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06年开始探索课程整合,2020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由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螺旋整合构成的整合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整合课程的特征,梳理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合课程体系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总结了课程设计的关注要点与经验教训,提出了对课程整合体系的展望,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是一个大数据信息集,通过前瞻性、连续性地收集和整合不同个体在不同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及专业领域中行为表现测量值,探索教育干预与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医学教育研究中具有挑战性、复杂性的问题。纵向研究数据库作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记录和评价工具,记录从接受医学教育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临床医生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到继续职业发展3个阶段,可以应用于评价医学教育成果。我国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尚未建立,需要加快构建,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体系,对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作者总结了辽宁省肿瘤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评价指标体系,从医疗业绩、科研、医保、教学、经营效益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考核的实践。该指标体系分为基础评议指标和现场评议指标两部分;根据不同的科室职能和管理要求,将医疗科室分为临床科室和医技/支撑两大类科室分别制定评议指标;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医院战略规划动态调整评估指标;并引入进步系数进行纵向评价。自2017年开始实施该评价体系以来,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引导医疗科室提质增效,促进了医、教、研的全面进步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达国家纵向整合临床实习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和深入临床环境学习的重要途径。纵向整合临床实习模式目前是一种创新性的临床教学方法和理念,它将连续性作为教学原则,很好地解决了原有临床实习中缺乏医疗连续性、课程连续性和教学指导连续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学院应用此种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本文对该实习模式的核心内涵、意义和哈佛剑桥模式及其发展与衍变进行阐述,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认为纵向整合临床实习模式可以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培养质量,促进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有助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湖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优质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湖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基于四级纵向整合的新型城乡医联体模式,在整个医联体演进历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不仅突破了"县域一体",还探索了"市域一体",是联通县域和市域的桥梁,对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湖州市城市医联体建设以数字化转型和系统化集成为两大突破口,全面推进健康治理能效升级和效益叠加。2021年全市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为72.7%和90.6%,2020年公立医院住院均次费用(8 726.7元)和门急诊均次费用(239.6元)分别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25.0%和8.6%。虽然湖州市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结构缺陷和体制困境的问题,建议通过"三治"和"三性"来推动治理结构完善和治理体制优化,进而推动城市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ICU入院后2~4年间生理、情绪/行为和神经认知发育预后:早期和晚期肠外营养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的二次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PICU患儿面临长期发育障碍,部分原因与早期/晚期肠外营养(early/late-PN)有关。本研究调查early-PN遗留损害随时间演变情况。设计:对2012至2015年间纳入1440名危重儿童的多中心PEPaNIC-RCT(ClinicalTrials.gov,NCT01536275)研究及其后2年(2014~2016年)和4年(2016~2019年)横断面随访研究进行了预先计划的二次分析。场所:比利时Leuven、荷兰Rotterdam和加拿大Edmonton的PICUs。对象:在两个随访时间点都接受了身体/情绪/行为/神经认知功能纵向评估的患儿和人口统计学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干预措施:PEPaNIC-RCT研究中,患儿被随机分配到early-PN组和late-PN组。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这项个体内纵向研究调查了614名(297 early-PN和317 late-PN)[受试年龄为(5.4±4.2)岁和(7.3±4.3)岁]患儿PICU入院后2~4年间的身体/情绪/行为/神经认知功能变化,对照组为357名人口统计学匹配的健康儿童[(5.6±4.3)岁和(7.5±4.3)岁]。研究确定了组内时间进程,时间和组相互作用,以及危重疾病和early-PN对这些时间进程的独立影响。与健康儿童相比,患儿的大多数缺陷在这两年仍然突出( P≤0.01)。身高、体块指数、执行力、智力、运动协调(交替/同步敲击)和记忆学习指数缺陷进一步加重,而语言记忆缺陷(工作/即时/延迟记忆)减小( P≤0.05)。风险因素校正确认了大多数上述结果,并显示患儿附加执行功能(灵活性/情绪控制/总执行力)"进展为缺陷",而附加记忆功能(识别/图片)"摆脱缺陷"( P≤0.05)。时间进程基本不受early/late-PN影响,但early-PN患儿体重减轻,视觉-运动整合和警觉功能发育追赶有限( P≤0.05)。 结论:PICU入院后2~4年间的患儿发育障碍仍然突出。在这段时间内,身高、执行力和智力发育受损加剧,记忆力受损和early-PN损害仅部分恢复。对成年后发育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IC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与传统科室轮转实习相比,纵向整合临床实习(longitudinal integrated clerkship,LIC)模式是否更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及实习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72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LIC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科室轮转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价。学生通过客观测试进行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基本能力评价,学生本人及带教教师对学生岗位胜任力其他五项进行评分。此外,对两组学生进行实习安排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客观测试及学生自评显示,试验组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基本能力、医学职业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能力得分分别为(8.02±1.11)(7.63±0.90)(7.74±0.56)(8.10±1.06)(7.84±0.62)(6.25±0.60)(4.26±0.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97)(6.93±0.73)(7.31±0.78)(7.22±0.60)(7.11±0.69)(4.78±0.84)(2.4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带教教师评价其医学职业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能力得分分别为(8.03±0.74)(7.95±0.73)(7.96±0.75)(4.84±0.84)(4.53±1.03),高于对照组的(6.59±0.70)(6.87±0.67)(6.95±0.69)(3.30±0.69)(2.7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对课程安排满意度、师生互动满意度、自身提升满意度、临床工作顺畅度四方面分数分别为(7.17±0.91)(7.08±0.69)(7.28±0.45)(7.72±0.82),高于对照组的(6.56±0.84)(6.28±0.82)(6.36±0.49),(6.8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与传统科室轮转实习模式相比,LIC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有望成为取代传统科室轮转的新型临床实习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性大学推进整合医学教育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南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在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升级。其包括以器官系统整合为主线优化构建了基础临床核心课程体系;利用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进一步推进了理、工、文、医学科交叉教学改革;以早期接触医学为目标加强了医学预科教育;按"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理念全面推进了早期接触临床整合教学改革;以临床技能模拟教学为支持加快了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整合;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导向实施了全程医学科研培训课程体系的整合。整合后,师资团队逐渐成熟,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医学思维和整体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倡议,并将其定义为发展和维持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功能发挥与内在能力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内在能力是指个体全部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与衰弱和失能不同,内在能力侧重于老年人的功能,是对个体生命轨迹的纵向观察,而非关注某时段个体的健康缺陷。从认知能力、精神心理状态、感觉功能、活力状态、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内在能力评估,是预测老年人健康结局和照护依赖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社区中筛查出内在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并针对该群体及其照护者制定综合的照护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