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链脂肪酸对胰腺星状细胞氧化应激和活化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对缺氧诱导的胰腺星状细胞(PSCs)氧化应激和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常氧及缺氧培养PSCs建立常氧组和缺氧组,SCFA工作液(10 mmol/L乙酸钠、0.5 mmol/L丙酸钠及0.5 mmol/L丁酸钠)和生理盐水分别预处理PSCs后进行缺氧培养建立缺氧SCFA组和缺氧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SCs生长活力,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PSCs活性氧(ROS)的相对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SCs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和cyclin D、缺氧标志蛋白HIF1α、活化标志蛋白α-SMA及抗氧化蛋白NRF2和HO-1的表达。结果:缺氧组PSCs在培养48 h时的相对活力显著高于常氧组(1.23±0.05比0.99±0.04),而缺氧SCFA组在培养36 h和48 h时的相对活力均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0.69±0.01比0.86±0.03,0.86±0.02比1.25±0.05)。缺氧组ROS相对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1.74±0.11比1.00±0.10),而缺氧SCFA组ROS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1.39±0.14比1.66±0.11)。缺氧组JC-1聚合体的荧光信号明显高于常氧组(1.36±0.05比1.00±0.11),而缺氧SCFA组JC-1聚合体的荧光信号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1.11±0.03比1.32±0.06)。缺氧组cyclin A、cyclin D、HIF1α、α-SMA、NRF2和HO-1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氧组(1.19±0.01比0.63±0.02,0.93±0.02比0.83±0.03,1.18±0.07比0.41±0.02,1.19±0.14比0.66±0.04,1.22±0.11比0.61±0.04,1.28±0.12比0.68±0.02),而缺氧SCFA组cyclin A、cyclin D、α-SMA、NRF2和HO-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0.79±0.04比1.15±0.03,0.88±0.01比0.95±0.03,0.87±0.01比1.18±0.05,0.84±0.01比1.22±0.04,0.92±0.02比1.27±0.0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SCFA显著改善缺氧状态下PSCs的氧化应激状态,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抑制缺氧诱导的PSCs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胞模型应用p38抑制剂后的蛋白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阶段运用p38抑制剂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氧合血红蛋白(OxyHb)刺激Neuro-2a细胞(小鼠来源神经瘤母细胞,购买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模拟SAH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对于神经细胞的刺激状态,建立体外SAH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Con)、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及p38抑制剂组治疗组(p38+SAH组),提取线粒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Maxquant软件和Perseus软件进行查库和非标记定量分析,两组间蛋白差异比较应用 t检验。对差异蛋白(p38+SAH/SAH组)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ultiple Experiment Viewer软件进行分层聚类热图分析;STRING在线工具构建出蛋白与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差异蛋白。 结果:3组中共筛出239个差异蛋白,上调差异蛋白105个,下调差异蛋白134个(符合差异倍数(FC)>1.5或<0.667, P<0.05)。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富集在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级联正调控、内吞作用、凋亡过程负调控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在KEGG中:差异蛋白主要在p53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轴突导向信号等通路富集。通过PPI分析:以Rab7a、Cox5a、Cacybp等蛋白为核心的9个蛋白互作网络SAH组Rab7a的表达低于CON组(蛋白:0.345±0.014比0.226±0.045, t=13.920, P<0.05;mRNA:1.00比0.76±0.04, t=9.813, P<0.05);P38+SAH组中Rab7a的表达高于SAH组(蛋白:0.226±0.045比0.282±0.023, t=-4.768, P<0.05;mRNA:0.76±0.04比0.95±0.02, t=-6.802, P<0.05),与蛋白组学结果一致。 结论:p38抑制剂并不是通过单一途径改善SAH后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与多种蛋白及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低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化应激性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从2只2周龄雄性BALB/c小鼠中分离培养BMSC,鉴定后取第3~7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用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的0 μmol/L过氧化氢组(即不加入过氧化氢,下同)、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150 μmol/L过氧化氢组、200 μmol/L过氧化氢组、25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4)。将细胞分为用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的0 μmol/L过氧化氢组、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培养24 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比值(样本数为3)。将细胞分为用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的0 μmol/L过氧化氢组、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20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培养24 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将细胞分为用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的0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以及预先加入50 μmol/L过氧化氢刺激12 h再加入300 μmol/L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预处理组,培养24 h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非荧光条件)和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剪切型caspase-3、剪切型caspase-9、GSK-3β及p-GSK-3β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比值,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结果:培养24 h后,与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 P>0.05),150 μmol/L过氧化氢组、200 μmol/L过氧化氢组、25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上升( P<0.01)。培养24 h后,与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Bcl-2/Bax比值均明显增加( P<0.05或 P<0.01),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Bcl-2/Bax比值显著减少( P<0.05)。培养24 h后,与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25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GSK-3β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 P>0.05),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1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 P>0.05);20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GSK-3β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5),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 P<0.05)。培养24 h后,0 μmol/L过氧化氢组与5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相近,均正常,与之相比,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变小、变圆,细胞突起变短或消失,细胞核出现空化,细胞脱落明显增多;过氧化氢预处理组大部分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脱落少于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核形态正常。培养24 h后,4组间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相近( P>0.05)。与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5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以及剪切型caspase-9、caspase-3、剪切型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 P>0.05),Bcl-2/Bax比值明显增加( P<0.05);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01),剪切型caspase-9、caspase-3、剪切型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Bcl-2/Bax比值明显减少( P<0.05)。与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 P<0.01),剪切型caspase-9、caspase-3、剪切型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 P<0.01)。培养24 h后,0 μmol/L过氧化氢组、50 μmol/L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 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预处理组细胞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分别为1.09±0.14、0.62±0.17、1.35±0.21、0.74±0.34,0.68±0.03、0.85±0.08、0.38±0.10、0.54±0.09。与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5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5);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5),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0.01)。与300 μmol/L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预处理组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0.01),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1)。 结论:50 μmol/L可能是过氧化氢预处理小鼠BMSC的最佳物质的量浓度,50 μmol/L过氧化氢预处理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对抗线粒体途经的氧化应激性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与糖尿病因素取消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与糖尿病因素取消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PC组)。雄性GK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七氟烷后处理组(DM+SPC组)。I/R组、SPC组、DM+I/R组和DM+SPC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和DM+SPC组于再灌注前1 min时吸入2.4%七氟烷15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取动脉血标本,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LDH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缺血区域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AT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根据Flameng线粒体评分判断线粒体受损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表达。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及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升高,Flameng线粒体评分降低,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下调(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与DM+S组比较,DM+I/R组及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 P<0.05);与DM+I/R组比较,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心肌组织ATP含量、Flameng线粒体评分、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未见明显减轻。 结论:糖尿病因素取消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Drp1表达下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与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发生反应的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克隆能够表达BCOADC-E2蛋白抗原表位同源目的基因序列BCKD,与工程质粒pGEX-4T1进行DNA重组,通过PCR获得15个点突变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中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ELISA法、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定位出对BCOADC-E2蛋白和AMA-M2特异性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氨基酸,探讨其在PBC诊断中的价值。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共获得14个突变型蛋白、1个野生型蛋白。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和pGEX-BCKD-C3A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1.634±0.328)和pGEX-BCKD-C3A(1.744±0.345)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E4A(0.157±0.067)、pGEX-BCKD-V5A(0.057±0.029)、pGEX-BCKD-Q6A(0.580±0.166)、pGEX-BCKD-S7A(0.744±0.125)、pGEX-BCKD-D8A(0.351±0.135)、pGEX-BCKD-S10A(0.496±0.158)、pGEX-BCKD-V11A(0.149±0.089)、pGEX-BCKD-T12A(0.061±0.043)、pGEX-BCKD-I13A(0.007±0.017)、pGEX-BCKD-T14A(0.198±0.101)、pGEX-BCKD-S15A(0.156±0.087)、pGEX-BCKD-R16A(0.884±0.099)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低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蛋白。结论:BCOADC-E2蛋白的1号和3号位半胱氨酸是提高蛋白BCOADC-E2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4、5、6、7、8、10、11、12、13、14、15、16号位氨基酸被丙氨酸代替后形成突变型蛋白会降低其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5号位和13号位氨基酸是影响蛋白BCOADC-E2与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对BCOADC-E2蛋白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对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进行深入研究对PBC诊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二甲双胍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MPK/PINK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周龄,体质量120~1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二甲双胍预处理组(DI/R+Met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通过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40 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采用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I/R+ Met组于心肌缺血前1周给予每天1次二甲双胍200 mg/kg灌胃处理。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股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MB和cTnI浓度;随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伊文氏蓝和TTC双重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INK1、磷酸化AMPK(p-AMPK)的表达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Ⅰ(LC3Ⅱ/Ⅰ)的比值。 结果:与DS组比较,DI/R组和DI/R+ Met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K-MB和cTnI浓度升高,心肌Beclin-1、p-AMPK和PINK1表达上调,LC3Ⅱ/Ⅰ比值升高(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DI/R组比较,DI/R+ Met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K-MB和cTnI浓度降低,心肌Beclin-1、p-AMPK和PINK1表达上调,LC3Ⅱ/Ⅰ比值升高( 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二甲双胍预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激活AMPK/PINK1信号通路上调线粒体自噬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sa_circ_0025853在SK-N-SH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hsa_circ_0025853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OGD/R)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SK-N-SH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40):对照组(C组)、OGD/R组、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组(E组)和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阴性对照组(EV组)。C组细胞在37 ℃、5%CO 2正常条件下培养,OGD/R组细胞铺于6孔板或96孔板待完全贴壁后氧糖剥夺16 h后复糖复氧。E组和EV组分别转染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载体或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阴性对照载体后制备OGD/R模型。于复糖复氧4和12 h时,采用qPCR法检测hsa_circ_0025853、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复糖复氧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Drp1及其mRNA表达上调,hsa_circ_0025853表达下调( P<0.05);与OGD/R组或EV组比较,E组复糖复氧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Drp1表达下调,hsa_circ_0025853表达上调( P<0.05),Drp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sa_circ_0025853表达下调可促进Drp1表达上调,诱发细胞凋亡,参与SK-N-SH细胞OGD/R的发生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sa_circ_0008039和miR-484在SK-N-SH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中的作用:与Fis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hsa_circ_0008039和miR-484在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SK-N-SH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25):对照组(C组)、OGD/R组、hsa_circ_0008039 siRNA组(S组)、hsa_circ_0008039过表达组(E组)和hsa_circ_0008039 siRNA+miR-484抑制剂组(S+I组)。C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S组、E组和S+I组分别转染has_circ_0008039 siRNA、has_circ_0008039过表达载体、has_circ_0008039 siRNA和miR-484抑制剂后,氧糖剥夺12 h复糖复氧24 h制备OGD/R损伤模型。于复糖复氧2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和LDH漏出量,采用RT-qPCR法检测hsa_circ_0008039、miR-484和Fis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is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hsa_circ_0008039与miR-484的靶向关系。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4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OGD/R组和E组hsa_circ_0008039和Fis1表达上调,miR-484表达下调,S组hsa_circ_0008039和Fis1表达下调,miR-484表达上调,S+I组hsa_circ_0008039和miR-484表达下调,Fis1表达上调( P<0.05);与OGD/R组比较,E组和S+I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S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漏出量减少,E组hsa_circ_0008039和Fis1表达上调,miR-484表达下调,S组hsa_circ_0008039和Fis1表达下调,miR-484表达上调,S+I组hsa_circ_0008039和miR-484表达下调,Fis1表达上调( P<0.05);与S组比较,S+I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miR-484表达下调,Fis1表达上调(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has_circ_0008039靶向结合miR-484。 结论:hsa_circ_0008039靶向结合miR-484参与了SK-N-SH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的过程,与上调Fis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与叉头框蛋白3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MTERF3)与叉头框蛋白3(Foxp3)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确诊。电话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取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TERF3、Foxp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hMTERF3、Foxp3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患者中,61例(69.3%)预后良好,27例(30.7%)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hMTERF3阳性率为57.4%(35/61),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1.5%(22/27)(χ 2=4.766, P=0.029);预后良好组Foxp3阳性率为55.7%(34/61),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5.2%(23/27)(χ 2=7.113, P=0.008)。预后良好组的中、高分化及Ⅰ~Ⅱ期患者比例分别为82.0%(50/61)、68.8%(42/61),均高于预后不良组[48.2%(13/27)、25.9%(7/27)](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Ⅲ~Ⅳ期、hMTERF3阳性、Foxp3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NSCLC预后良好者的hMTERF3、Foxp3阳性率较低,hMTERF3阳性、Foxp3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硫氧还蛋白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硫氧还蛋白(Trx)系统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组成。Trx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可抵抗多种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突出作用。TR是含硒(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主要有3种形式:TR1(主要分布在胞质)、TR2(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TR3(主要分布在睾丸)。TR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癌变后,TR表达增加,促进细胞生长和转移。Trx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心肌炎等密切相关。Trx系统能清除体内活性氧,使细胞内外处于平衡状态,且其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相互作用,对于糖代谢调节和肿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Trx系统是许多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