矽酸锂类的边缘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他们与氧化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的修复体在两阶段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材料制作的全冠适合性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氧化锆组更接近美国牙科协会的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